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走近唐人的搖情至境

      2013-04-29 02:33:37周小龍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張若虛唐詩詩人

      摘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篇末“搖情”,是這位初唐詩人對人心靈精神有極為深廣體悟之后的創(chuàng)語。這是唐代真詩人永不消歇的性情家園,更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無限神往的佳美境域。這是本詩最為核心、最讓人追索和迷戀之點,也是唐詩留下的情韻所在。

      關(guān)鍵詞:《春江花月夜》搖情唐詩

      當(dāng)歷史的鐘聲定格在公元21世紀(jì)最初歲月的時刻,我時常抬頭仰視當(dāng)空皓月,反復(fù)地吟誦中國唐初詩人張若虛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心潮不僅如印度詩圣泰戈爾在《吉檀迦利》第十六首歌中對神的企慕與熱望:“現(xiàn)在,我問:那時間終于來到了嗎?我可以進(jìn)去瞻仰你的容顏,并獻(xiàn)上我靜默的獻(xiàn)禮嗎?”①此時此刻,我大約只能用最刻意的審慎與謙卑,來試圖觸摸那博大深邃的詩心。古今中外最美好的詩心,已然穿透了時空的無限,至今也仍然跳動在我的胸腔!她不斷舒張和收縮,涌出汩汩噴薄鮮血,她曾經(jīng)滋養(yǎng)了多少唐代江畔見月之人,今后必將永久滋養(yǎng)世代江月所照之人。也許迄今為止,人類所有的思維符號和語言文字甚至無法涉及到真情詩心的億萬分之一,然而我還是拼盡全力、不遺余力地想去靠近她,甚至設(shè)想從遠(yuǎn)遠(yuǎn)凝望到緊緊相擁,企圖將我的精神靈魂盡力涵融于張若虛先生所構(gòu)造的煜煜輝光之中。我企盼有朝一日,當(dāng)我真正能夠含咀那顆至情詩心的濃郁芳馨時,然后才能以稍許輕松的心情說:“我讀過了,我愛過了,我活過了?!雹?/p>

      當(dāng)我們一步步靠近這首唐代詩歌史上絕無僅有的“孤篇大家”時,似乎會慢慢感受到:它之所以能以少勝多,關(guān)鍵是其內(nèi)涵。此內(nèi)涵歸結(jié)到底,便是詩末所詠嘆的“搖情”。這“搖情”的真義確乎難以領(lǐng)悟,但多少可以深入洞扉,去探幽一番。當(dāng)如春、江、花、月、夜般如此美好的事物用“出生法”到“消歸法”③一一收拾之后,唯有“搖情”永存世間!此“情”用“搖”字實不可更替。是“搖擺”、“搖動”、“搖蕩”、“搖晃”、“搖撼”、“搖曳”、“搖升”、“搖漾”、“搖惑”?似都是,又似都不是?!皳u”的本義是指“動也”,意即來回晃動、擺動?!豆旁娛攀住返谑皇住痘剀囻{言邁》“四顧何茫茫,東風(fēng)搖百草”,是感慨歲月匆匆、人生易老。清人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卷二:“車無所往,故回;又駕而涉悠悠之長道,不知何處稅駕,四顧茫然,惟見百草動搖于東風(fēng)耳?!畵u字妙,是從‘中心搖搖來,寫得曠而悲?!鰺o故物,焉得不速老,王孝伯稱此句為極佳?!逼渲小皳u”意謂自《詩經(jīng)·黍離》“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而來,是春風(fēng)吹動之意,更傾訴傷感之態(tài),帶有凄惻哀怨之感。曹丕《燕歌行》“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亦是慨嘆人生無常、榮華短促,情緒頗為感傷。然而張作之“搖情”,已非一般的晃動和擺動,也已擺脫前代的低沉情感,具備了開揚、積極、向上的唐代氣象。后如有李白《江上吟》“興撼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州”等。此“搖”是不定、動蕩,此“搖”是不滅、永恒;此“搖”又表現(xiàn)彌漫、茫然,若隱若現(xiàn),似無卻有。頗有后來白居易《長恨歌》述至臨邛道士在虛無飄渺的仙山樓閣間尋覓楊太真一般,綽約、參差、朦朧、驚幻。又如李商隱《錦瑟》之莊生夢蝶、望帝托杜鵑、滄海月珠、藍(lán)田玉煙。正所謂“詩家之景,如藍(lán)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④。這是唐代真詩人的追索與嘆惋。

