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語語義中和現(xiàn)象研究綜述

      2013-04-29 08:48:51楊小龍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13年7期
      關鍵詞:中和語義漢語

      楊小龍

      摘要:漢語中存在諸多語義中和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要基于一定的環(huán)境,即中性化語境,這是語義中和現(xiàn)象的表層原因;而在中性化語境的背后,有更深層的原因促使語義中和現(xiàn)象的產生。本文基于前人對這一現(xiàn)象的個案研究,從表層原因和深層原因兩個角度對漢語的語義中和現(xiàn)象的原因進行綜述,旨在歸納出語義中和現(xiàn)象的原因。

      關鍵詞:中和 漢語 語義

      一、引言

      語言學中的“中和”這一詞原本是一個音系學術語,是指兩個音位的對立在某個環(huán)境消失的情形。例如,英語中的送氣和不送氣塞音的對立通常很重要,如tip和dip中的/t/和/d/對立,兩個詞的意義不同,但當塞音前為/s/音時,這種清濁的對立就消失或“中和”了,如sport、skin、speech等。

      隨著語言研究的不斷深入,有學者已經發(fā)現(xiàn)“中和”不僅僅是一個音系學術語,它存在于各個語言單位中。因此,這種“中和”現(xiàn)象也會發(fā)生在語義領域。

      本文在前人對“上、下;來、去;生、死”等具有反義關系的語義分析的基礎上,對漢語語義中和現(xiàn)象的原因進行綜述。

      二、語義中和的類型

      周志遠在《語義中和論》中把語義中和分成三種類型:上下義關系的中和、反義關系的中和、異義關系的中和。

      上下義關系中和的特征是兩個語義單位原本處于上下義關系的對立之中,中和后這種上下義的語義對立消失。他在文中提到的“民族、少數(shù)民族”和“車、汽車”就屬于這一類。

      反義關系中和的特征是兩個語義單位原本處于反義關系的對立之中,中和后這種對立關系消失,原來的反義概念變成了同義概念。如我們常見的“上、下;生、死;輸、贏”的對立,在進入某種中性化語境后,這種對立被中和。

      異義關系的中和是除了上述兩種中和外的其他中和現(xiàn)象,它的特征是中和前兩個語義單位處于異義關系的對立中,中和后這種對立關系消失。例如漢語中用“高”表示高度,用“重”表示重量,用“多”表示數(shù)量就屬于這一類。

      三、語義中和的表層原因——中性化語境

      音系學中的中和現(xiàn)象需要以某種特定的語音環(huán)境為前提,如/t/和/d/這一對清濁對立的音位出現(xiàn)在“s×”這樣的語音環(huán)境時,這種清濁對立才會中和。在語義領域同樣如此,語義的中和依賴于某種特定的語義環(huán)境。

      在漢語中存在很多語義中和的現(xiàn)象,原本對立的語義出現(xiàn)在某一語義環(huán)境中,語義的對立就消失了。如“生前、死前”,“生、死”的語義原本完全對立,但進入“×前”這一語義環(huán)境中后,原來的對立現(xiàn)象就消失了,都是指還活著的時候。這樣的語義中和現(xiàn)象在漢語里還有很多。

      周志遠把語義中和所依賴的語義環(huán)境稱為“中性化語境”,并把“中性化語境”劃分為話語上下文和情景上下文,并闡述了語義中和產生的原因。

      他在文中認為,“民族、少數(shù)民族”在語義上是對立的,但是當說“民族語文、民族文學、民族學院”這類詞時,這種對立便被中和,即“民族、少數(shù)民族”的語義對立消失了,而造成“民族、少數(shù)民族”語義中和的中性化環(huán)境就是話語上下文,話語上下文是由語流自身構成的,這里的話語上下文是“×語文、×文學、×學院”。

      他還舉了情景上下文的例子,情景上下文不同于話語上下文,話語上下文是由語流自身構成的,而情景上下文是由語流以外的環(huán)境構成,它包括現(xiàn)實情景、歷史、文化、信仰、風俗習慣等。如“車、汽車”具有上下義的關系,但往往在現(xiàn)實情景中,“車、汽車”在語義上的對立就消失了,比如在說“我是坐車來的?!边@句話時的現(xiàn)實情景中。

