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滴達水銅鉬礦區(qū)位于遼寧省喀左縣肖家營子銅鉬礦南西部35km處,二者以中三家大斷裂為界遙遙相對,與肖家營子大型銅鉬礦床具有相同的成礦地質條件,同屬于矽卡巖型礦床。文章在總結滴達水銅鉬礦區(qū)成礦地質特征基礎上,通過與肖家營子大型銅鉬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對比分析,認為滴達水銅鉬礦區(qū)具有良好的銅鉬礦找礦前景,提出了滴達水銅鉬礦區(qū)下一步找礦方向。
關鍵詞:找礦方向;地質特征;滴達水銅鉬礦;銅鉬礦床成礦地質條件
中圖分類號:P6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0-0127-02
1 概述
20世紀70年代,肖家營子大型銅鉬礦床經(jīng)勘探,探明B+C+D級鉬礦石儲量4606.04萬噸,鉬金屬量105213噸,平均品位0.228%;探明D級獨立銅礦石量10.1萬噸,銅金屬量1120噸,銅平均品位1.11%,探明伴生銅金屬量9327噸,銅平均品位0.44%;探明鐵礦石量887萬噸,鐵平均品位33%。銅鉬礦體主要產出于燕山期閃長巖體與中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碳酸鹽巖接觸帶上及內外帶和巖體內,礦床工業(yè)類型為斑巖型→矽卡巖型→脈型的復合型。綜合分析前人工作,認為與肖家營子大型銅鉬礦床具有相同成礦地質條件的滴達水銅鉬礦區(qū),具有較大的銅鉬多金屬找礦遠景。
2 區(qū)域地質背景
滴達水銅鉬礦區(qū)域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北地臺北緣內蒙地軸與燕遼臺褶帶遼西臺陷兩個構造單元的接觸過渡部位,位于凌源-北票深大斷裂與中三家大斷裂的交匯部,屬凌源-北票成礦帶滴達水-肖家營子金多金屬礦集區(qū)。
區(qū)域地層以凌源-北票深大斷裂為界,北西側為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溝組變質巖,富含金和鐵,是區(qū)域金成礦原始礦源層。南東側為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碳酸鹽巖~碎屑巖建造,是區(qū)域金多金屬礦的主要圍巖及衍生礦源層。受區(qū)斷裂影響,其派生次級斷裂十分發(fā)育。燕山期小型侵入巖體多產出在斷裂構造交匯處,以中酸性巖為主,銅、鉬、鉛鋅、金等多金屬礦產與燕山期侵入體有成因聯(lián)系。本區(qū)礦化空間分布嚴格受構造-巖漿巖控制,以肖家營子銅鉬礦床為中心分布有康杖子銅鉬多金屬礦點、三道溝銅礦點、轆轤井鉛鋅礦點、攔溝金礦點及鴿子梁金礦化點等。以滴達水銅鉬礦區(qū)為中心分布有老馬家金礦點、石洞溝金礦點、玉皇廟銅礦點、哈巴氣銅礦點等。
3 礦區(qū)地質特征
與肖家營子銅鉬礦床相同,滴達水銅鉬礦區(qū)內出露地層亦為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巖性為燧石條帶白云質灰?guī)r,區(qū)內見一燕山中-晚期閃長巖珠產出,中酸性脈巖發(fā)育,多沿斷裂構造、裂隙及層間破碎帶浸入,區(qū)內斷裂構造及裂隙發(fā)育。
3.1 地層
區(qū)內地層除分布在溝谷中的第四系外,均為中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巖性為燧石條帶白云質灰?guī)r,該組地層局部地段Cu、Pb、Zn、Au、Ag、Sb、W、S等元素豐度高出同類巖石克拉克值10~20倍,為貴及有色金屬成礦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
3.2 構造
區(qū)內構造以斷裂為主,具有多期性、復雜性、繼承性活動的特點,大體以北西西向張性斷裂和北北東向壓性斷裂為主,其次為北北西向、北東向和近東西向斷裂或裂隙。斷裂構造不僅為區(qū)內銅鉬多金屬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礦液運移通道和儲礦空間場所,亦控制著區(qū)內地層展布特征、巖漿巖展布形態(tài)、浸入就位特征和銅鉬多金屬礦化體的產出特征。
3.3 巖漿巖
區(qū)內見一呈不規(guī)則近等軸狀巖株狀產出,地表出露面積約0.01km2,巖性為石英閃長巖,與肖家營子銅鉬礦區(qū)內的巖體位同一時代的同一類型產物。呈灰-灰白色,似斑狀結構,組成礦物主要為:中性斜長石(45%~55%)、鉀長
石(20%~25%)、石英(±12%)、黑云母+角閃石(±15%),副礦物有磷灰石、黃鐵礦、榍石等。巖體與圍巖的接觸部有銅、鉬、磁鐵礦體分布,與區(qū)內銅鉬多金屬礦成礦關系密切,即是圍巖亦是母巖。
4 礦體地質特征
