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及時防御高溫危害
當前,蘋果、梨、獼猴桃等果樹正處在旺盛的生長發(fā)育階段,是果樹年生長周期中最關(guān)鍵的時期,幼果繼續(xù)膨大、花芽開始分化、根系處于第二次生長高峰、部分病蟲危害加重。持續(xù)的高溫天氣將給果樹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廣大果農(nóng)應做好積極應對措施。
1 高溫干旱危害
(1)高溫極易引起大氣干燥,增加作物水分蒸發(fā),降低土壤墑情,出現(xiàn)干旱。
(2)高溫干旱使果樹葉片氣孔不閉合,必將加劇枝葉水分蒸發(fā)散失,直接影響幼果發(fā)育,導致“生理落果”發(fā)生。
(3)高溫干旱會降低果樹光合作用,增大果樹呼吸強度,減少有機營養(yǎng)合成和積累,繼而影響幼果生長和花芽分化。
(4)高溫干旱常引起枝干和果實“日燒”,加重白粉病、葉螨、潛葉蛾等病蟲危害。
2 緩解高溫干旱的對策
(1)灌水、噴水。積極采取地面開溝或挖穴實施滲灌;傍晚或清晨進行樹冠噴水,補充園地水分,改善園內(nèi)小氣侯,確保果樹正常生長發(fā)育。
(2)樹冠噴2%石灰乳液,或在噴波爾多液時增大石灰量;樹干涂白,反光降溫,預防“日燒”。
(3)檢查套袋果實,打開、增大通氣孔,降低袋內(nèi)溫度,確保幼果生長發(fā)育。
(4)利用作物秸桿、雜草、綠肥等覆蓋樹盤或淺鋤樹盤,降低地面溫度,減少水分蒸發(fā)。
(據(jù)《陜西科技報》)
夏季蘋果樹如何修剪
蘋果樹的夏季修剪,也叫生長期修剪,是果樹周年修剪的重要部分之一,合理得當?shù)男藜舨粌H能促進果樹的生長,還能提高來年的坐果率。
1 對象要明確 一般蘋果樹夏季修剪,只宜在幼樹、旺樹、密枝、旺枝或生長較旺的品種上進行,如環(huán)剝只宜在旺樹的輔養(yǎng)枝,臨時性枝組或二年生枝條上或在大年樹上進行,以促進花芽分化,為來年結(jié)果打基礎(chǔ),過弱樹一般不進行夏季修剪。
2 時間要適宜 夏剪的效果受修剪時期影響,錯過適宜的修剪時間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有時還會出現(xiàn)相反的結(jié)果。摘心至7月上旬進行為宜;短截則在7月中旬為宜;疏枝選在在立秋至白露期間進行較好;刮皮要選在7—8月份。
3 方法要得當 掌握合理的修剪方法,對果樹的生長有著重要影響。拉枝一般選在中午為宜,因中午枝條軟、韌、不易折斷,一般將角度小于60°的枝開張到80°~90°;扭梢要選擇骨干枝上,強壯枝基部較好,扭梢后基部易抽出新的直立枝,要及時抹芽或疏掉;環(huán)剝就是在強旺枝干的基部將樹皮剝?nèi)ヒ蝗?,寬度根?jù)樹體長勢,枝條粗度確定。一般情況下,深度以達木質(zhì)部為宜。若環(huán)割兩圈,要間隔5~10厘米;短截要以剪截著生在一年生枝頂端新梢附近的側(cè)枝新梢和背上新梢為主,從枝背上抽生的新梢,短截后萌發(fā)的第二次枝條,生長旺盛的,宜從基部疏除;刮皮一般每年進行一次,用芽接刀在樹干光滑部位先割一圈,把皮層切透達木質(zhì)部。再把環(huán)切線分割2~3厘米寬的線段,再各分段上,用刀尖向下切割長5厘米左右的切口,深達木質(zhì)部,然后分別把每條皮層揭開,再合住恢復原位,最后用塑料膜把刮皮環(huán)綁保護。
摘心是果樹生長期管理中一個重要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通過先掐去幼嫩頂尖,然后摘去頂端3~5片嫩葉,只保留葉柄。實行摘心去葉后,頂端不會重新出現(xiàn)竄長,去葉后留下的第一、二片葉,由于營養(yǎng)積累增加,可使大部分葉芽形成優(yōu)質(zhì)花芽。
與此同時,在修剪中疏去過密枝或環(huán)剝都會有傷口的形成。所以疏大枝時要防止一次疏除過多而造成大量傷口,并且注意不要留短樁,應從基部疏除,以免傷口不易愈合或引起潛伏芽出現(xiàn)大量徒長枝,造成的傷口要涂保護劑、環(huán)剝的傷口要纏薄膜。
(據(jù)《農(nóng)業(yè)科技報》)
蘋果套袋后管理技術(shù)
1 繼續(xù)加強肥水管理
強化追肥開花前后,以施氮肥為主; 6月中下旬,氮、磷、鉀肥配合使用;果實膨大期,以鉀肥為主,配合適量磷肥。
