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茹
摘 要:作為一個長期工作在農(nóng)村幼兒園的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情結,讓每個人從小懂得如何愛國是一個較難的問題。
關鍵詞:農(nóng)村;幼兒園;多媒體;愛國
在農(nóng)村幼兒園,隨著國家教育技術裝備的加大投入,也逐漸配備了一些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裝備,我就充分利用這些裝備來教學,同時,讓他們參與進來,加深他們的印象。
于是,我設計了一節(jié)活動課,課前設計教學目標,包括:
1.了解國旗、國徽和國歌的基本內(nèi)容,知道它們是祖國的標志,了解相關的禮儀。
2.懂得尊重國旗、國徽和國歌。
3.能講出中國的全稱,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中國人。活動準備是孩子收集人民幣、軍帽等有國徽圖案的物品以及一些國旗、國徽和自己參加升旗儀式的圖片等。
課上活動過程:先讓孩子展示每個人找到的物品,簡單地表述對這些物品的感性認識。之后,我用多媒體分步驟展示國旗、國徽和國歌。
第一步:展示國旗圖片,并提問:這是什么旗?上面有些什么?代表什么?與其他的旗有什么不同?國旗在哪些地方升起?然后教師總結有關國旗的知識:國旗的左上方綴著五顆黃色的五角
星,一顆較大居左;四顆較小環(huán)拱于大五角星之右,并各有一個尖角正對著大五角星的中心點,象征著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大團結。
第二步:展示國徽圖片,并提問:這是什么標志?代表什么?你在哪兒見過?人民幣和軍帽上為什么要鑲嵌國徽?然后教師總結國徽的知識:我國國徽的內(nèi)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谷穗。天安門圖案象征著我們偉大的祖國,象征著我國人民的革命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齒輪和谷穗圖案象征著工人和農(nóng)民兩大階級的聯(lián)盟。
第三步:多媒體播放國歌,然后提問:你聽過這首曲子嗎?在哪里聽過?然后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是我國的國歌,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它創(chuàng)作于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這首歌曲高昂激越,旋律鏗鏘有力,表達了中國人民面對外來侵略抗擊到底和團結奮發(fā),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決心,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勇敢、堅強、不畏強暴、團結一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我國的代國歌,1982年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決定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歌。
在這節(jié)課最后,介紹升旗禮儀:軍人、少先隊員要敬禮,大人和幼兒在原地面向國旗行注目禮。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遷西縣尹莊鄉(xiāng)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