      這“搖情”應(yīng)是自有人類以來便油然而生,并必將伴隨人類走向無盡無涯之永恒;這“搖情”應(yīng)是自有人類發(fā)展以來便上下求索、不懈追尋;這“搖情”當(dāng)與人類全部發(fā)展共始終;這“搖情”應(yīng)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最真美的詮釋之一;這“搖情”在物的宇宙天地間,這“搖情”在人的心靈精魄中。由“四杰”的壯懷高歌、陳子昂的激蕩風(fēng)骨,轉(zhuǎn)而為興象之麗,其內(nèi)核乃靈性之妙。這“搖情”步入隋代初唐之際,便逐漸流向意興真美之境,這“搖情”到了張若虛的筆下,便與春光、大江、純花、月色、靜夜融為一體,滟滟隨波,無纖無塵,流轉(zhuǎn)芳甸,光照花林。這“搖情”似又以游子思婦的男女情懷為具象的代表,實則遠(yuǎn)非一般男女愛情的概念所能包容??梢哉f,它在唐代詩壇首次掀起了以真美為標(biāo)準(zhǔn)的至情波瀾?!皳u情”是歌者張若虛心中亙古不變的愉悅享受,“搖情”是唐代真詩人永不消歇的性情家園,“搖情”不僅僅是對漢語語詞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xiàn),更在于它乃是今后一代又一代人們無限神往的佳美境域。人生代代無窮已,搖情年年只相似。我們根本無法單從字面上去理解“搖情”的內(nèi)在含義,只能依稀覺察到,它乃是人類鮮活生命獲取永恒動力的本質(zhì)依據(jù)。它至少是在詩中由傳統(tǒng)意義的游子思婦所引發(fā)的對人生美景的無限向往和無比眷戀。

      自源起了這明月以來,它無時無刻不普照著人間大地,期望能有真正讀懂它的人。因此張若虛嘆道:“不知江月待何人。”到了唐代初年,詩人們轉(zhuǎn)向了無所限制的情感和思索。人類有太多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仰望上蒼,不禁對這一輪晶瑩剔透、幽深靜謐的明月產(chǎn)生種種玄想,認(rèn)為這明月定與人類有不可分割的精神通融。因此,到了詩篇最后時,作者便將這明月之光永遠(yuǎn)永遠(yuǎn)地保留,將它播灑在江邊花樹,將它播灑在無邊無際,最終構(gòu)創(chuàng)成令人驚嘆之“搖情”。

      詩章末后尾句為“落月”,它最終敷展為無限深廣的“搖情”灑向無邊無涯的宇宙世界。詩人在描畫了上文一系列良辰美景并伴隨著它們逐而消歸,最終創(chuàng)想了人類真情之“搖”,永無邊際,永不消歸,永勿沉寂。雖然春、江、花、月、夜(它們其實代表人類之“情”)會起而復(fù)始,始而終歸,但有了永留天地的“搖情”,必達(dá)于清明澄徹、純凈無比、興象玲瓏的真美至境。這樣的至境是唐詩向她特有的“情韻”邁出的重點之步,向后帶出了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開啟了整個唐代詩歌的無限情思,更逗引后世無數(shù)之人去不斷賞吟、體味唐詩曼妙之美,并從中領(lǐng)悟至情至性。

      那是唐初敏感的詩心與洗滌萬物之月華的緊擁與熱吻,由此滋生與播散出如此蕩漾宇宙的情愫。它們與人生美景的春、江、花、月、夜及人類自身一起,永佇于天地古今而不消殆。鐘嶸《詩品序》開篇闡明詩歌產(chǎn)生的重要根源:“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白居易《與元九書》亦強(qiáng)調(diào):“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苯哉劦皆姼杳劝l(fā)創(chuàng)動的最初最本質(zhì)所在曰“情”。詩歌醞釀創(chuàng)作的情韻靈感自上古以來即有,但歷經(jīng)先秦、漢魏六朝,到了大唐帝國,便發(fā)生了較為重要的變革。唐人講“情”,唐人崇“情”,沒有什么拘束,沒有什么限制,沒有什么范圍,一切與情感有關(guān)的東西,皆在他們的表達(dá)之中。

      此詩最為偏靠的是“情”而非“理”或“景”等。其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向來被人稱為理性之語。其實,我們反復(fù)吟味全篇,它卻以“月”為核心,展開“天人合一”式的情感追索。自開首“海上明月”伴潮水而“生”以來,這輪明月就開始帶有人之情思。它奔波千里萬里,無盡地探尋能夠識賞它、理悟它的人,探尋能夠與它共生共長共融的人。因此,江邊人首見之月與江上月首照之人是共旨共通的,目標(biāo)在闡發(fā)月與人的情愫關(guān)系。月只有感觸人生之至情才愿意照人,人亦惟理悟月之至情才愿意望月。初照人的月和月初照的人最主要的是因為各自懷情。從自然和人類兩種角度提出同一命題,設(shè)問與答案統(tǒng)一,具有回腸蕩氣和神秘迷惘的色調(diào)。江月至今似還未等待到真正識賞、理悟并與它共生共長共融的人,所以年復(fù)一年地照耀下去,無窮無盡地等待下去,即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當(dāng)人類在探索真善美的發(fā)展過程中,不知何時才是最為理想的階段時,便以自然界相似的物體為參照,給個體有限的生命注入一代又一代無窮無盡的追求。明月是中國古人極為珍視的參照物。明月在此詩中貫穿,它雖然是藝術(shù)景象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描繪,卻更始終伴隨著人情的起伏曲折,它在詩中猶如一條情韻紐帶,貫通上下,觸處生神。從月出到中天,從花林到深閨,從西斜到入海,構(gòu)成豐富多樣的畫面,更折射出“扁舟子”和“明月樓”的相思相戀。