葉面噴肥 每隔15~20天噴1次,共噴2~3次,常用葉面肥主要有500倍光合微肥、300~500倍氨基酸復合微肥、0.2%~0.5%磷酸二氫鉀等,并要加噴1次300~500倍氨基酸鈣。
水分調(diào)控 雨季要及時排水防澇,9—10月天氣較干旱,晝夜溫差大,適度灌水有利于促進著色,但要嚴格控制大水,以少量、多次滴灌、噴灌、小水溝灌為主。除袋前、采收前均應保持一定濕度,高溫干旱年份應澆小水1次。
2 病蟲害防治與修剪
病蟲害 套袋后繼續(xù)加強對病害的防治,特別注意對斑點落葉病、煤污病、輪紋病、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舟形毛蟲、刺蛾等病蟲害的防治。摘袋前全樹噴1遍殺菌劑和殺蟲劑,摘袋后剪除炭疽病果、瘤蚜危害枝。去袋5天后噴1遍甲基托布津或菌立滅,嚴禁噴波爾多液,以免影響著色。
修剪 6—8月間,對郁閉樹冠適當疏除過密枝,特別要及時疏除影響果實著色的旺長枝條及樹冠外多余的枝梢,使樹冠下呈篩底狀,有利于果實生長和著色。9月中下旬對樹冠下部的群枝,利用支木、吊枝等措施,抬高下垂枝,并綜合利用撐、拉、疏、扭、摘心等措施,開張角度,緩和樹勢,少用環(huán)割、環(huán)剝等措施。
3 正確除袋
采前1個月(9月20—25日),當果實糖度達12%以上、果面綠色褪掉70%以上時開始除袋。除袋時要分步進行,晴天上午10:00至下午4:00摘除外袋,經(jīng)2~3個晴天后,摘除內(nèi)袋,一般上午10:00至12:00摘除樹冠東、北方向的內(nèi)層袋,下午2:00至4:00摘除樹冠西、南方向的內(nèi)層袋。如遇連續(xù)陰雨天時,摘內(nèi)層袋的時間應適當推遲。
(據(jù)《農(nóng)業(yè)信息周刊》)
核桃芽接后的管理
為了提高核桃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京津唐地區(qū)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開始芽接,具體嫁接時期可視接穗木質(zhì)化程度而提前或延遲。芽接核桃成活率的高低與接后管理密切相關(guān)。
一、接后15天。接后15天,成活情況基本定局,從此時起應經(jīng)常檢查接口處塑料布內(nèi)葉柄是否發(fā)黑,當黑的程度達90%時(過早接芽易受風干枯而死,過晚易被水漚死),用小刀將塑料布從下端劃一小口,將葉柄擠出。檢查葉柄的同時,要隨時抹掉原樹新生芽,以集中營養(yǎng),促進接芽萌發(fā)。
二、接后30~40天。一般嫁接30天左右,接芽長度可達10厘米,此時用小刀將塑料布從接口后面劃開,去掉塑料布,并將新長出的幼芽輕綁,以防被風刮掉,同時要去掉枝條上原留葉片。一般接后40天左右,不論接后新生枝條長短,可將塑料布全部劃開去掉。
三、當年冬季管理。當年冬季要注意防寒管理。霜降后,天氣開始涼爽,葉片開始脫落時,可用雙層報紙條將接后新芽裹好封嚴,以免發(fā)生凍害。
四、翌年春季管理。翌年清明節(jié)前后,一般在樹芽開始萌動時,將枝條上報紙去掉,使接后樹芽重新萌動。
(據(jù)《河北科技報》)
板栗巧夏管 翌年能高產(chǎn)
2013年春季板栗遭到嚴重的霜凍,會影響秋季板栗的產(chǎn)量,使果農(nóng)生產(chǎn)的積極性降低。但是,夏季是板栗管理的重要時期,如果不認真管理,還會影響到明年的產(chǎn)量。筆者拿出自己多年的管理經(jīng)驗與大家分享。根據(jù)板栗生長習性,有雌花的混合芽都在枝條的頂端,也就是結(jié)果部位都在生長勢強的枝條頂部。今春受霜凍影響,大部分混合芽被凍干,不但影響了今年的產(chǎn)量,而且迫使大量葉芽、隱芽萌生,造成樹體紊亂、郁閉,枝條齊頭并進,加大了養(yǎng)分和水分的消耗,如不及時管理,翌年產(chǎn)量無疑將受影響。所以有條件的板栗園應增施肥水,覆蓋秸稈或地膜保墑;無條件的也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澆灌,同時用氨基酸涂干,20天1次,連涂2~3次。樹上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液肥。另外,在去除干枝及病蟲枝的同時,及時進行夏季修剪,其方法如下:1)去密弱萌芽、短截、摘心。樹體內(nèi)萌芽及時去除,保留有空間的壯枝。除萌時要照顧樹冠的均衡性,要做到枝條之間有伸有縮,上下錯開。另外,要視生長情況短截或摘心,即:新梢長到35厘米以上時,進行第一次摘心,以后萌發(fā)形成的副梢,長至30厘米以上進行第二次摘心,25厘米以下不動。這樣,所抽生出的發(fā)育枝,翌年大多數(shù)都可成為結(jié)果枝。2)改變角度。對冬季修剪過重及去除大枝后萌發(fā)的極強直立枝用繩子捆綁,來回輕拿后,使其變成平行或下垂枝,拉在有空間處。其枝萌發(fā)出的過旺枝也要結(jié)合摘心,形成副梢,培養(yǎng)結(jié)果。總之,夏季管理一定要樹上樹下綜合管理才能有效。
