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華時報》記者,到《公益周刊》主編,再到現(xiàn)在蓋茨基金會的媒體顧問,郭鯤完成了從走近公益到成為一個公益人的“三級跳”。
郭鯤最早接觸公益是在2004年,當時有個乙肝病人網絡互助社區(qū),他們通過自發(fā)組織幫助乙肝病人和攜帶者進行醫(yī)療救助、反對歧視、生活互助。郭鯤說:“和他們混在一起,年輕和熱血被激發(fā)出來,開始寫一些反對乙肝歧視的報道,也開始接觸國內的NGO。”
2010年去香港學習,讓郭鯤的思想受到沖擊和轉變。利用與公募基金會合作的便利,設計出能讓普通人快樂參與的募款方式和公益活動,成了郭鯤理想化的模式。
2012年2月,結緣蓋茨基金會,郭鯤又有了另外一個看問題的視角。蓋茨來中國談起降低兒童出生死亡率的問題,描繪了更大的一個圖景。郭鯤發(fā)現(xiàn),他們在解決國家內部問題的同時,很愿意去試圖關注和解決全人類的問題。
郭鯤說:“其實這個目標并不難理解,簡單說就是通過全球人的努力為最貧困的人提供必要的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但國人更多的還是局限于自身。”
在郭鯤眼中,這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國家,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曾得益于很多國際組織的扶持援助。越來越多的國際公益組織撤出中國其實是一種信號,中國的公益領域也該站在更高的國際視野,去幫助其他更多需要幫助的國家。
2月17日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成立150周年紀念日。150年以來,該組織向全球數(shù)百萬人提供了救援,并改善了無數(shù)飽受武裝沖突侵害的人們的生活。
1863年2月17日,瑞士人亨利·杜南和其他四名瑞士公民在日內瓦創(chuàng)立了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1875年更名為現(xiàn)在的名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義組織之一,擁有近1.3萬名工作人員,在92個國家援助因武裝沖突和其他暴力局勢而深受苦難的人們。在當今的地區(qū)性沖突中,如敘利亞、馬里等地發(fā)生的武裝沖突中,都可以找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派出的人道主義救援者的身影。
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成立150周年之際,該組織主席彼得·毛雷爾在一份公告中表示,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現(xiàn)在更需要堅持其在人道活動的中立性、公正性和獨立性原則,同時尋求更好的方式,服務于處在危難之中的人們。
彼得·毛雷爾還強調,當前人道援助開展工作的環(huán)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包括使用新武器和新科技,武裝團體數(shù)量激增,難以接觸到需要援助的人群等。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需要不斷適應新型武裝沖突給人道主義活動帶來的諸多挑戰(zhàn)。
據(jù)環(huán)保部介紹,我國74個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城市,春節(jié)期間(2月9日至15日)平均達標天數(shù)比例僅54.7%,超標天數(shù)占比45.3%。PM2.5平均超標率為42.7%。環(huán)保部稱,不利氣象條件及煙花爆竹燃放,共同導致春節(jié)空氣質量下降。
除夕夜22時至次日2時,天津、石家莊、上海的PM2.5平均濃度較高,分別達到每立方米577微克、527微克和311微克,同時段北京的PM2.5濃度為267微克。
香港一環(huán)保團體自2月17日至3月2日在全港36個地點設置收集箱回收“利是封”(紅包),收回并整理后將派發(fā)給市民再度使用。
環(huán)保團體綠領行動表示,以香港每戶家庭平均使用90個利是封,推算港人每年使用1.8億個全新利是封,相當于砍伐9000棵樹木,造成很大浪費。綠領行動2010年開始推出“利是封回收重用大行動”,三年來累積收集了129萬個利是封,相等于少砍伐66棵樹及減少1.7萬公斤碳排放。該團體稱,2012年回收90萬個利是封,比前年多出2.5倍,說明港人回收意識加強。
法國國民議會(法國下議院)2月12日投票通過了允許同性戀結婚及收養(yǎng)子女的法案。國民議會全部577名議員中,568人參加了當天下午的投票。法案最終以329票贊成、229票反對、10票棄權的表決結果,獲得通過。
該法案文本的誕生,經歷了左右派議員十天共24場激烈辯論。這一文本也成為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討論時間最長的法案之一。根據(jù)法國法律規(guī)定,這項法案將于4月2日交由參議院投票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