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量刑建議權,是指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法活動中,在對被告人的犯罪事實進行充分審查和指控的基礎上,依法享有的對其應當判處的刑種、刑期、附加刑以及刑罰執(zhí)行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岀的明確、具體建議的訴訟權力。檢察機關開展量刑建議主要是有利于實現(xiàn)量刑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因為公人在庭審時提岀具體的量刑建議及其理由,必然使辯護人發(fā)表自已的量刑意見,從而使法官考慮如何客觀公證地量刑。
[關鍵詞]量刑建議;量刑建議權;訴訟權力
量刑建議權是在刑事訟活動中檢察機關在對被告人的犯罪事實進行充分審查和指控的基礎上,依法享有的對其應當判處的刑種、刑期、附加刑以及刑罰執(zhí)行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岀的明確、具體建議的訴訟權力。開展量刑建議,是全面、充分履行控訴職責要求。開展量刑建議可以保障當事人權益,檢察機關既是國家公訴機關,同時又是國家法律的監(jiān)督機關。它既承擔對被告人的控訴職能,同時又對法院的審判活動行使監(jiān)督職能。量行建議權屬于檢察權,量刑決定權屬于審判權。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分工、配合及制約的關系。推行量刑建議權可以使控辯雙方就具體量刑問題進行爭辯,使控辯雙方的對抗更加全面充分,有利于使辯護方的防御更加全面,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力,可以更有效地維護司法的公正。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由于法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量刑建議,也就不存在量刑建議的法律制度,因而有法律意義的量刑建議權力也就很難成立。但從量刑建議權作為公訟權的組成部分來講,稱量刑建議權也是不違反法津規(guī)定。因為檢察官的求刑權是公訴權的一部分,是司法請求權下的量刑請求權,是程序上的權力而非實體上的權力。同時從義務上看,檢查官向法庭裁判官提出量刑建議,既是權力又是義務。無論是將量刑建議界定為一種法律上的權力,還是界定為法律上的職責,都必然會在法律上引起一定的后果。所以筆者認為應當將量刑建議明確在法津上作出規(guī)定,并將其作為權責統(tǒng)一體來定位,只有這樣,才能使量刑建議的開展有法有據(jù)。
提岀量刑建議的時間為檢察機關對案件審查起開始到法院對被告人作岀特定的生效刑罰裁判之前的階段。量刑建議權的提出前提條件是被告人的犯罪事實進行充分審查和指控。檢查機關向人民法院對被告人提出具體的刑罰適用建議應當包括對被告人所應判處的刑種、刑期、附加刑以及刑罰執(zhí)行方式。
一、量刑建議權的權力性質(zhì)
其一,量刑建議權具有法定性的特征。量刑建議權的提岀主體必須有法律依據(jù),量刑建議權的具體內(nèi)容受到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限制和特殊限制。具體的權力都有具體的內(nèi)容。量刑建議權的具體內(nèi)容受到刑事訟法和一般性規(guī)定的限制,刑法和具有刑法意義的其他規(guī)定性文件,既要受刑事責任的一般規(guī)定的限制,又要受到刑事訟法和刑法的特別規(guī)定的限制。
其二,量刑建議權是指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對被告人的定罪問題提岀明確請求的基礎上,就被告人的量刑問題向審判機關提出具體主張的一種量刑請求權。量刑建議權具有公權力的性質(zhì),就世界范圍而言,檢察機關行使量刑建議權是普遍現(xiàn)象。檢察機關在國家機關中的性質(zhì)決定了檢察官行使的量刑建議權的公權力性質(zhì)。從檢察官代表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公共利益來看,檢察官的量刑建議權具有公權力性質(zhì)。
權力在特定場合或情形需要借助有強制力的國家權力實現(xiàn)其內(nèi)容。從這些意義上看,量刑建議權具有權利的性質(zhì)。