(據(jù)《河北科技報》)
免套膜袋在果樹上的應用
因氣溫、濕度的原因,大部果園果樹生長后期常出現(xiàn)裂果現(xiàn)象,特別是棗裂果尤為嚴重,造成品質(zhì)下降、產(chǎn)量低下,農(nóng)民束手無策,免套膜袋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1 免套膜袋特點 本品系高濃縮套袋型新高脂膜粉劑,噴涂果面迅速形成一層高分子超薄軟膜,是套塑料袋的替代品。
該產(chǎn)品綠色環(huán)保,操作省工、省時,投資低廉,成膜快,不影響光照和著色,而且用后果面光潔、色澤鮮艷,口味純正,保鮮期長。綜合表現(xiàn)優(yōu)于塑料膜袋。食用前用清水沖洗,成膜物質(zhì)可自動脫離果體。采果后樹體葉片翠綠,利于恢復元氣,還原樹勢。兼?zhèn)浞垂夥廊兆?、保溫防寒、保溫抗寒、果實保鮮、窒息式殺菌殺毒、防裂果、抑止高溫農(nóng)藥揮發(fā)、防止雨淋農(nóng)藥水解、災傷果補救功能等。
2 免套膜袋適用范圍 蘋果、梨、棗、桃、杏、石榴、葡萄、李、柑橘、枇杷、荔枝、龍眼、芒果、香蕉、櫻桃、柿子、草莓等各種水果。
3 免套膜袋使用方法 1)母液的配制。打開包裝,將新高脂膜粉劑A、B、C三種型號混合放進原包裝瓶內(nèi),加涼水至瓶口,充分攪動(要求粉劑全部溶解)成母液乳膏。2)母液的稀釋。將配制好的母液以每瓶500克重量計算,根據(jù)要求按不同比例加水稀釋至全部溶解,即可噴霧使用。
4 免套膜袋使用時間 每次在果面上均按1000倍液噴打,可保護果實及葉片,預防病菌侵染,優(yōu)化果實發(fā)育水平。1)蘋果幼果期(花后7~10天)噴第1次,果實生長期(5月中旬)噴第2次,果實膨大期(6月上中旬)噴第3次。2)其他果樹幼果期噴第1次,間隔25~30天相繼噴涂第2次和第3次。3)菜果類幼果期噴第1次,間隔8~10天相繼噴涂第2次和第3次。
5 注意事項 1)本品不含激素、無毒、無污染、pH值中性,可與各種農(nóng)藥混用。2)均勻噴涂本品1小時后成膜,成膜后不怕雨淋。3)本品保質(zhì)期3年,配制乳膏在常溫下保質(zhì)期180天,稀釋液保質(zhì)期20天。4)若遇暴雨等惡劣自然災害襲擊,要及時補噴500倍液,補救元氣恢復,保護果面損傷口不氧化,不受病菌感染。5)紙袋組合(上紙袋前噴涂本品+其他常規(guī)用藥)使用,可提高果實品質(zhì)。
(據(jù)《河北科技報》)
夏季防治紅提葡萄病害的幾項措施
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多種疾病的高發(fā)期在夏季,霜霉病的發(fā)生可致使葡萄落葉、枯枝、爛果甚至死亡。因此,夏季多雨季節(jié)要加強葡萄園的管理,及時防治病害。
清園:如果葡萄園中發(fā)生了病害,此時雨多,要隨時清園,將園中感病的病葉、病枝、病果清除出園,深埋或焚燒。同時,及時清除園中雜草,在剪除病枝、病果時,要經(jīng)常清洗剪刀,并予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松土:夏、秋多雨季節(jié),特別大雨、暴雨之后,雨水會使葡萄園土地表板結(jié),土壤透氣不良,致使葡萄根系缺氧,樹勢削弱,抗逆性降低,從而易染病害。因此,要在雨前或雨停間隙,及時對土壤較深地中耕一次,以提高園土通透性。
治療:陰雨連綿或高溫多濕,葡萄最易感病,應每天到葡萄園中全面觀察一次,見病初發(fā),立即對癥噴藥。如霜霉病,如果見園中個別處,哪怕是一株葡萄上發(fā)現(xiàn)染病,就立即噴藥。
清梢:要對葡萄及時摘心,及時抹去副梢。同時,對新梢過多的植株,要疏除一部分,這樣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抗逆性。
