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新紅學的開創(chuàng)意義及具體的成果兩個方面入手,梳理總結胡適研究四十余年《紅樓夢》的主要成就和貢獻。
關鍵詞:胡適 《紅樓夢》 新紅學
在紅學史上,胡適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研究者,他以獨特的研究方法,批判舊紅學,建立新紅學,開創(chuàng)了紅學中的考證一派。胡適在《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中說:“我為什么要考證《紅樓夢》?在消極方面,我要教人懷疑王夢阮、徐柳泉一班人的謬說。在積極方面,我要教人一個思想學問的方法。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證據(jù)而后信?!彼麑⑦@種“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切以充分證據(jù)為根基的考證方法運用到《紅樓夢》研究中,為紅學開辟了新道路,賦予了紅學全新的生命氣息。
一、建立新紅學的研究規(guī)范
1. 批判舊紅學
在1921年發(fā)表的《〈紅樓夢〉考證》中,胡適有力地抨擊了以王夢阮、蔡元培為代表的索隱派,因為他們“都走錯了道路”、“其實只做了許多《紅樓夢》的附會”,并舉例說明這種索隱做法是無益的。對此,蔡元培在1922年有所回應,從而拉開了索隱與考據(jù)兩種不同學術觀點進行交鋒的序幕。胡適認為蔡元培的索隱方法可適用于《儒林外史》《孽?;ā返刃≌f,卻不適用于《紅樓夢》,因為《紅樓夢》研究不能忽略“作者之生平”的大問題。這次論戰(zhàn)后,索隱派日漸衰微,而以胡適為代表者、以考證為主要著力點的新紅學由此興盛起來,考證派開始成為眾多《紅樓夢》研究者中的最大學派。
2. 提倡新方法:考證
考證的方法古已有之,是以文獻史料為依據(jù),尋求事物的歷史本相。胡適晚年在與胡頌平談話時曾回憶總結了自己的研究經驗:“我對《紅樓夢》最大的貢獻,就是從前用???、訓詁考據(jù)來治經學、史學的,也可以用在小說上。”舊的研究方法,經過他的一番科學改造和實踐,煥發(fā)出新的價值和效果,從而在《紅樓夢》《水滸傳》《兒女英雄傳》《官場現(xiàn)形記》等十二部古典小說的研究上,皆卓然有成。
建立在文獻史料基礎上的對“著者”和“本子”的考證,以實實在在的考證之法取代索隱之法,是胡適的紅學研究所提倡的新規(guī)范和目標。他在《〈紅樓夢〉考證》中說:
其實做《紅樓夢》的考證,盡可以不用那種附會的法子。我們只須根據(jù)可靠的版本與可靠的材料,考定這書的著者究竟是誰,著者的事跡家世,著書的時代,這書曾有何種不同的本子,這些本子的來歷如何。這些問題乃是《紅樓夢》考證的正當范圍。
這是一種能夠有效實現(xiàn)目標的科學方法,即考證學的新方法。此后,他還多次對這種研究方法做過闡述,說考證學的方法,就是運用所能搜集的材料,參考互證,然后得出合乎情理的結論。又曾指出,所謂“證據(jù)”,就是那些可以用來考定作者、時代、版本等的證據(jù)。也就是說,這種考證方法運用在學術研究中的要求是一切以證據(jù)為向導。在《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胡適較為具體地談到自己對《紅樓夢》的考證,是赫胥黎、杜威的思想方法的實際應用。將西方的科學精神運用到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中,這在當時是一種創(chuàng)舉。他說:
我要讀者學得一點科學精神,一點科學態(tài)度,一點科學方法??茖W精神在于尋求事實,尋求真理。科學態(tài)度在于撇開成見,擱起感情,只認得事實,只跟著證據(jù)走??茖W方法只是“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十個字。沒有證據(jù),只可懸而不斷;證據(jù)不夠,只可假設,不可武斷,必須等到證實之后,方才奉為定論。
胡適自20世紀20年代初便陸續(xù)發(fā)表考證《紅樓夢》的論著,并在此后的四十余年中,時刻關注著紅學的進展,終其一生,都與《紅樓夢》研究為伴。盡管有時也根據(jù)新材料以調整自己的觀點,但堅持以證據(jù)說話的研究方法,則始終未曾改變過。
二、豐富的成就
1. 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
在研究《紅樓夢》的過程中,胡適特別重視對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有曹寅《楝亭詩鈔》等、敦誠《四松堂集》、袁枚《隨園詩話》、俞樾《小浮梅閑話》、楊鐘羲《雪橋詩話》、吳修《昭代明人尺牘小傳》、李斗《揚州畫舫錄》、韓■《有懷堂集》、章學誠《丙辰札記》及《上元江寧縣志》《江南通志》《八旗人詩鈔》等。尤其是在1927年,發(fā)現(xiàn)了殘存十六回的重要版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版。這些珍貴的資料,為紅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紅樓夢》作者研究
為達到知人論世的研究效果,胡適在《〈紅樓夢〉考證》中用很大篇幅考證作者的生平。先是考證曹寅的家世,然后根據(jù)《雪橋詩話》里的記載指出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又依據(jù)一系列文獻推斷曹雪芹的事跡和境遇,最終得出六條結論:
(一)《紅樓夢》的著者是曹雪芹。
(二)曹雪芹是漢軍正白旗人,曹寅的孫子,曹■的兒子,生于極富貴之家,身經極繁華綺麗的生活,又帶有文學與美術的遺傳與環(huán)境。他會做詩,也能畫,與一班八旗名士往來。但他的生活非常貧苦,他因為不得志,故流為一種縱酒放浪的生活。
(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時,或稍后。
(四)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以上的接駕的闊差;但后來家漸衰敗,大概因虧空得罪被抄沒。
(五)《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后,在貧困之中做的。做書的年代大概當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書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六)《紅樓夢》是一部隱去真事的自敘:里面的甄、賈兩寶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賈兩府即是當日曹家的影子。
