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雅
事實上,金錢本沒有高貴低賤之分。在高尚人手中,金錢就會變得高尚,譬如合理投資,制造就業(yè)機會,扶助弱者,支持公益、教育等等;在庸俗人手中,其屬性也會變得低級庸俗,甚至成為腐化墮落的誘因。同樣,“財富的積累”過程也一直成為或被人頌揚或詬病的話題,中國自古就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說。兩種不同的賺錢故事,結(jié)果卻有云泥之別。
誰都喝過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公司及其品牌成就了多少人已難以計數(shù),但有一個案例,雖小到如市井傳說,卻被載入可口可樂公司的史冊。最早的可口可樂,人們只能專程到備有飲水機的商店才能喝到一杯,但有個人想,可不可以把可口可樂裝進瓶子里,封好瓶口,到處售賣?于是,他前往可口可樂公司,提出想用自己的這個設(shè)想入股,獲取瓶裝可口可樂所獲利潤的1%。幾乎從瓶裝可口可樂上市的那一刻起,這個“1%”就讓他瞬間成了一個千萬富翁。憑借智慧、機遇、知識、技能獲得的財富,是充滿正能量的,這樣的財富也會真正令人快樂。
后世提及林語堂,總會先說到他扎實的古典文學(xué)功底、思想獨異的閑談散文和頗高的英文造詣,然而,現(xiàn)在很少有人知道,作為文人的林語堂先生卻是個看重錢,會賺錢的。這在20世紀(jì)30年代的上海文壇人所共知,他的高收入也是遭人詬病的一大原因,中國文人講求“君子固窮”,林語堂的所作所為似乎與之完全背道而馳。上海那時的文化出版業(yè)競爭很激烈,初闖上海灘的林語堂倦于鉤心斗角,爾虞我詐,但吃飯問題決計是頭等大事。窮則思變,他想的第一個辦法就是“一稿兩投”,同樣的內(nèi)容,寫一份中文,另寫一份英文,這樣可以得兩份稿費,而不至于有道德上的限制。后來林語堂又看到了一本萬利的教科書買賣,以當(dāng)時學(xué)校對英文科的重視程度看,市場不可限量。一系列英文教科書的發(fā)行讓林語堂每年可得版稅6000個銀元,按中國銀行的比價,一個銀元約莫等于20塊人民幣,也就是12萬,這還不包括他辦雜志、編辭典和各種類型的股份所得的收益。源源不斷的版稅讓經(jīng)濟窘迫的他搖身一變,成了上海文壇數(shù)一數(shù)二的富人作家,比起魯迅等文化巨擘不遑多讓。欣賞的人贊他是“教科書大王”,不客氣的人則說他是靠教科書起家的“暴發(fā)戶”。
相比幾十年前的人們對林語堂先生這種文人賺大錢的不屑與苛責(zé),現(xiàn)代人就開放包容的多,每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發(fā)布后總能成為萬眾矚目的熱門話題,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何三坡就曾說:“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意義在于它打破了文人羞于談錢與怯于露富的傳統(tǒng),使人們知道作家也是可以成為富翁的,財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于財富的炫耀與鄙夷。中國是道德大國,長期以來,文人的形象清貧落魄,一旦離開了這個形象,大家接受起來就有難度,作家富豪榜可以讓人們矯正固有心理,變得更有平常心?!痹S多人批判這是在用金錢衡量文學(xué),然而,靠筆耕不輟換來的金錢,用點燈熬夜得來的財富,何嘗不能被人尊敬和褒獎呢?
另一個反面案例則是著名的“龐氏騙局”。1919年,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意大利人在美國開始策劃一起陰謀,他騙人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yè)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nèi)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后,狡猾的旁茲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dāng)。由于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七個月內(nèi)吸引了3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xù)了一年之久,才讓被利益沖昏頭腦的人們清醒過來,然而在這場騙局最頂端的人,卻賺得盆滿缽滿。
利用人性中貪婪的部分騙取財富,以及其它利用暴力方式掠奪的財富,讓財富本身變得骯臟,即使再富有,在某種層面依然是貧窮的,也很難擁有真實的快樂。
眾所周知,工業(yè)革命之后,絕大多數(shù)資本家是靠壓榨的方式快速積累原始資本的。而同樣是那個時代的巨富、曾被稱作“卑劣的卡耐基”的美國鋼鐵大王,在功成名就之后,卻說出了“一個有錢人如果到死還是很有錢,那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的名言。最終,他幾乎將自己的全部財富捐獻給社會。
越來越多的富有階層開始反省,認(rèn)真思考財富的意義。企業(yè)的社會責(zé)任每每被提及,在正確的價值觀之下,億萬富豪們認(rèn)真做公益,思考人類的未來。從富可敵國的比爾·蓋茨、巴菲特,到頗受爭議的中國慈善家陳光標(biāo),雖然慈善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意義卻相同。
2013年福布斯華人富豪榜,李嘉誠以總資產(chǎn)值310億美元蟬聯(lián)全球華人首富。早在2006年,李嘉誠就曾表示:會將個人財產(chǎn)的1/3捐作公益慈善之用。他坦言:“基金會是我的第三個兒子?!睍r至今日,李嘉誠基金會及由李嘉誠先生成立的其它慈善基金會,已對教育、醫(yī)療、文化及公益事業(yè)支持的款額逾110億港元。而李嘉誠在慈善事業(yè)方面所做的貢獻早已無法單純用這些數(shù)字來衡量了。
其實人們對錢的不同看法,說到底是因我們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就-g{T么樣的金錢觀。財富是不是越多越好?阿里巴巴上市的時候,馬云只拿了5%的股份,這就是價值觀。中國人善于賺錢,也都想要賺錢,除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份健康的金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