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等
摘 要:從果實經(jīng)濟性狀、生長結果習性、物候期、適應性及抗逆性等幾個方面總結了晚秋黃梨在周口地區(qū)的引種表現(xiàn),并從建園、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幾個方面闡述了晚秋黃梨的主要栽培技術。
關鍵詞:晚秋黃梨;引種表現(xiàn);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7-101-02
晚秋黃梨,原名廊坊08號梨,由河北省廊坊市農林科學院選育而成,2002年通過廊坊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鑒定,是一個優(yōu)良梨樹新品種。2006年被引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及鹿邑縣試栽。通過幾年的引種觀察,晚秋黃梨表現(xiàn)出生長勢好、適應性強、抗病性強、結果早、豐產穩(wěn)產、且果個大、品質好、耐貯運等優(yōu)良特性。由于果品質量好,貨架期長,深受市場青睞,因此需求量大,經(jīng)濟效益高,成為農業(yè)結構調整的又一新寵,并帶動周邊地區(qū)栽培面積不斷擴大?,F(xiàn)將晚秋黃梨的引種表現(xiàn)及無公害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引種園基本情況
引種園設在鹿邑縣太清宮鎮(zhèn)及太康縣常營鎮(zhèn)。此地處豫東黃淮平原,氣候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qū)。年平均氣溫14.3℃,1月份平均溫度0.2℃,7月份平均溫度為27.3℃。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315h,無霜期216d,年平均降水量708.1mm。土類為潮土,土壤質地為沙壤,土層厚度大于1m,有機質含量為1.7%,土壤酸堿度中性偏堿,pH值在7.0~7.5。2006年引種建園,面積16 667m2。引進苗木為1a生嫁接苗,地徑1cm左右,苗高80~100cm。定植時留50~60cm定干,株行距1.5m×2.5m。
2 引種表現(xiàn)
2.1 果實經(jīng)濟性狀 果實扁圓,個大,單果重400~600g,最大可達1400g;果皮黃褐色,套袋后淡黃色;果肉白而致密,石細胞極少,汁多味甜,有哈密瓜味,清脆可口。核小,如蘋果核大小,可食率高。含糖量2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貯藏期長,常溫下可貯藏6個月,貨架期長。
2.2 生長結果習性及產量 樹體矮化,冠幅較小,一般高2m左右,適于密植。幼樹生長勢強,萌芽率高,成枝率低。成花容易,自花授粉,坐果率高,自然落果少。幼樹以腋花芽結果為主,3a以后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栽植第二年開花株率95%,第三年開花株率100%。2008年至2012年每667m2產量分別為:1800kg、3900kg、4700kg、4825kg、5021kg。
2.3 物候期 3月中旬花芽萌動,3月底至4月上旬為盛花期,花期7~10d,4月中下旬展葉,7~8月果實膨大,9月下旬成熟,11月中下旬落葉。
2.4 適應性及抗逆性 晚秋黃梨適應性很強,栽植成活率高。對土壤及水肥的要求不嚴,在土壤肥力一般的田地上也能表現(xiàn)出較好的生長勢和結果性能??共∠x能力強,梨黑星病基本沒有,輪紋病、梨木虱、黃粉蚜、康氏粉蚧等的發(fā)生程度也較其他品種輕。
3 主要栽培技術
3.1 建園 選址:以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為最好。整地:定植前平整土地,清除雜草并深翻施肥。每667m2施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5~8t、過磷酸鈣100~200kg。苗木選擇:要選擇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嫁接口愈合良好,根系發(fā)達,須根多的壯苗。力求苗木大小一致,以保證栽后生長整齊。定植:可秋植也可春植。秋植在秋季落葉后至上凍前。此時地溫高,利于生根,來年成活率高,緩苗期短,長勢好。但若冬季管護不當也容易抽條,要加強冬季管理,防止失水和凍害。春植在土地解凍后至萌芽前,一般在2~3月。栽前注意苗木根系保濕,防止失水,最好隨起隨栽。長途運輸?shù)拿缒疽?4~48h,使充分吸水后再栽。株行距為1.5m×2.5m或2m×3m,667m2栽111~150株。栽前挖60cm×60cm×50cm的穴,把表土與心土分開放置,先填入表土后填入心土。栽時要使根系伸展,邊填土邊踩實。栽植不宜過深,不能埋住嫁接口,以嫁接口離地面5~10cm為宜。栽后立即澆透水,而后在樹盤覆蓋秸稈或塑料薄膜以利保墑。