      再看聞一多先生在《宮體詩的自贖》中的“饒舌”:“只張若虛這種態(tài)度不亢不卑,沖融和易才是最純正的,‘有限和‘無限,‘有情與‘無情——詩人與‘永恒猝然相遇,一見如故,于是談開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對每一問題,他得到的仿佛是一個更神秘的更淵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滿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傾吐給那緘默的對方:‘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雹萋勔欢嗨^張若虛對神奇永恒的迷惘和滿足,正是那灑滿江邊花樹的“搖情”,正是那搖漾在天地宇宙間的綿綿情思,這情思撩撥起男女離別的感懷,發(fā)抒出對春江花月夜的贊嘆,含蘊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究?!罢l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是對人類復(fù)雜情感的暫時滿足和依然迷惘;“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是對自然造化的暫時滿足和依然迷惘;“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對宇宙奧秘的暫時滿足和依然迷惘。這樣的情思必將延綿下去,它昭示我們?nèi)ニ妓骱吞綄ぃ簾o論是在有限的個人生命還是無限的人類生命進(jìn)程中,我們應(yīng)追尋和創(chuàng)獲怎樣的美好境界?詩人不是沒有明說,而他實在是非常迷惘,非常朦朧,但又有著某種隱隱的滿足,這滿足正是他的眼前之景,目中之象,而這景象主要是由一輪明月構(gòu)筑而成。我們似可稱之為唐代真詩人心目中的美麗月神。盡管我們很難推斷詩人是否如宗教信仰般將這顆與人類距域最貼近、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星球敬奉為神明而頂禮膜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明月在詩人心目中定是異常神圣、隱秘的。而這明月最偉大、最值得期待的奧秘就是在它灑向人間的光華之中流貫著人類的情感血液。這樣一來,便如同中外許多名篇佳作一般,充滿了頌神的構(gòu)想和娛神的意識。當(dāng)我們震撼于古希臘人對神的敬畏時,那實際上是整個人類理想的追索和渴求。在希臘人的幻想中,那神勇的赫拉克勒斯是與世俗社會同形同性的英雄;在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獨白下,表現(xiàn)了在浩瀚宇宙中的人生體驗,表現(xiàn)了作為“宇宙精華”、“萬物靈長”的人類所獨有的、無限深廣而又難以盡言的情感世界;在泰戈爾的摯愛里,他所呈現(xiàn)的主神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神在火中、水中、植物中,神在嬰兒的微笑中,在慈母的親吻里,神在“最貧最賤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神“在鋤著枯地的農(nóng)夫那里,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里,太陽下,陰雨里,他和他們同在……”⑥而在張若虛們唐代真詩人的仰望和沉思中,那隱約的明月之神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心態(tài)深刻轉(zhuǎn)型的社會中,那明月之神分明是華夏七八世紀(jì)性情兒女的精神寄托和理想所在,是情感多重交響曲主旋律的高潮所在。

      在所有的文學(xué)樣式中,詩無疑最長于抒情。而我們中華民族又有“詩國”的美譽。視察中外或中西文學(xué)的某些差異點,大致可見:西方偏于敘事,中國側(cè)重抒情。自先秦至近代的詩詞尤重“情”字?!扒椤痹谥袊糯膶W(xué)藝術(shù)乃至整個文化世界中具有最原創(chuàng)、最本質(zhì)的價值與意義?!墩f文》釋“情”為:“人之陰氣,有欲者?!薄睹娦颉罚骸霸谛臑橹?,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薄盾髯印ふ摗罚骸靶灾脨合才分^之情?!标憴C(jī)《文賦》:“詩緣情而綺靡?!眲③摹段男牡颀垺の锷罚骸皻q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睖@祖《耳伯麻姑游詩序》:“世總為情,情生詩歌,而行于神。”“情”是人的自然本真的原始體現(xiàn)?!扒椤痹谔拼姼柚斜谎堇[到極致。

