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旸
【摘 要】娛樂新聞作為一種獨特的新聞類型,其標題亦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從熵與冗余的角度對娛樂新聞標題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娛樂新聞標題中存在著要素模糊之熵、事件意外之熵、字詞用法之熵的特點,同時標題中還有著人物冗余、事件冗余以及連續(xù)報道的冗余等特質(zhì)。為使娛樂新聞標題達到最佳傳播與接收效果,熵與冗余的運用還需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
【關鍵詞】娛樂新聞 新聞標題 熵 冗余
一、“熵”與“冗余”的概念
“熵”最初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是由德國物理學家、現(xiàn)代熱力學奠基人克勞修斯提出的?!办亍睆谋举|(zhì)上說,就是“混亂和無序”。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經(jīng)典信息論者把“熵”引入到信息論領域,他們把“熵”看作是交流整體狀態(tài)中的不確定性和無序性,認為一個消息中的熵值越大,該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大。同時,熵值的合理運用可以引起受眾的選擇性注意,并造成不同的接收效果。
與“熵”相反的一個概念,就是“冗余”。如果說“熵”指的是消息的不確定性,那么“冗余”則是指消息的確定性和有序性。冗余的確定性意味著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的減少,但這種信息量的減少在信息傳輸過程中同樣有著重要作用。冗余可以提高編碼、解碼的精確度,消除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噪音,并通過多種方式來增強傳播效果。在娛樂新聞的標題中,熵與冗余的巧妙運用,可以營造出獨特的傳播效果。
二、娛樂新聞標題中熵與冗余的運用
新聞標題是置于新聞內(nèi)容最前面,并對新聞內(nèi)容予以概括的簡短文字。一個好的新聞標題不僅能引起受眾的閱讀興趣,還能讓受眾迅速了解消息梗概。娛樂新聞的標題往往在吸引讀者眼球上更勝一籌,這里從熵與冗余的角度,來探析娛樂新聞標題的獨特之處。
1、娛樂新聞標題中“熵”的運用
第一、標題要素的模糊之熵。一則完整的新聞,需要包含六個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標題作為新聞之眼,雖不一定要完全涵蓋這六要素,但標題的制作一定要建立在對這六要素進行全面把握的基礎之上。然而實際上,娛樂新聞標題中的六大要素卻往往不夠清晰和精準,相反還存在著要素模糊的情況。標題中要素的模糊,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標題的熵值,從而吸引讀者去正文中尋找答案。
如在“看完‘春晚看‘村晚”(《武漢晚報》2012年1月21日14版)這則標題中,就存在著新聞要素模糊的情況。在六項新聞要素中,有人物——“春晚”、“村晚”和事件——“看”兩項要素,且人物要素“村晚”比較模糊,讀者往往不知道“村晚”為何物,更不知“看村晚”是要看什么了。閱讀正文后讀者才能明白,原來“村晚”是一部將在大年初一播放的賀歲片《就是鬧著玩的》,這部賀歲片是以講述農(nóng)民自辦春節(jié)晚會為題材,所以標題中稱其為“村晚”。可見把標題中的新聞要素模糊化所產(chǎn)生的熵,能夠吸引讀者去正文中尋找模糊要素的清晰答案。
第二、事件的意外之熵。娛樂新聞標題中另一個高熵值之處,在于事件的出乎意料上。在大部分娛樂新聞標題中,都會有事件這個要素,因為娛樂新聞的要旨之一就在于報道某人最近做了什么。而“做了什么”,往往是出乎人們意料的事情,這個事情總能打破人們對某個明星的原有記憶,從而引發(fā)了人們的好奇與懷疑,進而事件的不確定性增加、標題的熵值隨之提高,讀者也會繼續(xù)往下閱讀,以詳盡了解這個事件。
