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世華
2010年12月28日,華視傳媒一紙訴訟將DMG以及包括戈壁投資、橡樹資本在內的多家前股東告上了紐約高等法院。理由是:DMG前股東提供虛假財務信息誘使華視傳媒以1.6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DMG,“安永審計報告披露的DMG在2009年前8個月的收入,與DMG管理層所作陳述不符,DMG管理層對其財務進行了虛假陳述”。由此華視傳媒拒絕支付1.6億美元中的6千萬美元余款。DMG前股東們也不甘示弱,于2011年2月25日同樣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華視傳媒履行之前簽署的相關協(xié)議,并給予相應補償。
雙方反目成仇,對簿公堂,其結果是:去年6月30日,美國紐約州最高法院要求華視傳媒將6千萬美元資產轉到紐約州,這筆資產將由紐約州司法長官暫時扣留,或者在經過橡樹資本和戈壁投資的同意后轉到由紐約州司法長官控制的一個托管賬戶中。18天后,華視傳媒因股價持續(xù)走低,被警告退市。
漫天的傳聞和各種各樣的新聞在那段時間爆發(fā),對于華視傳媒創(chuàng)始人李利民來說,那是一段極度灰暗的日子。那時的李利民處于怎樣的狀態(tài)?或許聽聽他的聲音,就會明白。
一起收購案,讓華視經歷前所未有的磨礪
那段時期,先說我的管理團隊。我的CFO曾說:“我的人生在經歷去年那樣的歷練后,今后再遇到各種喜怒哀樂的事情時,會變得非常坦然、鎮(zhèn)靜?!睂ξ襾碚f,我選擇做這個行業(yè)一定有我的商業(yè)判斷。但是也有一些差異,我曾投資過地產、電力投資、中藥、餐飲等等十多個項目,這一次的壓力遠遠比從前更大,為什么呢?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我作為這個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CEO怎么樣去面對資本市場,而且對我的投資人必須要有一個交代。盡管國內的上市企業(yè)我也參與過或合作過,但今天主導一個中國概念股在美國上市的企業(yè),在責任面前的考驗所帶來的壓力是從來沒有過的。特別是公司經歷了DMG這樣的收購案例后,公司及我個人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磨礪。此事特別值得我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為什么會因收購問題給華視傳媒帶來如此之大的壓力和阻力?過去7年,華視傳媒跑馬圈地、粗放式經營,快速融資與資本結合,這些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是華視在快速成長期所犯下的錯誤,就是花了1.6億美元收購DMG?!?/p>
我投資過十幾個項目,每一個都是行業(yè)翹楚。華視同樣也是戶外數(shù)字移動電視領域的領軍者,如果不走這一步,我們在中國應該算是最好的概念股之一,為了這個投資,華視付出了1.6億美元和8.3億人民幣,加起來共計投入了20億人民幣。
在那段時間華視的團隊是堅定的,沒有任何一個管理團隊成員離開。我的家人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承受和支持著我,我喜歡全身心投入,我喜歡投入我愛的工作。之所以不能輕易選擇放下,因為這不僅僅是屬于我個人,更屬于公眾、投資人、管理團隊。
在最艱難的那段日子,我更愿意冷靜下來。外界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自己敲醒自己,讓自己頭腦清醒。
華視過往的7年,經歷了初創(chuàng)期的野蠻成長,跑馬圈地和快速擴張,七年之癢的到來,讓我有機會在過往的實踐、過程和錯綜復雜的媒體經營環(huán)境下重新審視華視未來的戰(zhàn)略定位和媒體價值。
團隊的堅定、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勉勵
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華視團隊從來沒有畏懼過任何艱難,面對2012年的這道坎,團隊同樣堅定地走過。首先是迅速優(yōu)化媒體成本結構,包括終止與上海地鐵電視獨家廣告經營權合作協(xié)議。此外,廣九直通線、上海智能公交信息屏和深圳地鐵一號線列車車內媒體等持續(xù)嚴重虧損的獨家廣告經營權協(xié)議也相繼解除或優(yōu)化。“這些業(yè)務的資源主要是并購數(shù)碼媒體集團(DMG)后帶來的,放棄是因為業(yè)務的增長依然抵消不了成本?!比缃瘢涍^多輪磋商,華視傳媒旗下的東方英龍于不久前與上海地鐵電視簽訂新了經營合作協(xié)議,以固定分鐘結算價格的方式繼續(xù)經營上海地鐵移動電視廣告業(yè)務。這相當于華視甩掉了最沉重的固定成本包袱,大大降低了成本。
