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
2013年4月9日,一位英國皇室成員來到北京慕名拜訪了一位叫吳玉祿的中國農(nóng)民科技家,簽訂了一單特殊業(yè)務(wù)——于6月中旬之前,吳玉祿要為此人趕制出一個會拉黃包車、會唱京劇的“中國風機器人”,這是他特地來到中國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定制的86歲生日禮物。
吳玉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國農(nóng)民,他鼓搗的機器人,被世界認可。
以小發(fā)明俘獲貌美妻子
今年51歲的吳玉祿,出生在北京市通州區(qū)馬務(wù)村一個普通農(nóng)家,排行老五,是家中最小的兒子。因無心學習,小學讀到五年級,吳玉祿就輟學了。因喜歡擺弄一些小玩意兒,他滿大街撿別人扔掉的舊電池、廢鐵絲之類的破爛兒,在家中鼓搗著玩。
成年后的吳玉祿是村里有名的“懶漢”,整天躲在家里鼓搗一堆廢鐵廢鋼,對干農(nóng)活兒很排斥,即使干了也是毛毛糙糙。父親時常哀嘆:“我怎么養(yǎng)了你這個廢物!”
1986年,父母到處托人給24歲的吳玉祿介紹對象。媒人為吳玉祿介紹了鄰村的漂亮姑娘董淑艷,吳玉祿一見傾心。吳玉祿個子不高,皮膚黑黑的,董淑艷只打量了他幾眼,就甩下兩個字“不成”,扭頭走了。
吳玉祿哪肯放棄。自那以后,他天天往董淑艷家跑,干農(nóng)活兒、做家務(wù)、修東西,任勞任怨。夏天天熱,董淑艷經(jīng)常汗流浹背,吳玉祿就琢磨著怎么幫她吹吹風、降降暑。
那時,農(nóng)村還沒普及電風扇。吳玉祿在北京市區(qū)見到電風扇后,決定自制一個送給心上人。他用板凳做底座,裝上電機,綁上蒲扇,還設(shè)置了一個擋位開關(guān),通過調(diào)節(jié)電機的轉(zhuǎn)速,控制蒲扇擺動的速度。通電后,蒲扇前后擺動,扇出了涼風。
這禮送得很貼心,從此,董淑艷干活兒時總會把電動蒲扇放在身邊,同伴兒都羨慕得不得了,她也漸漸地敞開了心扉,接納了吳玉祿。1987年,兩人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也就在這一年,吳玉祿經(jīng)過半年試驗,制造出了他的第一個機器人。機器人的外形是一個人形的鐵皮,身后的兩根粗鐵絲連接著一個齒輪,靠一臺撿來的小電機提供動力,帶動兩根鐵絲前后移動,實現(xiàn)行走。吳玉祿為它取名“吳老大”。他激動地對妻子說:“我的夢想就是制造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逼拮硬]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總勸說他務(wù)實些。
吳玉祿和董淑艷先后有了兩個孩子,一家四口的生計僅靠幾畝薄田維持。吳玉祿仍如癡如醉地研究著機器人,柴米油鹽的事從不過問,夫妻倆沒少爭吵。
吳玉祿雖不愛干農(nóng)活兒,但懶人有懶招。他嫌下地施肥麻煩,就鼓搗出個小車,上面裝著肥料,下面安上犁具之類的裝置,推著小車過去,溝也開了,肥也撒了,還能把土埋上,車轱轆過去連帶著把土也壓實了。覺得割麥費勁,他就發(fā)明了一種農(nóng)具,“轟轟隆隆”過去割掉一片,效率很高,妻子使用后對他大加贊賞。
對丈夫這個發(fā)明狂人,董淑艷也有怒不可遏的時候。1990年7月的一天,家里僅剩下60元錢給孩子買奶粉,吳玉祿不知情,竟拿去買了一輛高檔玩具車。當時,他正在研發(fā)一款新型機器人,需要玩具上的小電機。
董淑艷知道后氣得大哭起來,她沖進丈夫的“研究室”,拿起鐵錘子亂砸一通,吼道:“孩子眼看著就大了,吃飯、上學哪樣不花錢?你整天瞎鼓搗,哪里還有個男人的樣!”一場大戰(zhàn)后,夫妻倆達成協(xié)議:白天,吳玉祿到村辦企業(yè)干活兒,下班后以及晚上的時間歸他自由支配。
1991年夏天,吳玉祿開始造機器人“吳老二”。在廢品站搜羅材料時,他發(fā)現(xiàn)了一節(jié)像7號電池的東西,標簽上寫滿英文,像是進口貨。他趕緊將它拿回家,準備用作機器人的動力。當他接通“電池”的正負極時,“砰”的一聲巨響,爆炸了!他的左手頓時血肉模糊,皮都翻了起來。董淑艷趕緊將他送到醫(yī)院,打了好幾針麻藥才縫合好傷口。
事后,吳玉祿才知道那節(jié)爆炸的“電池”其實是根雷管,上面的英文字母TNT就是炸藥三硝基甲苯的英文縮寫。這次受傷并沒有嚇倒吳玉祿,很快,會走路、會抬手的“吳老二”面世了。
被中央電視臺聘為道具制作師
倆孩子上學后,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據(jù)了。在村里一家耐火材料廠上班的吳玉祿雖然每月只有幾百元工資,但他卻常常把一小部分錢用在買電機上。有時候,家里買點兒油都要向街坊借錢。對此,董淑艷非常生氣。
每次一吵架,自覺理虧的吳玉祿就會賠著笑臉說:“別小看這些小東西,搞好了能為國家節(jié)省不少人力物力。你沒看電視上說,日本的大企業(yè)都準備用機器人代替工人了??傆幸惶?,我也要讓中國農(nóng)民研制出的機器人上電視!”