如在“39歲奧尼爾向89歲影后求婚 當場被扇一記大耳光”(《長江商報》2011年8月22日B17)這則標題中,事件“求婚、被扇一記打耳光”就具有很高的熵值。讀者在看到這則標題后往往會很好奇,39歲的奧尼爾為什么會向89歲的影后求婚?影后又是怎么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常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從而繼續(xù)往下閱讀以尋找答案。
在另一則標題“紅會玉樹捐款數(shù)遭疑 葛優(yōu)只捐一塊錢?”(《長江商報》2011年8月2日B28)中,事件“葛優(yōu)只捐一塊錢?”也具有很高的熵值。因為根據(jù)很多人的印象,在國家出現(xiàn)重大災情時,明星捐給紅十字會的錢往往在10萬到50萬之間,但葛優(yōu)作為一名家喻戶曉的影星,卻只捐贈給紅十字會一塊錢,這就太匪夷所思了。隨著讀者對這個事件懷疑度的增加,標題的熵值隨之提高,讀者也就自然地會去正文中尋找答案。
第三、字詞的用法之熵。在有的娛樂新聞的標題中,會運用聳人聽聞甚至是露骨的字詞來挑起讀者的好奇心,讓讀者忍不住去閱讀正文,以探尋正文中的事件是否如標題中那么夸張。在此過程中,標題的熵值也隨之提高。如:
“曝鋒芝秘會陪子”(搜狐2012年1月29日);
“蕭亞軒被指好‘嫩草 勾小12歲柯震東”(鳳凰網(wǎng)2012年1月29日);
“女星外遇生子終離婚”(網(wǎng)易2012年1月29日)。
在這些標題中,記者故意選用奪人眼球的夸張字詞,如“秘會”、“好‘嫩草”、“外遇”、“離婚”等字眼來描述事件,標題的不確定性迅速增加,讀者也會不自覺地被帶入到文章中。
2、娛樂新聞標題中“冗余”的運用
為了增強傳播效果,娛樂新聞的標題中也會適時運用冗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人物的冗余、事件的冗余以及連續(xù)報道的冗余。
第一、標題中人物的冗余。雖然娛樂新聞標題中對事件的表述,常常具有很高的熵值,但是事件的主人公卻往往具有一定的冗余,即是說娛樂新聞標題中所報道的人物,往往是人們知曉或是熟悉的明星。人物的冗余能夠給讀者帶來一種老熟人的感覺,特別是當讀者在標題中看到他們的“老熟人”發(fā)生一些新鮮事時,閱讀興趣往往會比較高。
在娛樂新聞的標題中,“老熟人”出現(xiàn)的情況特別多,幾乎大部分娛樂新聞的標題中所報道的人物,都是讀者所熟知的人,如:
“趙本山退出春晚 臨時換劇本,‘極度疲憊,狀態(tài)欠佳”(《南方都市報》2012年1月20日23版);
“海巖受韓寒牽連卷入‘代筆門 發(fā)聲明否認雇槍手”(鳳凰網(wǎng) 2012年1月27日);
“劉嘉玲過年擺‘桃花陣 豪宅內(nèi)景曝光”(鳳凰網(wǎng) 2012年1月27日)。
在這些標題中,趙本山、海巖、韓寒、劉嘉玲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公眾人物,人物冗余的運用恰到好處?!袄鲜烊恕钡某霈F(xiàn)在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這則新聞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
第二、標題中事件的冗余。娛樂新聞標題中的事件要素雖然常常具有很高的熵值,但在很多情況下也具有一定的冗余。事件冗余的情況同樣會給人帶來一種熟悉的感覺,當人們此前聽聞過的事情有了新的消息時,讀者往往會有較大的興趣往下閱讀,以了解事情的新進展。
比如《揚子晚報》的“央視春晚力破七大俗”(2012年1月23日),《羊城晚報》的“最干凈的春晚 懷舊金曲帶來親切感”(2012年1月23日),都是運用了事件冗余的情況。這兩則標題所寫的事件均是剛剛結束的春晚,讀者在前一天晚上觀賞完春晚后,如果在第二天的報紙上看到關于春晚的評價和總結,會很自然地把目光停留在這里。
第三、連續(xù)報道的冗余。娛樂新聞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nèi)總會對某人或某事件進行連續(xù)或多次報道,此人或此事在這一時期內(nèi)的曝光率會特別高。在此過程中,人物和事件的冗余度逐漸增加,此人和此事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也逐漸深刻。