      周志遠發(fā)現(xiàn)了語義中和與中性化語境的關系,并認為語義中和的產生與中性化語境的存在密切相關,但是,中性化語境何以會產生語義中和的現(xiàn)象?這在文章中并未提及。

      因此,周志遠提出的“中性化語境”實際上是語義中和現(xiàn)象產生的表層原因,在這表層原因的背后,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存在。

      四、語義中和的深層原因

      竇俊在《漢語中的幾種對立語義中和現(xiàn)象》中提到了語義中和現(xiàn)象產生的三個深層原因:視點原因、反義詞中一方語義的擴大、詞語本身對立語義的消失。

      除了這三個原因之外,綜合一些學者們對“輸、贏;生、死;上、下”的探索后發(fā)現(xiàn),語義中和現(xiàn)象的產生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這些原因分別基于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理論。

      他們在文中沒有直接提及“語義中和”這一術語,但他們都力圖找到這種對立語義在詞中消失的原因,對語義中和現(xiàn)象共性原因的探索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個例的探索有助于對共性的把握。下面便綜合這些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對語義中和現(xiàn)象的深層原因進行綜述。

      (一)視點的原因

      王希杰在《“上”“下”談》一文中專節(jié)談到了“上、下”的語義中和問題,王希杰先生認為,“上、下”語義對立的消失,是由于視點的原因。因此,在進入“地×”這一中性化語境后“地上、地下”同義。

      在說“地上”和“地下”時,人們的視點是不同的?!暗厣稀笔钦驹诘孛娴慕嵌壬希暗叵隆眲t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上。由于視點原因造成的語義中和,還有趨向動詞“來”和“去”,他在文中舉了甲對乙說“我馬上就去”和“我馬上就來”的例子。這兩句話的意思完全一樣,只是在說第一句話時甲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說第二句話時是站在對方乙的角度上。這就是由于視點不同造成語義中和的另一個例子。

      (二)反義詞中一方語義的擴大

      “高、矮;重、輕”原本都是具有反義關系對立的詞,但是通過例子,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括號外的“高”和“重”與使用括號內的“矮”和“輕”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一類語義中和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在漢語中,我們習慣于用這些反義詞中量上占優(yōu)的一組詞‘高、重、長、多、快、大等,來指稱它們所表示的量的名詞,即用‘高表示‘高度,‘重表示‘重量,‘長表示‘長度,‘多表示‘數(shù)量,‘快表示‘速度,‘大表示‘大小等等。所以,‘高里就可能有‘矮,‘重里就可能有‘輕,‘長里就可能有‘短……‘高、重、長、多、快、大等的語義擴大,造成了它們和原先反義詞的對立語義的中和?!?/p>

      (三)詞語本身對立語義的消失

      竇俊在文中舉了這樣的例子:

      我們靠什么來(去)贏得群眾的信任?

      有些東西無法用語言來(去)表達。

      這兩句話中的“來”和“去”意思完全一樣。這里的“來、去”發(fā)生語義中和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義項,即“用在動詞結構(或借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tài)度,后者是目的?!币虼嗽谏厦娴木渥又校皝?、去”的意思完全相同,本身就不具有對立的語義了,這是由于詞語本身對立語義的消失。

      (四)直接定位和反轉定位的組造理據(jù)

      邢福義在《說“生、死”與“前”的組合》中談到了“生前、死前”的同義現(xiàn)象。他認為“生前”和“死前”是不同級的語法單位?!吧啊笔呛铣稍~,而“死前”是一個短語。它們的組造理據(jù)有所不同。

      “作為短語,‘死前的語義是組合的,即‘死+前;其組造理據(jù),是對‘前的直接定位,即‘死之前。作為合成詞,‘生前的語義則是融合的,表示的是‘活著的時候;其組造理據(jù),是對‘前的反轉定位,即繞了一個彎子,以反義的‘死作為定位點,由死到生地表述概念,等于說‘死前之生(活著)時?!?/p>