后來,吳玉祿又耗時數(shù)月打造出了“吳老三”。一切都到位了,就差電機了,沒錢買,他便讓妻子幫他去借錢。董淑艷不愿意,揶揄他說:“干正事還沒錢,哪有錢讓你玩!”吳玉祿一聽,拿起手邊的板凳摔了出去,之后悶不作聲,什么也不干。董淑艷拗不過他,罵了聲“倔驢”,擦干眼淚去借錢了。
1999年,由于村里電壓低,有時晚上只有100多伏,連電視都看不成。吳玉祿就自己做了一個調(diào)壓器,把電壓調(diào)了上去,全村只有他家可以看電視。夏季的一天晚上,他去外村幫親戚修電器,妻子也順便帶著孩子一起去了。家里沒人,調(diào)壓器忘了關(guān)。夜里,供電電壓升高,超高壓引起了電器失火。等吳玉祿攜妻帶子趕回去時,房子已成了一片灰燼。傷心欲絕的董淑艷當即扯起兩個孩子回了娘家。
經(jīng)過了這次意外,吳玉祿非常內(nèi)疚。兩天后,他到岳父家,向妻子保證說:“你回家吧,我再也不搞機器人了。”董淑艷不信,吳玉祿就發(fā)了誓,董淑艷這才帶著孩子回去。
后來,他們從親戚朋友那借了9萬元錢,重新蓋起了現(xiàn)在的四合院。董淑艷對生活又燃起了希望,她對丈夫說:“我不怕窮,只要咱倆好好干,用不了幾年就能把債還清?!?/p>
自從不做機器人,吳玉祿整個人像丟了魂似的。以前,他鼓搗機械的時候總是神采奕奕,有時半夜突然有個什么想法,就會立刻起床嘗試。如今,他卻天天茶飯不思,日漸消瘦,對什么事都不感興趣。董淑艷心里著急,知道機器人成了他的心病。
“算了,老吳,你怎么高興怎么來吧?!薄罢娴模俊眳怯竦摬幌嘈抛约旱亩?。董淑艷無奈地一攤手,說:“我總不能看著你病倒吧!”吳玉祿一下子來了興致,兩眼放光,討好說:“媳婦,這樣吧,咱家現(xiàn)在挺困難,你也不容易,天天這么累,我給你做個機器人保姆吧,讓它幫你干活兒?!?/p>
兩個月后,吳玉祿把董淑艷叫到廚房,揭開了蓋著紅布的“吳老五”。通上電,這個一米半高的機器人竟真的用兩只鐵爪子在水盆里洗起了碗,還會提垃圾桶、拿拖鞋??粗吲d得像個孩子似的吳玉祿,董淑艷也開心地笑了。
2003年春天,吳玉祿應(yīng)邀攜帶著他的機器人到人民大會堂表演,受到了熱烈歡迎。之后,他被北京市評為“京郊十大新聞人物”。市領(lǐng)導向老吳頒獎時,夸贊他是“農(nóng)民工程師”。
2004年,吳玉祿攜帶自己的得意之作“吳老五”參加全民科技大獎賽,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最聰明的農(nóng)民發(fā)明家”稱號和1萬元獎金。這是他做機器人以來掙到的第一筆錢?;氐郊依铮血劷鹣?shù)交給了妻子。
此后,村里人和親友開始對吳玉祿刮目相看。大家的贊譽使董淑艷的心里也跟著敞亮了。
發(fā)展到2005年,吳玉祿已經(jīng)在妻子的支持下,先后打造出“吳老大”、“吳老二”、“吳老三” “吳老四”、 “吳老五”等十多個機器人“孩子”。它們有的能走路,有的能翻墻,有的會寫字,有的會拉二胡,這些各具其能的“鐵孩子”,為夫妻倆清貧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2005年8月,為了緩解生活壓力,董淑艷在家里開起了托兒所。吳玉祿見妻子照看孩子辛苦,就動手做了個自動算題機器人——打開后可以自動出題,10秒鐘后,機器人會自動給出答案,然后,接著出下一道題。機器人的出現(xiàn)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開發(fā)了他們的智力,深受家長歡迎。
2006年年初,已經(jīng)在當?shù)仡H有名氣的吳玉祿被中央電視臺10套科教頻道聘為道具制作師,月薪1萬元。夫妻倆長達近20年的“機器人戰(zhàn)爭”也終于宣告結(jié)束。
成大器被世界認可
由于學歷低,吳玉祿搞發(fā)明,更多的時候是憑感覺。做機器人時,比例、尺寸、曲度、坡度等經(jīng)常要用到一些計算,他不懂,只好反復用手工嘗試,出了不少冤枉力。有時實在不行,他就去問讀高中的侄女。為此,他在業(yè)余時間自學起了文化課。
