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
譚震林一生,敢說敢做,個性鮮明。他講話作報告,很少請人“捉刀”,有著濃厚的“譚氏風味”,讓人耳目一新。
1942年11月,中共蘇中區(qū)黨委召開南坎會議,譚震林以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身份作“精兵簡政”的報告。親歷者康迪回憶:“整整一天,他不用講稿,從國際、國內(nèi)形勢,談到蘇中的工作。他還談到蘇聯(lián)紅軍打了一個大殲滅戰(zhàn),清清楚楚地講到俘虜、打死、打傷多少德軍,擊落多少架德軍飛機,繳獲多少坦克、大炮、輕重機槍、長槍、自動步槍、槍彈、手榴彈等一長串數(shù)字?!睍?,康迪等人與報紙核對,任何數(shù)字沒有偏差。
1957年,譚震林在湖南省攸縣進行民主辦社試點。新華社記者胡堅,用試探的口氣建議一些報告由秘書代寫。譚震林風趣地笑著說:“那不行,如果領(lǐng)導(dǎo)干部在會上照念秘書起草的稿子,那不成了傀儡?再說,人家寫的稿子,畢竟不全是自己的見解嘛!我看還是爭取自己寫報告好,這樣無非是辛苦點。”
一次,譚震林在基層考察,遇到一場報告會。臺上,一位干部正襟危坐,捧著稿子,念得磕磕巴巴。臺下,有的人打哈欠,有的人打瞌睡。譚震林火了,當場打斷,問道:“你的稿子是誰寫的?”被問者吞吞吐吐地說是別人替寫的?!澳墙裉焓悄惆l(fā)言啊,還是別人發(fā)言?”譚震林巡視了一圈會場,大聲說道:“官,越當越懶!講十幾分鐘的話,都要別人替寫。這不脫離實際才怪!今后你們要是再讓別人寫稿子,就是不稱職!”
曾在譚震林身邊工作過的于玲回憶道:“他從不拿稿子,只是在香煙紙上寫幾條提綱,可是作起報告來卻是滔滔不絕。他的報告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好文章。”
(蘇童摘自《新晚報》201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