施肥:雨水過多,常會造成果園肥力流失,導致樹勢削弱,降低自身抗逆性。因此,在多雨季節(jié),應據(jù)葡萄園土肥力流失情況和葡萄長勢,適時施肥。施肥要以“少吃多餐”為原則,將肥少施、勤施;根外追肥一般結(jié)合噴藥進行,最好單獨噴施高效水果葉面肥。
(據(jù)《農(nóng)民日報》)
葡萄幼果期病蟲害防治
當前葡萄正處于幼果期,由于最近持續(xù)降雨,對病害的發(fā)生蔓延十分有利。進入6月份以后,隨著降雨的增多和溫度的升高,霜霉病、褐斑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等病害以及蚜蟲、葉蟬、薊馬、綠盲蝽等蟲害會進一步繁殖危害。因此,希望廣大果農(nóng)要引起重視,不僅要對已發(fā)生的病蟲害進行重點地“治”,同時還要對未發(fā)生的病蟲害進行有目的地“防”。
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在雨后要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同時做好掐須及控梢等工作。
2)及時清園:發(fā)現(xiàn)病穗、病葉、病枝時,要及時剪除,并帶離果園集中深埋銷毀。
3)物理防治:在田間掛黃板誘殺有翅蚜、葉蟬等害蟲。
4)藥劑防治:病蟲害發(fā)病初期,可噴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采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炭疽病、白腐病、褐斑病、黑痘??;可噴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防治霜霉?。豢捎?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500~35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葉蟬、薊馬、蚜蟲、綠盲蝽。10~15天噴1次。
5)注意事項:幼果期對藥劑較為敏感,且由于氣溫等因素,建議使用藥劑防治時盡量使用單劑,用藥時間盡量選擇在下午4點以后,以避免對果實和葉片造成藥害;另外施藥時應做到對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噴施,已達到徹底防治的目的;以上藥劑要交替使用,以防病蟲害產(chǎn)生抗性。
(據(jù)《陜西科技報》)
核桃炭疽病的防治
核桃炭疽病是危害核桃果實的主要病害,特別是在一些早實品種上尤為嚴重,受害青果果皮變黑腐爛發(fā)霉,嚴重的引起早期落果,種仁干癟,影響產(chǎn)量與質(zhì)量。炭疽病一般在7月份開始發(fā)病到采收前達到高峰。果實發(fā)病時,病斑初褐色,后變黑色,近圓形,中央下陷。病斑上有很多褐色至黑色小點突起,有時呈同心輪紋狀排列。濕度大時,病斑上小黑點呈粉紅色小突起,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一個病果有一至十幾個病斑,病斑擴大或連片,可導致全果發(fā)黑腐爛。防治炭疽病應以預防為主,具體措施:
1)萌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
2)坐果后,噴一遍600~800倍液的多菌靈(或福星等殺菌劑)加上80%大生M-45(或新萬生等保護性殺菌劑)。
3)在麥熟前后可噴施1∶4~5∶200的波爾多液,正常波爾多液配比為1∶2∶200,為防止麥收前后高溫日灼,應適當加大生石灰的用量,否則果實發(fā)生日灼后更易受炭疽病的侵染。
4)到了7—8月份多雨季節(jié)每隔10~15天,在雨后噴600~800倍液的多菌靈(或福星等殺菌劑)加上80%大生M-45(或新萬生等保護性殺菌劑)。要防止炭疽病的發(fā)生,除加強藥劑防治外,特別要注意改善園內(nèi)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幼樹通風較好,發(fā)病較輕,隨著果園的密閉程度的增大,炭疽病也會趨于嚴重。
(據(jù)《河北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