目前,區(qū)內地表共發(fā)現(xiàn)5條礦體,產出于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白云質灰?guī)r與石英閃長巖體接觸帶、巖體中及霧迷山組地層的層間斷裂、裂隙內,尤以產出于層與巖體接觸帶上的礦體規(guī)模大、礦化強度高。礦體形態(tài)多呈透鏡狀、扁豆狀、束狀、復脈狀,單體長度80~270m,寬0.50~2.50m,品位為:Cu0.30~1.07×10-2,Pb0.80~3.10×10-2,Zn0.3~2.80×10-2,Mo 0.05~0.08×10-2,Au 0.50~1.20×10-6,Ag 11.30~28.32×10-6。經(jīng)對1號礦體深部鉆探驗證,ZK01-1號孔于孔深246.65~252.05m處見穿越5.40m的銅鉬礦體,鉬品位 0.072~0.351×10-2,礦體產出于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白云質灰?guī)r與石英閃長巖體接觸帶。
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有輝鉬礦、方鉛礦、閃鋅礦、鉬鉛礦、磁鐵礦、磁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英、蛇紋石、透輝石、斜長石、角閃石、綠簾石、綠泥石等,次生氧化礦物有赤鐵礦、褐鐵礦、褐錳礦、白鉛礦、鉛釩、硬錳礦、軟錳礦、孔雀石等。
礦石結構主要有自形粒狀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它形粒狀結構和交代結構。礦石構造地表有塊狀、團塊狀、浸染狀、角礫狀、蜂窩狀、環(huán)帶狀及膠狀構造,深部為塊狀、團塊狀、浸染狀構造。
礦床成因類型分為矽卡巖型、巖漿熱液型和熱液充填交代型三種類型。
5 具有與大型金礦床相同的成地質背景、條件
滴達水銅鉬礦區(qū)位于肖家營子大型銅鉬礦床南西30km處,二者以中三家大斷裂為界遙遙相對,與肖家營子鉬礦具有相同的成礦地質背景、條件。
(1)二者同處于凌源-北票斷裂和中三家子斷裂交匯部,受以上兩大斷裂影響,區(qū)內斷裂構造極為發(fā)育,主要為NW、NNE、NE及NNW向斷裂,為成礦提供了良好的導礦及儲礦空間,二者同受北西向斷裂束所控制,為同一構造巖漿活動的產物。
(2)二區(qū)具有相同的成礦母巖,經(jīng)肖家營子銅鉬礦勘探資料及測試成果證實,肖家營子區(qū)與滴達水銅鉬礦區(qū)出露的石英閃長巖體為同期侵入巖體的兩個出露點,二者受同一NE向中三家斷裂構造控制,與區(qū)內的銅鉬多金屬成礦關系極為密切,銅鉬多金屬礦化體亦產出于巖體與地層的接觸帶和巖體形態(tài)變化處。
(3)二者具有相同的成礦模式,肖家營子銅鉬礦床工業(yè)礦體產在巖體內、接觸帶和圍巖中。地表以鉛銀為主,向下為鋅銅→銅鉬??傮w規(guī)律是:在巖體內形成斑巖型礦床;在巖體接觸帶形成接觸交代型礦床;在巖體上覆圍巖、斷層、裂隙發(fā)育部位形成脈狀、浸染狀礦床;遠離巖體形成層狀、似層狀礦床,構成一個完整的成礦系列。與肖家營子銅鉬礦床一致,滴達水銅鉬礦區(qū)目前所發(fā)現(xiàn)地表出露的礦體亦為鉛、鋅、銀、金、銅、鉬礦體,均產出于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白云質灰?guī)r中的蝕變破碎帶及裂隙中及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白云質灰?guī)r與石英閃長巖體的接觸帶。
6 找礦方向及建議
(1)滴達水銅鉬礦與肖家營子大型銅鉬礦床相同,銅鉬多金屬礦多產出于燕山期閃長巖體與中元古界薊縣系霧迷山組碳酸鹽巖接觸帶上及內外帶上,以巖體形態(tài)變化處礦化強度高且礦體規(guī)模較大,銅鉬多金屬礦化體的形成與區(qū)內的石英閃長體關系十分密切,而斷裂構造控制著區(qū)內巖漿巖的產出形態(tài)和展布特征。因此,該區(qū)下一步找礦工作重點應圍繞區(qū)內構造礦化蝕變帶、石英閃長巖體與地層的接觸帶及構造蝕變破碎帶進行,尤其是巖體形態(tài)變化處及不同方向構造的交匯部。
(2)從滴達水銅鉬礦區(qū)目前所取得的探礦成果來看,該區(qū)地表淺部應以鉛、鋅、銀、金礦為主要勘查礦種,深部應為銅、鉬、磁鐵礦的有利找礦空間。主攻礦床類型應為矽卡巖型,同時兼顧巖漿熱液型及裂隙充填交代型。
(3)依據(jù)滴達水銅鉬礦區(qū)銅、鉬多金屬礦體埋藏深的特點,地球物理測量工作是該區(qū)行之有效的找礦方法。因此,應開展滴達水銅鉬礦區(qū)地球物理磁法測量及CSAMT大功率測量工作,尋找新的找礦線索和成礦有利空間,擴大該區(qū)的找礦前景。
作者簡介:樊春學(1965-),男,遼寧省北票市國土資源局工程師,研究方向:礦產資源管理。
(責任編輯:文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