華視的未來將著力于圍繞每日覆蓋的4億人次的受眾主體的業(yè)務模式創(chuàng)新,不遺余力地通過媒體成本結構的持續(xù)優(yōu)化,加強內容和廣告產品創(chuàng)新,形成以創(chuàng)意帶動關注,以內容拉動銷售,以技術推動收入成長等一系列戰(zhàn)略舉措和真正意義上數(shù)字移動電視頻道聯(lián)播網,為行業(yè)持續(xù)創(chuàng)造長期價值。
我曾經和我兒子說過:“什么是男人?當你憤怒爆發(fā),使出全身力氣的時候,你對準你的目標揮出拳頭的時候,這個時候讓別人的肉體和心理感受到你的沖擊波,而拳頭卻未接觸到他們的身體,這就叫男人。”曾經我教育兒子的東西,今天用在我自己身上了。兒子特別理解我,因為我的大兒子已從海外回來,在自己創(chuàng)業(yè)。他會經常幫我看些新聞,查些材料,還會和我交流他的看法,甚至有時會在半夜去公司看我,這就是家人給我的力量。
做為股東,江南春在那段時間從道義上是會聲援我的,分眾傳媒的CFO是我的董事。我和南春的想法比較一致,都特別強調全覆蓋和互補,特別是他每次講生活圈媒體時,一定會講講地鐵公交媒體;我講生活圈媒體時一定是講分眾。最困難時期,我們曾經多次通過電話溝通和勉勵。
2013,華視重新出發(fā)
為了改變業(yè)績,從今年開始公司在戰(zhàn)略方面進行重新定位和轉變,原來我們是叫華視移動電視廣告網絡運營商,現(xiàn)在華視的節(jié)目創(chuàng)意能力得到強化,變成移動電視頻道聯(lián)播網運營商,就是要強調內容。
華視在今年更加注重移動電視的媒體屬性,并且在實現(xiàn)其特有屬性上更加加大力度,如專門成立節(jié)目創(chuàng)意制作中心,這是華視在讀懂市場前提下,根據(jù)華視發(fā)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節(jié)目質量是根本,更需要“活力”和“動起來”,在華視已有的商業(yè)模式下,從節(jié)目角度重新解讀客戶、市場和行業(yè)。
2013年,從政府到民間再到媒體的強烈關注,中國足球被給予深深期待。也是中國足球亟待升華的重要時期,華視堅定地牽手中超,與CCTV、新浪網等一起組成“中超全媒體平臺”,以“中超無處不在”為己任,實實在在地為中國足球的普及和明天做貢獻。華視與中超合作中每天有6檔專門節(jié)目,每年超過50億的媒體價值資源用來傳播中超,我本人也很喜歡足球,很喜歡賽場的激情,球運帶來國運,華視也可以借這個勢,順這個勢,贏得這個勢,同時華視完成了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華視節(jié)目內容結合的理念也得以發(fā)揮。
“華視·中超”APP應用也推出了,該平臺使觀眾能夠通過手機進行中超俱樂部比賽的猜獎。該平臺還能夠長期從受眾雙屏互動的體驗中獲取消費偏好、消費信息,位置信息等關鍵的消費數(shù)據(jù),從而為廣告主從鎖定目標消費群、品牌曝光、產品推廣、營銷活動到驅動消費提供更為完整的全媒體一站式服務。這一平臺試運營的測試結果所展現(xiàn)的高效互動和良好體驗讓廣告主、客戶和受眾感到興奮。
記者手記
在和李利民對話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一個企業(yè)家內心所具備的強大心理素質!如果不是身經百戰(zhàn),如果不是抗壓素質強,面對如此困局時很多人都會難以承受巨壓,而會選擇放棄。
責任或許是李利民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動力,對于家人、投資人、公眾、資本市場等眾多的責任。如果沒有責任,他完全可以選擇放棄事業(yè),放棄自我,不用顧忌一切事情,但李利民并沒有選擇那條路。他選擇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堅強和勇氣,并執(zhí)著地堅持一直走下去。如果和眾多商業(yè)大佬們相比,李利民的成就并非頂級,但對于經歷如此負重依然能堅定挺過來的,為數(shù)不多。
經歷了如此殘局,或許能讓李利民在未來變得更加強大,俗話說“大難之后,必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