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等
摘要:智能電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具備靈活性、可靠性、經濟性等特點,且便于運營和管理。智能變電站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終端站更是電網基礎運行數(shù)據(jù)的采集源頭和命令的執(zhí)行單元,對智能電網起支撐作用。在現(xiàn)階段智能變電站中,二次系統(tǒng)較常規(guī)站有很大的變化,不僅增加了設備,而且結構更加復雜。本文針對110kV新關(城東)智能變電站工程的實際情況,主要對智能化二次系統(tǒng)設計原則、網絡結構及各層設備的配置進行了介紹,探討分析了智能變電站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 監(jiān)控系統(tǒng) 網絡結構 智能終端 合并單元
1 概述
智能變電站是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基礎和支撐[1],是電網基礎運行數(shù)據(jù)的采集源頭和命令執(zhí)行單元,對智能電網起支撐作用。智能變電站設計建設過程中,諸如監(jiān)控系統(tǒng)配置、二次智能化設備配置、變電站二次網絡結構等問題,都是智能變電站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針對于具體情況,解決這些問題是智能變電站建設成功的關鍵。110kV新關(城東)變電站工程是一座開發(fā)區(qū)的智能變電站。作為電網的末端站,智能化變電站不僅要盡量減少設備的費用,并且需要兼顧保護裝置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本文結合110kV新關(城東)變電站工程(有110kV、10kV兩個電壓等級),就終端負荷站的部分設計內容進行了探討。
2 變電站二次系統(tǒng)的設計
2.1 建設背景介紹
為滿足城東工業(yè)園新增負荷,滿足園區(qū)經濟發(fā)展和生產運行的要求,故建設110kV新關(城東)變電站。110kV新關(城東)變電站按最終規(guī)模建設,安裝2臺容量為50MVA的主變壓器,每臺主變低壓側配置2×3600kVar并聯(lián)電容器組;110kV終期采用外橋接線,10kV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本站已于2012年12月投運。
2.2 設計原則
①本站站按智能化變電站,無人值班設計。
②采用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配置主機兼操作員站。
③采用分層分布式的網絡結構,全站分為站控層、間隔層和過程層。
④整站采用IEC 61850協(xié)議,變電站內保護與監(jiān)控統(tǒng)一組網,數(shù)據(jù)統(tǒng)一采集處理,資源共享,所有保護故障信息、遠動信息不重復采集[2]。
⑤站設置1套公用的時間同步系統(tǒng),站控層采用SNTP對時,間隔層、過程層設備均采用IRIG-B碼對時方式。
2.3 網絡結構
整站基于IEC61850標準構建,開關量傳輸采用GOOSE協(xié)議。
對應于分散布置方案,全站三層一網,MMS總線+點對點。
特點如下:
①保護裝置采樣值采用光纖點對點方式傳輸,計量電度表采樣值采用光纖點對點方式傳輸。
②各保護直接跳閘,測控、開關位置等均通過點對點傳輸。
③站控層基于SNTP網絡對時,間隔層和過程層設備采用IRIG-B碼對時。
④站控層網絡(MMS總線)采用單星型以太網。
⑤因變電站主接線形式較為簡單,設備配置較少,為降低二次設備造價,減少交換機使用,110kV過程層不組建GOOSE網,GOOSE報文通過點對點傳輸;10kV不設獨立的GOOSE網絡,GOOSE報文通過站控層網絡傳輸。
⑥根據(jù)本站目前采樣值數(shù)據(jù)需求,不滿足配置SV網絡要求,故本站不配置SV網絡。
2.4 各層設備配置
2.4.1 過程層設備配置
本站110kV線路、110kV橋、110kV PT、主變本體采
用智能終端合并單元一體化設備,且單套配置;主變110
kV側、主變10kV側分別配置兩臺合并單元、一臺智能終端,裝置分散安裝于就地GIS控制柜或10kV開關柜內;10kV其余間隔不配置智能終端及合并單元。
2.4.2 間隔層設備配置
①保護測控裝置配置
a 依據(jù)業(yè)主要求,主變保護采用主后分開的保護裝置;主保護不具備測控功能,后備保護兼容測控功能,組屏放于主控室。
主變非電量保護下放到戶外主變本智能組件箱,實現(xiàn)就地采集就地跳閘。
b 110kV采用保護測控一體化裝置,組屏放于主控室。
c 10kV線路采用保護測控一體化裝置,10kV電容器及所變采用四合一裝置(具備保護,測控,計量、錄波功能),均安裝在開關柜上。
d 全站設一臺母線測控裝置,實現(xiàn)母線電壓的測量和PT刀閘的遙控功能;設一臺公用測控裝置,以硬接線方式采集非智能化設備的模擬量和開關量信息,上傳監(jiān)控后臺。
②計量裝置
110kV新關(城東)變電站110kV線路側、主變110kV側、主變10kV側均采用0.5S級數(shù)字式電度表,安裝于電量采集屏。10kV出現(xiàn)作為關口計量點,電度表采用1+0配置原則,采用0.2S級常規(guī)電度表;無功補償及站變,采用0.5S級常規(guī)電度表。
站內設置一臺電能量遠方終端設備,該設備以RS485串口方式采集全變電站的電量信息,向電能計量管理部門傳送信息,并通過協(xié)議轉換器接入站內MMS網絡。
3 設計中遇到問題及分析
3.1 合并單元與智能終端配置問題
依據(jù)國家電網公司通用設計規(guī)定,110kV變電站中,110kV側出線與分段(母聯(lián))合并單元單套配置,智能終端單套配置;110kV母線配置單套合并單元、智能終端;主變110kV、10kV進線合并單元雙套配置,智能終端單套配置。
