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要: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嚴冬,企業(yè)再困難,也沒有忘記環(huán)境和社會責任。在流動資金異常緊張的情況下,萊鋼建立了送溫暖基金、大病醫(yī)療互助基金、意外傷害基金和低?;鹚臈l保障線,目前,四個基金的本金達到1.8億元。
關鍵詞:四條保障線困難職工救助保障
近幾年,伴隨著鋼鐵行業(yè)的異常低迷,職工的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面對部分職工家庭因患大病開支較大,入不敷出造成家庭困難;因致殘致傷或職工遺屬無工作能力造成生活困難;因患大病而造成經濟拮據等等諸如此類的情況。盡管集團公司也有一些救助政策和措施,多方面對困難職工進行關心和照顧,但現實的家庭困難,往往使他們無法正常安心工作。面對困難職工的處境,僅僅靠說理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收效甚微。為此,我們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切實為職工排憂解難,使黨的惠民政策和公司黨委提出的“不讓一戶家庭看不起病、不讓一名職工子女上不起學”的理念落到實處。建立并完善以“送溫暖工程基金”、“最低生活保障”、“職工意外傷害互助基金”和“職工大病醫(yī)療救助基金”為主體的萊鋼幫困保障防線體系(以下稱“四條保障線”),為困難職工救急、解難,有力地推動了勞動關系和諧企業(yè)建設,對促進企業(yè)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一、多方籌措基金,增強救助實力
采取集團公司、公司工會、職工個人三方出資的辦法形成各項基金。1996年開始建立送溫暖工程基金時,職工繳納特殊會費30多萬元,工會出資60萬元,總廠出資300多萬元;2001年,職工繳納320萬元特殊會費,公司又拿出170萬元,使基金增至1000萬元;2007年職工又一次繳納特殊會費421萬元,集團公司撥出3600萬元,使該基金達到5000萬元。2002年開始建立大病互助基金,公司每年撥付100萬元、公司工會出資50萬元、職工個人繳納24元,各單位為每位職工繳納10元。職工意外傷害互助金自2001年開始建立,截至2012年存儲基金達16億元。
二、建立保障制度,強化保障措施
為了管好、用好基金,我們分別于1996年、2001年和2002年代集團公司起草了以集團公司名義下發(fā)的《送溫暖工程基金管理辦法》、《對特困職工實行優(yōu)惠政策的意見》和《職工醫(yī)療互助基金管理辦法》。其中,對《送溫暖工程基金管理辦法》進行了兩次修訂,使這項工作固化下來。2004年,公司工會結合實際制定了《職工意外傷害互助管理辦法》。至此,萊鋼形成了對困難職工、患大病職工、意外傷害職工等所有弱勢群體實施救(互)助的四條保障線。各項制度都分別規(guī)定了基金來源、基金管理以及救(互)助范圍、救(互)助標準、救(互)助時間、救(互)助程序等,使各項救(互)助都有章可循,從制度上保證了基金的規(guī)范有效使用和對困難職工的及時救助。
三、規(guī)范運行程序,及時有效救助
1實行網絡辦公。為實現快速高效對困難職工進行救(互)助,我們建立了萊鋼幫困保障防線網絡體系,實現了網絡救助。職工有困難,基層工會從申請到領導審批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為困難職工辦理救助手續(xù)。
2聘請專家把關?!八臈l保障線”政策性比較強,特別是職工意外傷害互助涉及醫(yī)療鑒定等方面的知識。為此,成立了以骨科專家、法律專家、財務專家為主的審核領導小組,盡最大可能使救助工作做到公平合理。
3嚴格審批程序。一是各單位對申請救助對象公開,接受職工監(jiān)督;二是公司工會對申請對象入戶調查、核實;三是根據不同救助金額確定審批人員;四是每半年由工會對救(互)助金是否落實到位進行檢查。
四、讓職工得實惠,促工作上水平
自建立“送溫暖工程基金”以來,共救助困難職工8428人次,發(fā)放救助金額629萬元,其中755名(次)困難職工子女上大學領到1565萬元助學金;為290戶家庭312名困難職工辦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發(fā)放救助款238萬元;為1961人次辦理意外傷害互助金額20802萬元;為2528名(次)患大病職工辦理醫(yī)療互助,發(fā)放互助款1459余萬元,為54名患大病職工辦理借款159萬元,幫助他們及時外出看病治療。
1職工滿意,給我們強大的動力。建立各項互助基金后,有了困難的職工不用再找領導,可以按照救助各項規(guī)定和程序獲得救助,困難職工得到了物質救助和精神慰籍,有病敢到醫(yī)院去看。白血病患者張某兩次借款15萬元到北京治療,醫(yī)療費用報銷后又累計得到救助41萬元,康復后為感謝企業(yè)關心,將一面“救急扶困,情深似?!钡腻\旗送到公司工會。尿毒癥患者劉某,手術后三次得到87萬元醫(yī)療互助金,激動得對工會工作人員說:職工醫(yī)療互助基金增強了我活下去的信心。困難職工子女上大學也有了保障。大學生侯某,父親病故后留下巨額債務,母親無工作靠揀垃圾供姐弟倆考上大學。他們先后得到金秋助學金5000元。姐姐在給集團公司的感謝信中說:在各位領導的真誠幫助下,我如愿以償地讀完了四年大學,我的弟弟也在順利地上大學,我的媽媽也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這一切的一切,我只想用兩個字來表達,那就是“感恩”。我真心地感謝各位領導對我們家的幫助和付出,沒有你們的幫助和資助,就沒有今天的我。我會謹記你們的教導,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所幫助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我都不會忘記我是萊鋼的子女,不會忘記萊鋼所有幫助過我的領導和職工,將來也會為此貢獻我的一份微薄之力,奉獻我的一點愛心。
2領導肯定,激勵我們創(chuàng)新工作,完善體制。萊鋼困難職工幫扶機制的建立和實施,曾多次在全總、全國冶金、省總的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工人日報、中國冶金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這項工作得到了集團公司黨政領導和上級領導的肯定。集團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姜開文說:幫扶救困機制的建立,在職工中影響大,解決了職工的實際困難,為企業(yè)穩(wěn)定、做好職工思想工作發(fā)揮了很大作用,成了職工擋風遮雨的墻。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宋蘭祥說:四條保障線實實在在地維護了職工權益,做得比較到位,成了企業(yè)亮點,成為企業(yè)穩(wěn)定的基礎之一。全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主席劉海華到萊鋼調研時講,萊鋼的四條保障線,有機制、有渠道,是保證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的四道防線。
在萊鋼,無論是公司的“大基金”,還是基層單位的“愛心互助儲金會”,都構筑了職工個人出小錢添保障、工會聚小錢辦大事的困難職工互助保障機制。各項基金的建立,為困難職工筑起了“擋風墻”、撐起了“保護傘”,促進了企業(yè)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