張沐晨
在我居住的小區(qū)里,有一群特別的人,他們干著修車、賣菜、保潔、回收廢品等又臟又累的活兒。與小區(qū)的居民相比,小小的我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同。他們一點兒也不時尚,幾乎無一例外地衣著樸素甚至有些骯臟;他們很不注意保養(yǎng),幾乎都是黑黑的臉上刻著深深的皺紋;他們都不善于表達,總是憨憨地笑著或干巴巴地說上幾句;他們好像從不休息,總是從早忙到晚地默默干著手頭的活兒……
回收廢品的李師傅總是蹲在墻角,抽著煙笑瞇瞇地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出神。聽到有人叫或手機鈴響,他就一下子精神起來,騎上那輛老舊的車上門收購。據(jù)媽媽講,我還沒有出生,他就已經(jīng)在這里了,算起來是這個家屬院的“老人”。有些孩子不叫他“爺爺”,而是叫“收破爛的”,他好像也并不在意。一次,我正在小區(qū)玩得歡,突然一股鼻血流了出來。我趕緊用手去捂,可不管用,血越流越多。正在我不知所措時,李師傅看到了這一幕。他連忙掏出衛(wèi)生紙,幫我堵住了鼻子。那紙皺皺巴巴,不大干凈,還有著一股刺鼻的汗味,不像家里的紙巾那樣清新漂亮,但是卻幫了我大忙。那一刻,我突然覺得他不僅僅是個“收破爛的”,而是一個大好人。
清潔工白師傅一年四季都穿著工作服,我好像就沒見過他穿別的衣服。他除了負責小區(qū)路面的衛(wèi)生,還負責打掃我家那座樓的樓道。白師傅不愛說話,但很愛幫助人。一次,我要推自行車出去玩,可一輛大人的電動車擋住了去路。正在我發(fā)愁的時候,白師傅二話沒說就挪開了那個“巨無霸”。每次,我和大人推車出樓門,白師傅都會主動拉著大鐵門讓我們先過。每當我道謝時,他總是連連說著“不謝,不謝”,臉上的皺紋像歡快的小魚在游動。
修車工吳師傅說不好普通話,媽媽叫了他好長時間“盧師傅”后,才知道他姓“吳”而不是“盧”。吳師傅總是兩手黑黑、沾滿油污,他就是用這雙手幫我們小孩免費打氣、修車。
李阿姨是我家請的鐘點工,負責家務(wù)。我曾經(jīng)嫌她干活太慢,浪費了媽媽的錢??捎幸淮?,媽媽送爸爸去急診,留下我一人在家,李阿姨就一直等到大人回來才離去。
這些普普通通的人在這個小區(qū)沒有家,我也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但他們讓我覺得很溫暖?,F(xiàn)在,我總是主動與他們打招呼,高興地向他們問好。我經(jīng)常將廢品整理好賣給李師傅,這樣他可以多掙些錢;我從不亂扔?xùn)|西,經(jīng)常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這樣白師傅就可以省些力氣;我把雪糕遞給吳師傅吃,這樣他干活會更有勁;我從不當面說李阿姨做飯不好吃,因為她已經(jīng)盡力……
這就是大人們常說的“愛”嗎?它讓我感覺很甜蜜。
指導(dǎo)老師/李靜 發(fā)稿/莊眉舒
把我感動了……//@小靜老師:用平等、平和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其他人,這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