在《跋〈紅樓夢考證〉》中,胡適根據(jù)從《四松堂集》等書中搜索到的新材料,進一步得出四點結論:曹雪芹死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曹雪芹死時還不到四十五歲;曹雪芹的兒子先死了,因此他沒有后人;曹雪芹死后還有一個飄零的“新婦”。他在《紅樓夢》的研究過程中,就是這樣在繼續(xù)搜集新資料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自己的研究,同時也隨時修正舊觀點。如在《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中,胡適就根據(jù)甲戌本上的脂硯齋批語,推翻之前所推測的曹雪芹卒年,而重新確定曹雪芹是死于壬午除夕(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公歷1763年2月12日)。
胡適一直堅持《紅樓夢》是一部“將真事隱去”的作者自敘傳,認為曹雪芹空有天才而未能得到提高創(chuàng)作修養(yǎng)和發(fā)展思想的機會,所以,《紅樓夢》的見解和文學造詣都不甚高明,在思想上比不過《儒林外史》,在藝術上比不上《海上花列傳》《老殘游記》。也許正因如此,胡適從來沒有對《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做過研究,而將精力都放在了文本考證上。
3. 《紅樓夢》版本研究
胡適在《〈紅樓夢〉考證》中,粗略介紹了上海有正書局石印的戚蓼生序本(簡稱“戚本”)、乾隆五十六年第一次活字排印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程甲本,和第二年在程甲本基礎上校改修正的程乙本。他還考證了程本后四十回的作者,從文獻記載和小說內容的外證和內證兩個方面進行說明,確認是高鶚所寫。并對高鶚的續(xù)書給予充分肯定:“高鶚補的四十回,雖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確然有不可埋沒的好處?!饕粋€大悲劇的結束,打破中國小說的團圓迷信。這一點悲劇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保ㄒ姟丁醇t樓夢〉考證》)
在《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中,胡適全面介紹和深入考察所收藏的十六回殘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因為其中有脂硯齋批語和抄寫時間,故而簡稱為“脂本”或“甲戌本”。胡適認為這是《紅樓夢》現(xiàn)存的最早版本,是最接近于曹雪芹原稿的本子,價值在其他各本之上。又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中,認為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年秋寫定本的過錄本,時間應在戚序本之前、甲戌本之后。1961年,最后在《跋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影印本》中,胡適統(tǒng)計當時所知的《紅樓夢》版本,并按時間順序排列,構成《紅樓夢》的版本簡史:
(一)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硯齋鈔閱再評本,存十六回。
(二)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冬月脂硯齋四閱評本,存三十八回。
(三)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秋月定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存七十八回。
(四)上海有正書局石印戚蓼生序本,存八十回。此本雖無明確年代,胡適還是依據(jù)戚蓼生考中進士的時間而暫定為乙丑年(1769)。
(五)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夢覺主人序本,存八十回。
(六)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北京萃文書屋木活字排印《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即“程甲本”,一百二十回。
(七)乾隆五十七年(1792)北京萃文書屋木活字排印《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是程偉元、高鶚校閱改訂過的版本,即“程乙本”,一百二十回。
這在當時的《紅樓夢》版本的搜集和研究上是相當全面的,并開《紅樓夢》版本學之先河。
除以上已涉及的著述外,胡適還在《跋〈紅樓夢考證〉》《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等文及多封與朋友來往的書信中論及《紅樓夢》的版本問題。
余英時說:“胡適可以說是紅學史上一個新‘典范的建立者。這個新‘典范,簡單地說,便是以《紅樓夢》為曹雪芹的自敘傳。而其具體解決的途徑則是從考證曹雪芹的身世來說明《紅樓夢》的主題和情節(jié)?!焙喢鞫娴馗爬ǔ龊m對《紅樓夢》研究的重要貢獻。對那些在學術史上開新除舊的學人來說,其最重要的價值并不在于做出了多少實際成果,而在于所開創(chuàng)的新的學術道路和研究方法。胡適的“考證方法”及其研究實踐,對以后的紅學乃至整個學術研究領域都一直產生著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胡適.胡適紅樓夢研究論述全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 張燕瑾,呂薇芬等.清代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3] 黃霖,許建平等.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小說卷)[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
[4]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作 者:孫亞男,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
編 輯:趙紅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