2007年,吳玉祿先后在深圳衛(wèi)視主辦的“創(chuàng)意中國”大賽以及山西衛(wèi)視主辦的“才藝大比拼”中捧回冠軍獎杯。有了名氣后,他在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工作的同時,成了山西一家彩燈公司和浙江某機械公司的技術(shù)顧問。這幾份工作加上賣“吳玉祿機器人系列”產(chǎn)品的收入,每月不低于3萬元。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找他請教專業(yè)知識,參觀他的機器人。
2008年,一名溫州商人找到吳玉祿,以3萬元高價買走了能寫字、會拉二胡的機器人“吳老六”。村里人聽說此事后羨慕不已,吳玉祿和妻子卻難過得幾天吃不下飯。他們早已把滿屋子的機器人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少了哪一個心里都覺得不是滋味。
2008年12月11日,一名東北漢子找到了吳玉祿,說兩年前父親因中風癱瘓了,醫(yī)生交代每一個小時必須翻一次身,他妻子只得辭職在家照顧老人??梢粋€女人力氣畢竟有限,每次給老人翻身都要吃不小的苦頭。他希望吳玉祿能幫他制造出一款幫人翻身的機器人。說完,他掏出厚厚一沓錢,說:“這是我全部的積蓄,不夠我再去借?!眳怯竦摏Q定幫幫他。
借此機會,吳玉祿決定制造一款高智能機器人。正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習計算機的二兒子負責編程,吳玉祿負責硬件,妻子打下手,經(jīng)過一家人3個月的辛苦研究,他們終于打造出一款高智能的“翻身機器人”。很快,它就成了那戶東北家庭的得力助手。
2010年年初,上海世博會主辦方向吳玉祿和他的21個機器人“孩子”發(fā)出了邀請。為了迎接世博會,吳玉祿特地在院子里搭了一個簡易大棚,當做臨時世博工作室。
幾個月后,他在妻兒的幫助下打造出了五六個新式機器人:“機器狼狗”如真狗一般大小,能走能跑,形象逼真;“畫畫機器人”像極了大家閨秀,腳蹬高跟鞋,右手執(zhí)筆在紙上涂鴉;“捶背扇風機器人”右手握拳,左手拿扇,嫻熟地忙活著;白色“小耗子機器人”活潑輕巧,蹦蹦跳跳;“草帽機器人”更是忽閃著大眼睛,扇著招風耳;“拉洋車機器人”還會操著北京腔,拉風地說:“吳玉祿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謝謝!”
吳玉祿和那些機器人“孩子”在世博會上出盡了風頭。不同國籍的與會者紛紛向他豎起大拇指,要求與他合影。很多人還表示愿意出高價買走他的機器人,這觸動了吳玉祿成立專業(yè)開發(fā)公司的念頭。
2010年11月,北京吳玉祿機器人發(fā)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吳玉祿負責硬件設(shè)計,二兒子負責軟件開發(fā)。父子倆齊心合力,在此后的兩三年間,研發(fā)出了會畫畫的 “吳老三十二”、能歌善舞的“吳老三十三”和會下棋的“吳老三十四”等智能機器人。吳玉祿父子的這些力作,在我國以及日本、巴西等地展出后獲得一致好評,并在科技賽事中屢屢奪獎?!都~約時報》更是載文稱:打造出62個高級機器人的吳玉祿是“中國最智慧農(nóng)民”。
前不久,那位英國皇室成員一進吳家大門,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小院里,到處是鐵絲、鐵片、電線、廢舊機器和拆得七零八落的破舊自行車等金屬零件以及滿地亂跑的機器人,蹦跳翻跟頭的、拉車爬墻點煙斗的、敲鑼打鼓拉二胡的、寫字倒茶爬桿子的……那名皇室成員看傻了眼??戳嗽S久,他才想起讓翻譯轉(zhuǎn)告吳玉祿,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了給英國女王定制生日禮物。
接下這個15萬元的大訂單后,吳玉祿既驚喜又緊張,因為時間太短,他和兒子必須緊鑼密鼓地工作?!跋鄬ξ野值募夹g(shù)來說,客戶的要求并不高,我們一定會提前交出令對方滿意的產(chǎn)品。”吳玉祿的二兒子自信地說。
見自己的土老帽兒老公不但憑借不務(wù)正業(yè)當上了金領(lǐng),還能隔三差五帶著妻兒與機器人“孩子”去國外巡展、為中國人爭光,董淑艷自豪極了。如今,董淑艷看老公的眼神,除了濃濃的愛意,還充滿了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