比如在電視連續(xù)劇《宮2》即《宮鎖珠簾》,未開播、即將開播和開播后的這一段時期內(nèi),各大門戶網(wǎng)站中常會出現(xiàn)關于《宮2》的新聞標題。如:在《宮2》未開播時,新浪網(wǎng)就于2011年10月9日寫下了“《宮2》橫店熱拍 杜淳將再掀清裝偶像劇熱潮”的標題,預先把有關《宮2》的消息告知了公眾;
而在《宮2》即將播出時,新浪網(wǎng)又于2012年1月16日寫下了“《宮2》20日登陸湖南衛(wèi)視 峰冪組合變客串”,“《宮2》‘雍正當主角 何晟銘獨挑大梁”等一系列標題,在此過程中,《宮2》的曝光率增加,《宮2》的冗余度也隨之遞增;
在2012年1月21日《宮2》首播后,新浪網(wǎng)中關于《宮2》的新聞標題更是層出不窮,如“《宮鎖珠簾》湖南衛(wèi)視開播解密五大看點”、“《宮2》首播 張嘉倪‘宮心計初露端倪” 等標題,更進一步增加了《宮2》的冗余度,使人們對這部電視劇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熵與冗余的合理使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熵與冗余的巧妙運用可以增加新聞的新鮮感,增強新聞在讀者心中的印象。然而也存在著一些過于聳人聽聞、捕風捉影的標題,這些標題不合理地運用了熵與冗余,最終偏離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原則,直至危害明星的利益,也給社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如前文中所指出的“蕭亞軒被指好‘嫩草勾小12歲柯震東”、“女星外遇生子終離婚”這樣的標題,在遣詞造句上便過于聳人聽聞,對事件的報道也過于捕風捉影。雖然這樣做能達到吸引讀者眼球的效果,但卻會給明星的合法權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個別媒體還會經(jīng)常性地使用諸如此類的標題,造成不良標題模式和不良消息的冗余。并且關于同一消息或同一標題模式過多的冗余,也未必能帶來理想的傳播效果。
因此,要在吸引讀者注意力和增強傳播效果的基礎上合理地運用熵和冗余,可從兩方面著手:
1、熵的運用要在冗余的范圍內(nèi)進行
只有熵的運用在不破壞原有冗余度的情況下,熵在娛樂新聞的標題中所產(chǎn)生的作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即是說,娛樂新聞標題中熵的使用,一定要符合新聞真實的原則,并且還要在法律與道德的范圍內(nèi)進行,否則熵的濫用不僅會帶來較差的傳播效果,也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2、對正確的對象使用冗余,并注意適度原則
冗余的運用也存在著對象選取的問題,只有選取了正確的對象,才能帶來合理的傳播效果。若對不雅、不合乎社會道德等方面的事物進行了過多的報道,形成了不當?shù)娜哂?,不論對長期的傳播效果,還是對社會的發(fā)展來說,都是不利的。此外,冗余的使用也要注意適度原則,若超過了一定的度,只會帶來負面效果。
參考文獻
①周曉明:《人類交流與傳播》[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②郭耀華、呂苗莉,《娛樂新聞“概念泛化”解析》[J].《新聞世界》,2010(9):35
③謝春榮,《論入耳入心的廣告口號》[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5):81-82
④朱松柏、李秀鐸,《基于信息熵理論的高校校報編輯研究》[J].《新聞知識》,2010(3):79-81
⑤宗煜、徐紅琳,《廣告的熵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12):102-103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信息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