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芝華
一、題材靈感的源泉
(1)飛行的概念
宮崎駿從小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家具以經(jīng)營“宮崎航空興學”為生,故此他從小就對于飛行產(chǎn)生了極大地興趣。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時??吹斤w行的概念反復出現(xiàn)。風之谷中娜烏西卡駕駛的玫威飛行器,天空之城漂浮的城市,龍貓中會飛行的龍貓巴士。這一概源自于宮崎駿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是一寶貴的感知和靈感。
飛行這一天馬行空的概念是有趣的,他脫離了地心的引力,一如人們掙脫世俗的束縛一般,可以無拘無束飛行美好的愿景。我想宮崎先生正是因為這點才喜歡上飛行,并且將其反復運用在自己的作品當中。
同時,飛行也是一種未來的概念。我們看到的許多美國大片中所描述的未來景象,也是各式的飛行體在空中穿行。唯獨不同的是,宮崎駿的作品中飛行的載體,并不如美國大片中那樣,都是些高科技的產(chǎn)物,相反是些簡單的工具,不受科技的束縛。給人最直接直升高天的飛翔感和令人揪心的墜落感。
(2)來自于崛田善衛(wèi)的影響
在宮崎駿的作品中,我們能很明顯地看到常以中世紀的歐洲出現(xiàn),而另一個概念——森林也反復出現(xiàn),這都深深受到了崛田善衛(wèi)的影響。崛田善衛(wèi)是日本平成年間謝世的大知識分子和偉大的修養(yǎng)家,他能自由操使數(shù)國語言,以及涉獵無數(shù)古典著作的能力,這一點令官崎深深傾倒。崛田善衛(wèi)曾長居歐洲,因此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描寫歐洲。宮崎駿的《俠盜魯邦三世:卡里奧斯城》、《風之谷》都滲入了崛田的文章思想。
另一個森林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在宮崎駿的很多作品看到,《龍貓》、《幽靈公主》的創(chuàng)作便是以森林為載體而創(chuàng)作。這一點不僅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了崛田善衛(wèi)的影響。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森林的龐大與重要性,崛田曾精辟的概括“森林,就像海洋——深,黑,是個恐怖的地方。”他暗示我們應當像克爾特人那樣保持對森林的敬畏,社會才能平衡的發(fā)展。
二、智慧與美貌并重的女性角色
在宮崎駿作品的人物設定中不難發(fā)現(xiàn),作品的主角都以女性為主,極大可能地贊美了女性的勇敢與智慧。在日本動漫中是不可缺少的描繪對象,宮崎駿作品中的女性主角單純而美好,正如他作品的風格一般,清新自然。這樣的人物設計與作品主題、風格是一致的,她們純真且充滿活力,亦如新生的嬰兒般可愛,探尋著這個復雜的世界。在她們看似單薄、若不經(jīng)風的身軀下又隱藏著一顆堅強而勇敢的心。如戰(zhàn)士般屹立在王蟲群前面的娜烏西卡;突破重重阻礙來到人類社會的波妞……她們真誠、善良、勇敢,這正是現(xiàn)代人所慢慢缺失的一面。宮崎駿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多面性的,例如《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他既是個純真美麗的少女,同時也是眾人眼中的異類,更甚者,她是拯救世界的女戰(zhàn)士。所以說宮崎駿設定的女性形象都是具有多重性的。
那么既然是要贊揚和歌頌女性,就不得不提到女性形象中最偉大的母親,但在他的作品中卻極少見到母親的身影。要么是像《龍貓》中母親因為生病不在場,要么是根本沒有提及母親。歌頌女性美,卻又沒有提及母親,這是矛盾的。其實宮崎駿已經(jīng)將母親這一形象提到了另一個高度,大地母親,水的母親,這些孕育萬物生靈的形象。也就是說,我們看宮崎駿的作品,是不能淺顯地只看表面的劇情,而是應該深究其中的各種角色、原由。
三、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意味
