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韜 通訊員 劉萬廣
2013年6月26日,21時許,北京劇院。
臺上傾情出演,臺下淚水沾襟。由安徽省宿州市委宣傳部、宿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出品,由宿州市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演出的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石鄉(xiāng)黨魂·柯增華》首次公演正進入高潮。話劇主人公柯增華是安徽省靈璧縣黃灣鎮(zhèn)柯湖村一位普通的農村基層黨員。
一位“小人物”何以能走上話劇舞臺,贏得人們如此的稱頌與敬仰?因為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生命踐行了黨的宗旨,被人們稱為“安徽版的焦裕祿”、安徽農村的“又一個沈浩”。
他的人生是一道絢麗的彩虹!
讓我們走進現(xiàn)實中真實的柯增華——
1955年10月出生的柯增華,自1977年起就擔任村干部,從23歲的毛頭小伙干到59歲。2013年4月,他在工作崗位上永遠地離開了我們。35年的堅守中,他始終對黨忠誠,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無怨無悔。
2012年10月5日,當他被醫(yī)生確診為肝癌晚期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還能活多久,而是他所包的兩個村民小組小麥良種還沒有發(fā)放到戶,不能因為自己治病耽誤了群眾秋種,得趕緊回家把種子、款項和群眾兌現(xiàn)清楚。10月9日,他放棄住院治療返回村里,立即安排兒子和女婿放下自己手中農活,開著自家的四輪拖拉機把國家補貼的2.4萬斤小麥良種一戶一戶送進家門。
在收取良種配套款的日子里,他起早貪黑上門做工作,有的農戶不愿買,他不厭其煩、三番五次上門勸說。個別群眾看到他身體消瘦、臉色發(fā)黑,猜測他可能是得了重病,擔心他活不到秋種,不敢把錢交付他。他鄭重表態(tài):“我以我的黨性保證!我死,錢也不會少你一分錢,種子也不會少你一兩。馬上就要秋種了,再不交配套款,良種就買不到了,秋種就成了問題?!鞭r戶們被感動了,紛紛把錢交給了他。
收款之后便是送種子。他不顧病情加重,多次步履蹣跚上門送麥種,豆大的汗珠從他皮包骨的臉上不斷滾落,村民們忍不住掉下眼淚。
為了治病,他家曾多處舉債,而他為困難戶墊付的1800多元麥種款卻從來沒有去討要。當干部35年來,他在助殘、救災、幫困等公益事業(yè)上所付出的太多了,村民說扳著手指頭也數(shù)不清!他家的四輪拖拉機是責任制時買的,現(xiàn)已更換到第三臺,一直到目前,三臺車都是無償為五保戶、困難戶、軍屬戶和村組集體公用。在收取農業(yè)稅費的年月里,看到連孩子上學都掏不出錢的困難戶,他心軟了,“我給你家墊,等有錢了再還我?!本褪沁@樣,一戶戶,一年年,給困難戶墊繳的農業(yè)稅總計達8000多元,卻從來沒有去討要過。
“只要群眾選我,就得拼命干好?!卑凑真?zhèn)黨委、政府安排,他集中時間收取2013年度新農合款。他所包的兩個村民小組有245戶、1500余人,大家居住分散,加上外出人口多、困難戶多、空巢老人多、留守兒童多,這給收取款項帶來更多艱難。他采取近處自己上門收,遠一點的地方讓兒子騎電動車帶他上門收。為加快收款進度,晚上他顧不得吃藥就急著加班,整理資料,核算賬目,打電話、發(fā)短信向眾多在外務工人員做宣傳,經常熬夜到十二點。肝疼發(fā)作難忍時,他就用東西頂一頂,用手揉一揉。2012年12月4日,當他第8次來到村民徐善靈家催收農合款時,剛下電車,肝疼加劇,鮮血從鼻孔里噴出,徐善靈被感化了,當場把款項交齊了。到12月上旬,他創(chuàng)出奇跡,拖著與癌癥抗爭的弱軀,在全村第一個實現(xiàn)轄區(qū)內村民參合率100%,提前完成了2.5萬元新農合款收繳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