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對公益慈善的質疑聲前所未有的強烈,根源在哪?
我覺得這是正常的,因為是個新鮮的事物?,F(xiàn)在由于公信力缺失,報紙沒人信,新聞聯(lián)播也沒人信。說PM2.5的事,鐘南山先生的作用遠大于國家衛(wèi)生部、環(huán)保部;說創(chuàng)業(yè)的事,李開復、薛蠻子的號召力遠遠大于中國創(chuàng)業(yè)家協(xié)會和所有的報章雜志。
同時,以前三十年來認為天經地義的,突然都被挑戰(zhàn)了,價值觀也被顛覆了。今天的公益慈善,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春天,同時也是前所未有的受爭議。凡是捐錢的人都被罵了,陳光標被罵,我也被罵得一塌糊涂。
你怎么看待被罵?
要做這善事兒,你就別擔心被罵。因為被罵是正常的,有了名聲就有質疑,質疑的背后有普遍的社會原因,年輕人,80后,90后,生活沒前途,對社會積聚了很大的不滿,老子(他媽)工作都找不到,你(狗日的)還給人家捐錢,你還能夠沽名釣譽,你(狗日的)一定是有原因的,你天天搞這個你一定是拿了傭金了,這個東西是沒法說清的。
目前,社會不滿的情緒是前所未有的,因為他對不滿的認知越來越強。以前窮啊,不滿忍著罵一句蹬一句,拿我不當人(沒關系),只要有飯吃、能養(yǎng)家糊口,沒有尊嚴的問題,現(xiàn)在人人都尊嚴大了。由于自己不滿,他容易(罵人),也確實很多公益事業(yè)做得不好,會被質疑。這個質疑是社會轉型期的一個必然的現(xiàn)象,每當價值觀被顛覆,而新的價值準則還沒有被建立起來,大家誰也不知道微公益該怎么辦,就會產生質疑。
公益圈有一種觀點:做公益要是賺錢的話就是居心不良,你覺得呢?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中國人把“賺錢”這個事情惡魔化了。中國是個重農的國家,商業(yè)傳統(tǒng)非常薄弱,認為無奸不商,你是商人,你必須是個騙子。
我們過去的慈善公益,受這么多年宣傳雷鋒的影響,雷鋒第一是不求回報,第二是要默默地,不能說,說了你就是王八蛋,說了你就是沽名釣譽。這種圣徒有沒有?幾百年有一個。這種圣徒到底是真的假的?我們也不知道。我認為,圣徒永遠會有,就像世界歷史上,圣徒也有一樣??傆猩嵘×x、完全無私的人,但這種人絕對是少數(shù)。中國13億人,絕大多數(shù)人跟薛蠻子一樣,有著所有的七情六欲,有向善的想法,也有很多自私自利的小九九。
要承認,人本身是不完美的。慈善公益最大的(目的),是要激發(fā)每一個不完滿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宗教行為,不能夠勸著人家要剃了頭、肉也不吃了,每一個信佛的人都要去做和尚了,老婆也不許娶了,這個事是推行不了的。我覺得慈善公益就是,人家想出個名,你轉發(fā)一下他給一塊錢,這事兒多劃得來啊,你舉手之勞,人家不就撈個出名嗎,你就滿足他一下就行了啊。
我堅持認為,慈善一定要允許個人有各種不同的想法,只要最終的結果是錢落實到該落實的群體上,在事實上幫助了中國人民。所有人都應該寬容、鼓勵,這樣人人常年行善(將)變成我們生活的常態(tài)。
對慈善最要緊的,第一,要動員社會中每一個階層的人,甚至我們認為傳統(tǒng)上的惡人,監(jiān)獄里的犯人,都鼓勵他們做慈善,這是一個人類救贖的過程。第二,就是一定要允許商業(yè)的人來(做慈善)?,F(xiàn)在就是一個道德綁架,任何一個事情上綱上線,每個人都要像圣徒一樣,個人就要學習雷鋒,社會就要學習中央委員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公益跟商業(yè)之間該不該有一條界線?
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桿秤,如果你是純粹的商業(yè)炒作是看得出來的,而一個正常的商業(yè)活動中,帶有慈善色彩也是看得見的。這個看得見的絕對不應該是一個硬性的標準。
就像人生一樣,你說這個人有幾個優(yōu)點是好的,是說不清楚的。只要你沒有觸犯刑法,你就是個好人。我認為公益上也是這樣,在人沒有被證明是罪犯之前,你永遠就是無辜的。而中國人的思維是,你永遠是個壞人,除非你能證明你是個好人。中國人做事之所以難,就是得花50%以上的時間先證明我不是騙子。
你怎么看微博、微公益以及公民社會的建設?
我覺得公民社會的建設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
首先必須每一個人的收入達到一定程度。連飯都吃不飽,還有什么屁公民意識?你想你大學畢業(yè)沒幾年,一個月掙幾千塊,一個月吃飯什么的如果一千多塊錢夠了,剩下的錢就可以干別的。你會花錢去看一個《致青春》、你會看個《中國合伙人》,這種生活是你的父母以前達不到的?,F(xiàn)在社會的效率提高了,我們的余暇多了。
有這么多時間,我就上上微博呀,搞搞微信呀。尤其是你一旦經濟上達到了一定程度,納的稅多了,你對納稅人的錢就很關心:我每年交的養(yǎng)老金哪兒去了,國家出臺什么政策,我的養(yǎng)老怎么辦?
公民意識,首先是每一個社會的公民對他自身的社會地位的一個認知。慈善和公益是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對社會中的不平等,尤其是大量的被忽視的弱勢群體(的關注)。惻隱之心,人人都有,而且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