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自讀課文。這是一篇幾近散文詩的文章,文中充溢著眾多鮮明的意象和激越充沛的情感。它成于一個特定的時代,烙印著時代深刻的過往,悲泣著無比沉重的國殤,激揚著濃厚的愛國之情。因此,品讀文字,體味情感,成了教學的中心。
但是,要讓一群生活遠離了那個喪失家國之痛,民族之恨的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完全體味作者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怎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打開心靈,放飛情感,成了開好本次課的前提。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情緒,我選用了一段凄婉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并配上九·一八事件日本侵華,肆意踐踏中國人民的慘烈圖片。課就在這樣的氛圍下開始了。
在悲哀的音樂中,所有學生的目光都被凄慘的畫面所吸引。我也被感染了,深情地投入到課文里朗讀起來。此時,教室一片寂靜,學生都沉浸在朗讀所營造的氛圍中,大家都在醞釀他們各自感受到的力量。音樂停止,朗讀到達高潮。于是,我拋出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聽讀后的感受,或從中體會到了作者蘊含于文中的情感是怎樣的?”可是,全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舉手,我有點失望于這樣的場面,學生情緒都已經調動起來了,但是為什么只有少數的學生舉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請了一位學生回答。(生)“我感受到文字里流動的血液噴薄之力,作者深深愛著他的故土,他希望并且渴望用他的力量洗去她的一切恥辱,愛與恨相互交織,這就是他的誓言”。話音剛落,全班響起激烈的掌聲。接著學生都舉手想表達自己的讀后感,我意識大家已經被文本感動了。
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那么,從美學的角度審視文本,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與課文之間存在著一個審美溝通的過程。于是,在研讀課文時,和同組的老師商議,尋找一個最恰當的方法,使課堂能變得感性化,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與文本溝通。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情感更美,很適合朗讀與賞析。只要學生能讀出感受,讀出作者蘊含于文章的情感,品味關鍵句段,就能產生共鳴,就能使一種理性化得思維變得感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選取了文中集中描繪東北平原景象的部分,進行了朗讀評析指導。因為這部分眾多的意象及意象中充斥的情感,不僅能讓學生讀出感情,還能體會一種美的力量。我讓學生齊讀后,追問:“讀的怎樣?”大多的學生認為讀得不好。一位男生說:“我沒有覺得他所描述的意象有感情?!绷硪粋€同學說:“那是因為你沒有感受到這些意象是東北平原的象征,你沒有把自己與作者的感情相融合?!庇谑?,我馬上請該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我問:“讀得可好?”學生回答:“感情突出,重點的詞語讀出了那份對家鄉(xiāng)的愛?!币晃荒猩u說,還沒有讀出美。我便讓他讀,果然有所改進。緊接著將所有意象結合朗讀,進行了一一的評析,并由此引領他們體會其中的蘊藏的情感。再要求讀時,便大有進步。我深深感慨學生的潛在能力?!靶抡n標”要求還原學生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環(huán)境,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真實能力。把一種固有的老師一味的教,學生一味的學的模式打破。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裕的時間成為主動的學者。
羅丹說:“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闭Z文課堂教學的美,要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但這離不開老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在完成引導,朗讀,初步體會的環(huán)節(jié)后,開始了對文章的賞析。做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更深的感悟。另一種說法,便是用情感去發(fā)現(xiàn)美,用美去豐富情感。隨著試行新《大綱》的頒布,語文教學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它不是簡單蒼白的說教,而是借助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學作品表現(xiàn)出來。因此,要打開學生的審美世界,深入賞析有感觸的文段或句子,這是很好的途徑。
一位女生站起來,帶有深情地朗讀了第一段的前三句。她說在這三句中“熾痛”“呼喚”“召喚”“泛濫”這些詞語,將一個離別家鄉(xiāng)多年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無不噴涌出來,讓人急盼著回去。因為那是母親在喚兒子歸家,那是世間最大的痛苦。血液沸騰了,眼睛濕潤了,一切都讓人覺得大地的沉厚。話剛落畢,熱烈的掌聲再次響起。我給予了這個女生肯定。我突然意識到學生無比純真的感受其實是時時存在的,只是我們忘卻了他們本真的東西,或者說我們未發(fā)現(xiàn)他們純真的美好。
一個男生說:“我喜歡作者寫作的‘土地,原野,我的家鄉(xiāng),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蔽易屗x一次,并請另一位同學起來朗讀,比較兩人不同風格的朗誦。
另一個男生站起來便大聲的說:“我喜歡文中作者所回憶的那個曾經美麗而富饒的平原??墒俏乙f的是現(xiàn)實中的平原,那里被踐踏,被蹂躪。我們無數的同胞無家可歸。我感受到作者文字強烈的反差,他的愛更能突出他的恨。正是因為這樣,他高呼‘我要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得污穢和恥辱?!闭坡曉俅位仨?。我從這名學生的眼睛里看到一種憤怒,看到了直面現(xiàn)實奮斗到底的決心。他將自己與作者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于是我鼓勵大家也象他一樣大膽的有感情的說說自己的感觸。
接下去,很多同學都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他們的感情到位,體味了文本的內涵,感受了作者筆下真實的那個世界。所有的情感都在那一瞬間爆發(fā)出來。他們說的每一個字都無不帶著對東北平原的熱愛,無不與作者的內心緊緊聯(lián)系起來。他們看到了那個美麗的故土,他們用自己的情感在與作者一起吶喊;他們用心靈的明燈尋找了文本的美。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我們高誦著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宣揚著我們的激情結束了對土地的誓言!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