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
人物簡介:
王玉川,男,漢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主任醫(yī)師、教授,1943年3月起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yī)名師”。2009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yī)大師。是著名的中醫(yī)學家,《內經》和中醫(yī)基礎理論專家,是中醫(y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yī)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huán)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以及河圖洛書等方面的研究。
《養(yǎng)生四要》中說:“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鼻逍墓延攀丘B(yǎng)生之道,名利、金錢都是身外之物,欲望的無休無止終將耗盡人的元氣。做一個修德之君子,包容萬物以求內心之清靜,“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p>
靜以養(yǎng)神
《素問·痹論》中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眲⒃卦凇端貑柌C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yǎng)之?!彼^“靜則神藏”、“靜以養(yǎng)之”,乃指神靜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
靜是一種心態(tài),是老子所說的“致虛極,守靜篤”,是不為名利所困擾的自然之靜。這種靜有助于神氣的潛降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為名利所誘惑,往往容易耗傷人的元氣,使人的元氣在不知不覺中耗散消亡。
靜以養(yǎng)神的方法,過去的醫(yī)家講了很多,但歸納起來還是《黃帝內經》所說的“恬淡虛無”。對于名利要少思少慮,要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氣功、意守、調息、靜思,這些都有利于神氣的內守?!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氛f“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梢婐B(yǎng)神乃是預防疾病的重要前提。
淡泊名利
人的一生,轉瞬即逝。人活著是為了奉獻,而不是為了名利。人生幾十年,地位、金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我在老家當過小學教員、中醫(yī)教師。到了北京,講課口音重,學生聽不懂,怎么辦?我就埋頭做研究,一本王冰注的《黃帝內經》翻爛了。我還自學生物學、物理學,自制圖表,雖然清苦寂寞,卻樂在其中。總之,要善于自我調節(jié)情感,以便養(yǎng)神治身。對外界的名與利,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明辨是非,保持和諧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
生活儉樸
我自幼不喜歡大魚大肉,而習慣于樸素、簡單、有序。《黃帝內經》說“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這里說的是食物要雜,不要挑三揀四。凡能供人營養(yǎng)健康的食物都要吃一點。但“谷肉果菜”不是依次排列,而應以谷薯、蔬菜為主,肉類次之。《黃帝內經》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意思是說,大魚大肉吃得多了,容易生瘡和疔??傊?,物質生活不要要求太高,有營養(yǎng)的東西都要吃一點,身體就會健康,就不會被飲食不當所困擾。
修德長壽
古人把道德修養(yǎng)作為養(yǎng)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德潤身”、“仁者壽”的理論。他在《中庸》中進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氛f,古代圣人“所以能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蔽业囊簧际菑氖轮嗅t(yī)教學與研究,是治病救人和培養(yǎng)人才的工作,來不得一點敷衍和輕率。
我今年八旬有余,仍然堅持出診看病,確實有點累,但看到病人的痛苦,我的累就沒有了。對于帶教青年學子,我更是樂此不疲。對于研究生的論文,我從不敷衍,逐字逐句地修改,絕不能誤人子弟。
綜合調養(yǎng)
中醫(yī)養(yǎng)生非常重視人的整體平衡。整體平衡是指人與自然界的平衡,機體的內外平衡,人與社會的平衡。保持這種平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需要綜合調養(yǎng)。綜合調養(yǎng)的內容包括順四時、調飲食、戒色欲、調情志、動形體,以及針灸、推拿按摩、藥物養(yǎng)生等諸方面。每一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所采取的養(yǎng)生方法也不同。我的養(yǎng)生體會是:靜思、守真、敬業(yè)、儉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編輯 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