宮崎駿的作品有很多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存在,他的作品有很濃郁的日本風格在里面。我們在千與千尋中出現(xiàn)的異世界里面的八百方神的出現(xiàn),還有神仙沐浴的地方完全是日本傳統(tǒng)的概念。宮崎駿的作品風格是很明顯的,水彩一樣明亮的畫面,完全日式化的人物,很日本的場景,即使是人物生在中世紀的歐洲,身穿歐洲的服飾,也如日本國民一樣彬彬有禮,說話的氣勢和動作也是帶有日本式的。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xiàn),往往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傳統(tǒng)文化即是傳統(tǒng)思想的體現(xiàn),中國水墨畫表現(xiàn)的是思想,畫的是情懷;西方人也畫水墨畫,但完全是兩種樣子,我們看郎世寧的中國畫,完全是按照西方人的思維在畫,他們畫形,畫明暗關系,畫出來的中國畫像油畫一般。因此可以說是傳統(tǒng)文化在主宰作品。傳統(tǒng)文化就像是作品的精髓貫穿始終,使作品具有內(nèi)涵和可看性。
四、作品的內(nèi)涵寓意
在很多人看來,宮崎駿的作品都是些通俗易懂的故事,是天馬行空的童話傳說。其實深入探討和理解都是在反映和反思日益繁榮的社會所帶來的弊端和社會問題。例如水源污染問題。在作品《千與千尋》中,澡堂的客人由巨大的臭神變?yōu)楹哟ㄖ骱笏鶜埩粝碌睦憧煽闯?,宮崎駿對日益被污染的水源問題的擔憂。宮崎駿的作品情節(jié)是引人入勝的,但我們不能只淺顯地看故事本身例如作品《千與千尋》這部榮獲金熊獎殊榮的作品,從表面看他只是在講述一個勇敢的小女孩為救自己的父母經(jīng)歷重重艱險的故事。但如果只是看到這一層,那么它就只是一部具有商業(yè)性的娛樂片。其實宮崎駿的作品內(nèi)藏著看不見的落差。他的人物設定,每一個情節(jié)都是耐人尋味的。為什么大家都身著日本傳統(tǒng)服裝而只有湯婆婆一人是穿著維多利亞時代的衣服?為什么千尋的父母變成了豬而不是其他的動物?為什么小白也會來到這個世界?這些設定都是經(jīng)過精心揣摩而設計的。
五、宮崎駿作品的美學意義
具有鮮明特色的宮崎駿動畫作品,以其獨特的人文思想,人物設定,絢爛的色彩影響了一代的動畫。它是有別于歐美的動畫作品,在看似淺顯易懂的外表下隱藏著耐人尋味的社會問題。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真實的人性存在,里面的人物是多面性的,沒有單純的好壞之分。像是《懸崖上的金魚姬》中波妞的父親是好人壞人很難說清,海嘯的發(fā)生完全是因為他要找回出走的女兒,所以說他是個充滿父愛與擁有邪惡魔法的人。而在迪斯尼的動畫中,好就是好,壞就是壞,不如宮崎駿作品中的人物那樣立體。這使我們意識到我們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應當回歸到真實的人性當中去。
同時,他的作品美也是帶有指向性的,在美麗的童話背后都會暗藏著深刻的社會問題,例如水資源問題、森林減少的問題、人性缺失的問題等。宮崎駿的作品不能當做是一般的娛樂商業(yè)片來對待,這樣的作品是膚淺的。動漫作品如同繪畫藝術一樣,是在色彩、構(gòu)圖等的形式下表達作者的思想,他不僅僅是為了取樂大眾。作品的美不僅在于畫面美,也不僅在于情節(jié)的引人入勝,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才更是值得創(chuàng)作者探討和追求的一面。
六、結(jié)論
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以其獨特的方式打動了觀眾,明亮歡快的畫面,離奇的劇情,智慧與美貌并舉的主角。同時極具內(nèi)涵的和令人深思的體裁。這些使得他的作品完全打破了以往“動畫只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觀念,成為全民的動畫電影。他在作品中埋藏的伏筆與暗號,在重疊折縫中等待觀者去發(fā)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