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霞
中國夢的本質(zhì)內(nèi)涵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這個夢想凝聚人心,給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應該成為青少年確立個人理想的強勁動力。青少年學生是中國夢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青少年學生對夢想的追尋。只有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引導他們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的發(fā)展宏圖之中,中國夢才有可能早日實現(xiàn)。
明代學者王守仁曾經(jīng)這樣闡述理想的重要性:“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亦向所底乎?”周恩來在少年時期就確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魯迅在少年時期就想當醫(yī)生,后來又希望從精神上拯救中國人,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前社會上充斥著許多庸俗的個人理想,不少人目光短淺,陷于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感官主義、個人主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做出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在青少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必須引導他們明辨是非,對他們進行正確的理想教育和勵志教育。
首先,要根據(jù)青少年學生的不同年齡、個性特征因勢利導,采取他們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對他們進行啟發(fā)、誘導。比如在課堂上,可從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對“中國夢”的理解入手,通過豐富的課件和教師動情的解說,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夢”,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針對學生理想觀念淡薄的實際,可組織學生開展“我的理想是什么”主題活動,讓學生述說自己的理想。針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可以采取辯論會等形式,幫助學生甄別善惡美丑。
其次,要注意觀察青少年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弱點,幫助他們根據(jù)自身情況確立志向。學生的理想總是通過對一些具體事物的向往或態(tài)度展現(xiàn)出來,如對某方面興趣很濃、對某方面漠不關心等。教師要通過家訪、個別談話、組織討論等不同途徑,了解學生的態(tài)度和傾向,幫助學生分析哪些見解是正確的,哪些見解帶有錯誤的傾向。
再次,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和勵志教育。比如可以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以書本中某個英雄、模范人物或生活中崇敬的人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讓喜歡唱歌、跳舞的學生以某個著名歌唱家、舞蹈家為學習目標,讓喜歡科學研究的學生以某個著名工程師、科學家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等。我區(qū)桂林市陽朔縣號召學生以“最美女孩”何玥為學習榜樣,在何玥精神的影響下,該縣好人好事不斷涌現(xiàn)就是一例。
第四,在青少年學生已有明確的理想后,應根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化大為小的策略,促使學生朝著既定目標不斷奮進??芍笇W生制訂具體可行的學期計劃和遠大的人生規(guī)劃。在學生為具體目標而努力時,教師可適當借鑒“三大步育人模式”,以班級為單位,學校整體實施,學生自我勵志,讓學生每天早晨、中午、晚上花一點時間閱讀勵志話語,每日一反省。
最后,要督促青少年學生為了理想付諸行動。理想的實現(xiàn)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只有不畏艱難困苦的人才有可能成功。因此,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順境和逆境,迎高峰而勇上,處低谷而力爭。當學生處于順境時,教師在表揚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理性地看到“得”背后的“失”,正確把握努力的方向;當學生處于逆境時,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打氣,讓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心。這樣,學生無論處在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堅定信念,執(zhí)著追求。
在青少年學生樹立理想、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教師是他們的重要指路人,因此教師自己也應當是一個堅定的“追夢者”,要用自己的夢想去點燃學生的夢想,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小夢”與國家的“大夢”緊密聯(lián)系起來,努力為國家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