其一,量刑建議權是可以作為也可以不作為的自由。在多數(shù)情況下,法律沒有強硬性要求量刑建議權的主體必須提岀量刑建議,而只是認可其量刑建議的資格和能力。量刑建議是否提岀,以何種方式和內(nèi)容提岀,取決于量刑建議權主體在認識案件的各種事實情況之后的自由意志,是由量刑建議權主體自由決定的事情。量刑建議權可以以作為方式或不作為方式行使。
其二,量刑建議權在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約束力,更沒有強制力,其作用和內(nèi)容須借助具有強制力的審判權得以實現(xiàn)的。并且只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沒有實現(xiàn)的必然性。量刑建議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法院的量刑判決。從影響力的程度看,絕大多數(shù)的量刑建議權只具備權利的影響力。
量刑建議權的雙重性質(zhì)決定量刑建議對于法院的量刑判決只發(fā)揮著影響力的作用。量刑建議權既然屬于刑事的權的一個方面,提岀量刑建議就是行使訴權的表現(xiàn),而不是干預法院的獨立審判。量刑建議的內(nèi)容必須依賴于法院有強制力的審判權得以實現(xiàn)。
在量刑建議的行使過程中,由于案件錯綜復雜,需要有一個基本指導原則和具體操作程序,以規(guī)范量刑建議的行使和實現(xiàn),目前多數(shù)檢察機關都有開展量刑建議的內(nèi)部規(guī)定。
開展量刑建議提高了法院判決的準確度和當庭宣判率。由于量刑建議在庭審過程中經(jīng)過充分的調(diào)查和辯論,被告人和辯護方對量刑的意見都圍繞公訴人提岀的量刑建議展開,量刑建議的理由和依據(jù)充分,公開性、透明度、針對性、可操作性增強,差異性減少。固此,法院判決的準確性提高,庭審時間大大宿短,當庭宣判率較大幅度的提高。例如,山東省棗慶市人民檢察院,2002-2003年開展量刑建議后,共受理案件351件,對496名被告人提出量刑建議,被法院采納的占83%,法庭當庭判決率提高了20%,被告人翻供率同比降55%,上訴率也有原來的22%下降到9%。
二、量刑建議權存在的爭議
第一,認為量刑建議權于法無據(jù),有人認為是檢察機關自己跟自已爭權,已客觀地影響量刑建議在實踐中的運用。
第二,認為量刑建議權缺乏應有的強制力,實踐中,很多公訴人認為量刑建議沒有強制力,
不能稱之權力,說了也白說。
第三,認為量刑建議干涉法官獨立審判。公訴人若提岀量刑建議,法官有時會礙于情面而采納,這會干涉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違反司法獨立的宗旨;若法官不采納,公訴人會覺得沒面子,長此下去會影響法官與公訴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影響公訴人辦案的難度。
第四,認為量刑建議使檢查機關陷入困境。實踐中有人擔心,判決結果若與量刑建議相符固然最好,但若不符則意味著不是法官錯就是公訴人錯了。這時公訴人若抗訴則怕影響和法院的關系,不抗訴則是承認自已錯了。
由于量刑建議在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有的從提出要求上來界定,有的從提出意見、建議上來界定,有的從訴訟活動來說明,有的從廣義狹義來說明,有的是從權力的角度來界定。目前還很難說量刑建議是一種真正法津意義上的制度。從訴權和刑罰權的結合上來探討量刑建議的界定、量刑建議的依據(jù)、量刑建議的現(xiàn)實基礎、量刑建議的原則等,對量刑建議權的性質(zhì)及在實踐上的規(guī)范化和在操作上的具體化進行研究。由于我國開展量刑建議處于試點階段,時間比較短,在量刑建議方面的研討中出現(xiàn)一些爭議是正常的,說明我們對一些問題研究還不夠深透,如量刑建議的提出應當具備什么條件?量刑建議的原則和量刑建議的條件如何區(qū)別?對量刑適用的具體建議標準、方式及對公訴人、法官應承擔的責任等,需要對我國司法實踐中實行量刑建議作出具有說服力的可行性分析和設計,從理論和實踐中提出實行量刑建議的制度設計,才能真正達到行使量刑建議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力,有利于實現(xiàn)量刑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可以更有效地維護司法的公正。
[參考文獻]
[1]卞建林.檢查機關量刑建議問題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岀版社,2010,(7).
[作者簡介]周桂林,女,西南交通大學政治學院法學系經(jīng)濟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