本站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合并單元、智能終端配置做出以下優(yōu)化調整:
①110kV側出線與分段(母聯(lián))采用智能組件,同時具備合并單元智能終端功能,單套配置。
②110kV母線采用智能組件,按照母線段分別配置,且均具備并列功能。正常工作時,兩套裝置同時使用,輸出SV采樣值為相應母線段電壓,分別供給各段母線所帶間隔。這樣將有效避免一套智能組件故障時,站內全部保護設備均無法取到電壓采樣值的情況,提高了變電站運行的可靠性。
③為了滿足主變雙套保護的獨立性、可靠性,設計中未對主變110kV、35kV進線合并單元、智能終端配置做出調整;主變本體采用具有合并單元功能的智能組件,并且兼容本體保護功能。
3.2 主變本體智能組件接入網絡問題
主變本體智能組件是一個特殊的裝置,具備合并單元、智能終端、主變本體保護三臺裝置的功能。因此在本工程設計過程中有兩種思路,第一,主變本體智能組件直接接入站控層網絡;第二,主變智能組件接入過程層網絡,在過程層不配置網絡時,GOOSE報文點對點接入主變測控裝置,SV采樣值點對點接入主變保護裝置。
兩種思路比較:
①主變本體智能組件具備保護功能,可以看做保護裝置,并且有部分廠家可以使其兼容測控功能,這就使得主變本體智能組件更加接近于單獨的保護測控裝置,因此,其信息可以直接上傳至后臺。主變本體智能組件具備合并單元功能,而站控層網絡允許傳輸GOOSE、SV報文。
②主變本體智能組件作為合并單元和智能終端合一裝置,具備智能終端和合并單元的功能。而就現(xiàn)在的智能變電站來說,之所以配置智能組件等過程層設備,原因是國內現(xiàn)有的一次設備不能滿足智能站的要求,需要通過增加二次設備來彌補一次設備的不足。因此智能組件不能僅僅看做是光電轉換設備,而更重要的是應該將其看做是一次設備的一部分。從長遠來看,智能組件所具備的功能將會由一次設備實現(xiàn),所以不宜直接接入站控層網絡。而就現(xiàn)階段來說,智能變電站均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智能組件作為過程層設備,直接接入站控層網絡,有可能對站控層網絡穩(wěn)定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使得整個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管理不夠清晰明確。
通過綜合考慮,本站按照第二種思路,主變本體智能組件GOOSE報文點對點接入主變測控裝置,SV采樣值點對點接入主變保護裝置。
3.3 智能組件安裝位置選擇
本站合并單元與智能終端考慮安裝于就地位置,裝置安裝于就地位置主要由于以下幾點:
①本站按照常規(guī)配置,采用“合并單元+常規(guī)電流(電壓)互感器”方式,智能組件安裝于就地智能控制柜內,將有效的減少控制電纜的使用量,而且智能組件連線較短,不容易產生誤差。
②本站采用戶內GIS,智能組件安裝于智能控制柜內,配線及裝置安裝均由GIS廠家完成,減少了端子之間的轉接,使裝置的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
③智能組件安裝于就地位置,有效的減少了主控室內的屏位數(shù)量,減小了主控室面積[3]。
④智能組件雖然是二次設備,但實際上應該屬于一次設備的一部分,就地安裝顯得理所當然。
3.4 母線合并單元與其余間隔合并單元之間的協(xié)議
現(xiàn)階段,國內合并單元廠家常用的SV采樣值相互傳輸協(xié)議有兩種,一種是IEC61850-9-2協(xié)議,另一種是IEC60044-8協(xié)議[4]。由于國家電網公司的招標方式時常改變,經常出現(xiàn)各間隔合并單元廠家不一致的情況,有一些廠家的合并單元只能接收IEC61850-9-2協(xié)議的數(shù)據(jù),而有一些廠家的合并單元只能接收IEC60044-8協(xié)議的數(shù)據(jù)。智能變電站中,各間隔合并單元之間通常會有很多聯(lián)系光纜,因此,在設計聯(lián)絡會上,必須對其通信協(xié)議予以明確,有效避免現(xiàn)場調試時,出現(xiàn)無法通信的情況。本站智能組件均采用單一廠家產品,智能組件之間的SV采樣值相互傳輸協(xié)議均采用IEC60044-8協(xié)議,有效的避免了上述情況的發(fā)生。
4 結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到智能電網的建設中。雖然智能化變電站只是智能電網中的一部分,但是其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如今,大量的智能變電站正在建設中,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在不斷的涌現(xiàn)出來。只有不斷的解決難題,才能使智能變電站建設的更加完美,使智能化電網得到不斷的完善。本文只是對負荷終端智能變電站的二次系統(tǒng)展開了設計分析,對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要全面建設智能電網,還需要廣大電力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技術規(guī)范(Q/GDW Z414)[S].國家電網公司指導性技術文件,2010.
[2]劉振亞,國家電網公司110(66)kV-750kV智能變電站通用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3]陳曉捷,智能變電站合并單元布置方式探討[J].電力與電工2011,31(3):44-46.
[4]鄢志平,聶一雄,鄧志華.基于IEC 61850的合并單元與二次設備通信研究[J].高壓電器,2009,45(2):27-30.
作者簡介:
楊揚(1985-),男,河北石家莊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變電工程電氣二次設計工作。韓姝嫻(1988-),女,河北石家莊人,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