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
我兒子說話那個直接啊。每天看我們去上班,他都會趴在窗口,大喊,爸爸媽媽,小心路上被車撞。坐朋友的車出去玩,他坐在后座上說:“我從來沒坐過這么小的車,又悶又熱?!彼f話這么直接,總是把我弄得面紅耳赤很尷尬,怎么辦?
袁堅(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為多家親子雜志撰稿。已出版《貓博士育兒筆記:換個方式愛孩子》。)
因為小孩子的社會化程度較低,不懂得成人世界的那許多“注意”與“禁忌”,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照直說出,雖然動機并無惡意,但有時的確會令人尷尬。所以對孩子的“直言”,首先不要想得太復雜,不要以大人的邏輯和標準去判斷;其次不要因此而批評孩子,更不要隨意否定他的意見,要不然有可能會打擊、阻斷他的情感表達(如提醒爸爸媽媽在路上小心),或擾亂他對事實的判斷(如車里空間狹小、很是悶熱)。
但這并不意味著,童言真的百無禁忌。有兩條基本原則:一是不能說謊話,二是不能說傷害別人的話。譬如“從來沒坐過這么小的車”,就是個糟糕的表達。事后可以與孩子探討,建議他用更客觀、更正面的方法來說:“坐在車里我覺得有點悶熱,能不能開窗透透氣呢?”既表達了感受,又不會冒犯到他人,還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