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霞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初中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門課,并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門課,掌握這門課是筆者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多方面素質的共同提高。激發(fā)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這些是筆者力求達到的教學目的。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在這里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xiàn)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樹立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是終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明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明確素質教育的實施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明確創(chuàng)新教育也是終身教育。我們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松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fā)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松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得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講解在Excel中圖表的運用時,在學習完三種圖表的用法后,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三種圖表在現(xiàn)實中的區(qū)別。筆者選擇了這道題目:在Excel中,表示數(shù)據(jù)的圖形常用的有柱形圖、餅圖、折線圖等,具體使用需要根據(jù)不同圖表的表達特點選擇。如圖是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四?。▍^(qū))農村人均收入的數(shù)據(jù),請你選用合適的圖形,分別表示:
①對比2010年寧夏與其他省的農村人均收入;
②比較2005~2010年寧夏農村人均收入的變化;
③分析2 0 0 5 ~ 2 0 1 0各年寧夏農村人均收入占2005~2010年農村人均總收入的百分比。
學生認真地完成了這道題目后,既能明確地區(qū)別了三種圖表的不同用法。又能很好地明白信息技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教育模式。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鉆研。對知識的渴求是學生內心深處潛在的一種欲望,教師應充分挖掘、激發(fā)這種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學的契機。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要限制每一個學生的思維,但也不是任由學生的思維走向歧途。老師一方面要通過啟發(fā),給學生以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另一方面,老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激活思維狀態(tài),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的最佳時間。信息技術教學也不例外。計算機對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對計算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這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導。因此,上課時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例如:學習修飾工作表這節(jié)課時,筆者首先展示了兩幅圖表,一張是經(jīng)過修飾的圖表,而另一張沒經(jīng)過修飾處理。學生看后,自然是喜歡經(jīng)過修飾處理的圖表,看得出,他們那一雙雙聰慧的眼眸中流露著求知的欲望,于是筆者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張圖表是利用Excel的圖表修飾,大家想不想學?”就在學生急不可待時,展示課題:“這一節(jié)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工作表的修飾——初二(5)班學生信息表》,使我們的圖表更加美觀、形象、生動、活潑。” 在學習動機、欲望都達到十分良好的狀態(tài)下,使他們“自主”地探求知識、掌握方法,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把枯燥的理論課上得輕松風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得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切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但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還是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由于信息技術課大部分時間是在機房上課,所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幾乎大部分同學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剛開始上機操作的時候,教師忙不過來,也就挫傷了未能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筆者大膽地采用學生輔導學生的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觀察哪些學生能順利地完成任務,然后運用網(wǎng)絡教室功能展示他們的成績,予以表揚,并宣布由他們作為老師的助手,一人或兩人負責輔導一組同學。這樣做減輕了教師的輔導壓力,使教師能有重點地輔導某些方面的問題或某些同學,解決了輔導不過來的問題,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時的指導,保護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不好意思問老師的學生,可以問同學,既解決了問題,又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且學生間的輔導自有特點,也易于交流,有時比教師指導的效果還要好,教學目標的達成率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間的互動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當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xiàn)有工具軟件,進行拓寬知識面教學,信息技術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而實際應用卻是無限發(fā)展的,軟件的開發(fā)應用日新月異,能否利用工具軟件進行加工處理所需信息,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如圖形圖像的制作、聲音文件的處理、簡單動畫制作、網(wǎng)頁制作、防毒殺毒等,拓寬這些知識面對學生的發(fā)展能起促進作用,因此,教學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軟件教學,教學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讓學生對各種對象處理有一個了解也就足夠了,這些工具軟件的學習不僅不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利,而且能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各種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通過學生自主探求習得,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動地獲取知識,增加了實踐體驗,增強了他們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使他們自學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為他們以后走上社會能助一臂之力,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也就變得有意義了。
參考文獻:
[1]時兆慧.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育[J].中學生數(shù)理化.2010(05).
[2]撒蕾.淺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
[3]王大號.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小學電教(下).2012年(05).
[4]謝運娥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吉林教育.2012(11).
[5]石紅梅.淺談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中國科技信息.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