3.2 整形修剪 適宜樹形為紡綞形或細長紡綞形。幼樹主要是整形。1~2a生樹以夏剪為主,冬剪為輔。定植當年,留50~60cm定干,并刻芽促進發(fā)枝。若定干后只發(fā)1~2個枝,當中央干長至30cm時摘心,再逼發(fā)1~2個枝。冬季落葉后在1~1.2m處再次定干。此期應盡快增加枝葉量,以利早成形,早結果,早豐產。3~4a生樹,處于結果初期,還要繼續(xù)培養(yǎng)樹形。成形時全樹留主枝10~15個,分布均勻,同側上下兩枝間相距50~60cm,每個主枝上再培養(yǎng)3~5個結果母枝。盛果期修剪的重點是調節(jié)生長與結果的平衡,保持樹勢健壯。要注意結果枝組的培養(yǎng)與修剪,結果枝組的合理布局是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用短截后長放或短截后回縮的方法培養(yǎng)結果枝組,同一枝組內要保留預備枝,要輪換更新,交替結果。對上部和外圍的強枝要疏剪,減少枝數(shù),并疏強留弱,控制結果部位外移。對下部和內膛枝要多留少疏,并適量短截,以促發(fā)新枝。對弱枝要回縮至壯枝壯芽處,以復壯更新,增強樹勢。對病枯枝要及時剪除并銷毀。
3.3 花果管理 晚秋黃梨,成花容易,開花量大,座果率高,花期養(yǎng)分消耗大,因此要疏花疏果。疏花從花序分離期開始至盛花期前結束,每20~25cm留一花序,其余的疏除。對1~2a生的樹,為保持樹勢,要把花全部摘除。疏果要在疏花的基礎上,首先摘除小果、僵果、病果、畸形果,保持每20~25cm留一健壯單果,要一次疏成。
3.4 肥水管理
3.4.1 施肥 以基肥為主,以有機肥為主。基肥要在采果后至封凍前施用,一般在10月中旬施入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5 000kg/667m2,配合適量磷肥及微量元素??蓽鲜?,也可結合清園,撒施后深翻。追肥要在需肥水的關鍵時期進行,一般在2月中下旬、5月中旬、8月下旬各施1次。全年施肥量按每100kg果實施用尿素1kg、過磷酸鈣1.5kg、硫酸鉀0.8kg的比例施用,同時結合施用畜禽糞水等有機肥。前期以施氮肥為主,后期以施磷鉀肥為主。葉面施肥是在生長期結合噴藥施用0.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氫鉀,花期用0.1%的硼砂進行葉面噴施。
3.4.2 澆水 要注意萌芽前、幼果膨大期、果實成熟前及封凍前這幾個關鍵時期,根據(jù)天氣情況結合施肥及時澆水,春季干旱要適度多澆,9月份以后要注意控水,雨水大時要注意果園排水。
3.5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梨腐爛病、輪紋病、黑斑病等,主要蟲害有梨木虱、梨小食心蟲、黃粉蚜、梨網(wǎng)蝽、茶翅蝽等。在防治上要采取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優(yōu)先采用生物防治、人工防治并及時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通過調整合理負載、均衡水肥管理,適度修剪等措施,加強栽培管理,以增強樹勢,提高樹本身抗病蟲的能力。其次要重視果園清潔,冬前要清除枯枝落葉、雜草,剪除病蟲枝、病蟲果,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消滅越冬病蟲源。同時要注意保護天敵、利用天敵、使用生物制劑來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與危害。再就是要抓住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及時進行防治。冬前要對樹干進行涂白,萌芽前噴1遍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以降低多種越冬病蟲基數(shù)。對于輪紋病、腐爛病引起的枝干病斑,要及時刮除并用5%菌毒清或4%農抗120水劑30倍進行涂抹。對于黑斑病和輪紋病等引起的果實腐爛,最好采用果實套袋來預防,在套袋前噴1次殺蟲殺菌劑,可用10%吡蟲啉2000倍+80%大生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對于危害葉片的黑斑病、黑星病等,可噴世高300倍液或50%多菌靈或2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視病害發(fā)生及天氣情況,每10~20d噴1次。對于梨木虱在萌芽前越冬成蟲出蟄期,可用20%氰戊菊酯2000倍液或40.7%樂斯本2000倍液噴灑;生長期間,若蟲1~2齡時,用蟲螨克1250~1500倍液或撲虱蚜3000倍液防治。對黃粉蚜,要在越冬卵孵化后的爬行期,用2.5%快殺特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2000~2500倍液防治。對梨小食心蟲,關鍵是在7月中下旬,當卵果率0.5%時開始噴藥,一般進行2~3次,用30%氰馬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8%樂斯本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