      他還在文中舉了近似的例子,如“城外、市外”同“郊外、野外”?!俺峭?、市外”是嚴格意義上的短語,意為城之外、市之外;“郊外、野外”是典型合成詞,不是郊之外、野之外,而是城市之外的郊區(qū)、城市之外的野地?!俺峭狻焙汀笆型狻笔怯谩俺恰焙汀笆小睂Α巴狻敝苯佣ㄎ?;而“郊外”和“野外”則是定位于人們聚居的熱鬧區(qū)“城”、“市”對“郊”、“野”進行反轉定位。

      因此,由于直接定位和反轉定位不同的組造理據(jù),也會產生語義中和的現(xiàn)象。這是從詞和短語本身組造理據(jù)的角度歸納出的原因。

      (五)“時間左視認知”模型造成的點集重合

      趙志清在《從認知角度看“生前”與“死前”》中,利用張建理提出的“時間左視認知”模式對這一語義中和現(xiàn)象進行闡釋。

      他在文中提到:“在這種認知模式下,時間可分割為有界時段,可丈量,并按先后次序依次排列。觀察者和時間均呈靜止狀態(tài),觀察者的觀察方向與潛在的時間方向一致,如果將觀察者的位置定位為現(xiàn)在,那么其左側為過去, 右側為將來。歸納這種認知模式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者總是面對過去, 背對將來?!?/p>

      “‘死是一個非持續(xù)性動作動詞,這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不能持續(xù)的,往往一發(fā)即逝。在這條直線上,若將‘死這個動作假定為一個點A,那么A點左側區(qū)域,也就是A點前方,就表示‘死前,其意義十分明確?!?/p>

      趙志清在文中畫了簡單的圖畫使論述更加形象:

      “生”的意義顯然和“死”相對,指“活著”,也就是在“死”這個動作之前。其所表示的區(qū)域同樣落在A點左側。這樣,“生前”和“死前”的點集都落在了上圖的左邊區(qū)域內,造成了點集的重合。因此,“生前”和“死前”發(fā)生了語義中和現(xiàn)象。這是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歸納出的語義中和的原因。

      綜上分析,語義中和現(xiàn)象在“中性化語境”這一表層原因之后,還有更多的深層原因存在。

      五、結語

      語義中和的表層原因是中性化語境,在中性化語境的背后,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存在。當然,產生語義中和的原因遠遠不止這些,從語義指向、配價語法、王“潛、顯”理論以及羨余現(xiàn)象的角度都可以為語義中和深層原因的闡釋提供新的視野。

      此外,語義對立發(fā)生中和之后依然存在著對立現(xiàn)象,并不是完全“中和”了,這種對立并沒有完全消失,而是以某種方式存在著,這里因為篇幅和主題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竇俊.漢語中的幾種對立語義中和現(xiàn)象[J].語文學刊,2001(3).

      [2]緱瑞隆.方位詞“上”“下”的語義認知基礎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運用,2004(11).

      [3]呂叔湘.說“勝”和“敗”[J].中國語文,1987(1).

      [4]王希杰.這就是漢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5]邢福義.說“生、死”與“前”的組合[J].中國語文,2003(3).

      [6]趙志清.從認知角度看“生前”與“死前”[J].貴州社會科學,2011(10).

      [7]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英雙語,2002年增補本)[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8]周志遠.語義中和論[J].玉溪師專學報(綜合版),1987(3).

      猜你喜歡
      中和語義漢語
      也談中和反應
      中學化學(2024年2期)2024-06-17 04:01:47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免疫塞內卡病毒滅活疫苗后豚鼠、家兔與豬的血清中和抗體相關性研究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范揚:博采與中和的風范
      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7-27 02:43:08
      語言與語義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在幽深與高古中追尋中和之美——讀段朝林中國畫作品有感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1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乃东县| 梅河口市| 饶平县| 年辖:市辖区| 吴桥县| 若尔盖县| 永泰县| 南汇区| 子长县| 上饶市| 外汇| 辽中县| 宁津县| 额敏县| 海原县| 长阳| 龙海市| 上思县| 商洛市| 红原县| 隆回县| 滦南县| 城市| 莫力| 调兵山市| 河间市| 土默特左旗| 信丰县| 铜梁县| 榆树市| 青冈县| 宣恩县| 垦利县| 嘉义县| 子洲县| 连山| 胶南市| 曲阜市| 秦皇岛市| 鄂州市|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