      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辨》:“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⑦嚴(yán)羽從“興趣”說闡述詩歌審美本質(zhì)的基本概念。這里的“興”意指詩人由各種事物的感發(fā)所產(chǎn)生的情思,“趣”是由上述情思而引發(fā)的情趣,即韻味、趣味之類。嚴(yán)羽特別針對宋詩蘇、黃等人“以文字為詩,以才學(xué)為詩,以議論為詩”提出此觀點,提到了盛唐詩學(xué)的“興趣”觀。然而唐初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即已初含了“興趣”的特質(zhì)范疇?!把杂斜M而意無窮”卻深得其味。何謂“言有盡而意無窮”?此與鐘嶸“文已盡而意有余”等皆有承繼關(guān)系。此“意”竊以為傾向于人“情”的一面,是沒有止境的。陳伯?!短圃妼W(xué)史稿》指出,嚴(yán)羽上述一段論述“正是出于對江西詩缺乏興象與情味的消弭,嚴(yán)羽才上溯唐人以至漢魏,提出對詩作的這一審美要求,而從理論淵源上講,它與鐘嶸的‘滋味說、殷的‘興象說、司空圖的‘韻外之致說等可謂一脈相承”⑧。前代詩學(xué)觀之“滋味”、“興象”、“韻外之致”及至嚴(yán)羽“興趣”等諸說,從詩學(xué)理論的本質(zhì)特征來看,皆傾向于“情性”、“神韻”的層面,傾向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部分,此乃是詩歌最為基礎(chǔ)、最具初發(fā)也最有價值的部分。

      盛唐詩人的“興趣”在唐初張若虛已然發(fā)萌,且已達(dá)“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境。錢鐘書先生《談藝錄》開篇“一詩分唐宋”便言:“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嚴(yán)儀卿首倡斷代言詩,《滄浪詩話》即謂‘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興云云?!雹崽迫说捏w格性分,唐詩的豐神情韻,在“四杰”、陳子昂諸詩家已漸有創(chuàng)獲,然唐人所具的“意興”,唐詩所獨擅之“情”,卻在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搖情”中得到了極其充分、極為關(guān)鍵的表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搖情”至境初步開掘了唐代詩歌那神韻飄妙、動人心魄的性情世界。唐詩之所以至今為止仍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賞析研究的熱點和密集區(qū)域⑩,究其原委,不是理論觀念,亦非藝術(shù)方法,乃是它們帶人類和整個世界達(dá)于至“情”。唐人的搖情勝境,在當(dāng)今日漸迷亂的物質(zhì)誘惑及名利浮躁中,尤顯其特殊珍貴的價值意義,并將永遠(yuǎn)傳承不息。

      ①[印度]泰戈爾著,冰心翻譯:《吉檀迦利》,譯林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33頁。

      ②本意源自法國作家司湯達(dá)墓碑上的意大利文內(nèi)容:“阿里果(即法文的亨利)·貝爾米蘭人寫作過戀愛過生活過”。

      ③參見清人徐增在《而庵說唐詩》(康熙刊本)卷四中的評語:“此下八句(注:指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句以下八句)是結(jié),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將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結(jié)用消歸法,又將春、江、花、月,逐字收拾。”

      ④司空圖《與極浦談詩書》引戴叔倫語。

      ⑤聞一多:《唐詩雜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5頁。

      ⑥皆見冰心譯《吉檀迦利》。

      ⑦嚴(yán)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年5月版,2006年6月重印,第26頁。

      ⑧陳伯海主編:《唐詩學(xué)史稿》,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第224頁。

      ⑨錢鐘書:《談藝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1月版,第3頁。

      ⑩參見2012年第二期《國學(xué)學(xué)刊》所載顧寶林文章《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研究狀態(tài)與前景管窺——以1994—2009年〈文學(xué)遺產(chǎn)〉載文選題和作者隊伍的分析為個案》等。

      參考文獻(xiàn):

      [1](清)王運撰,陳兆奎輯.王志[M].光緒刊本.其中《王志·卷二·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云:“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p>

      [2][印度]泰戈爾著,冰心譯.吉檀迦利[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7.

      [3]聞一多.唐詩雜論[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8.

      作者:周小龍,南京曉莊學(xué)院文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外國文學(xué)等。

      編輯: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歡
      張若虛唐詩詩人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春江花月夜
      草原(2018年4期)2018-05-08 10:52:28
      唐詩賞讀
      王小奇送畫
      三都| 镇平县| 资源县| 石阡县| 柳江县| 榆中县| 德钦县| 富蕴县| 什邡市| 厦门市| 越西县| 甘孜县| 凤翔县| 高碑店市| 宁德市| 阿瓦提县| 高台县| 吉林市| 兴海县| 军事| 平阴县| 章丘市| 齐河县| 石棉县| 仁怀市| 门源| 凌海市| 高邮市| 屏南县| 图们市| 泰安市| 金寨县| 万载县| 永定县| 青铜峡市| 延长县| 沅江市| 洛阳市| 辽宁省| 勐海县|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