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雅玲
一、 耐心傾聽巧引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毫不留情地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因為他們不能一針見血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師生之間的對話也就戛然而止。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想真正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就要有一種“耐心傾聽花開聲音”的心胸。例如,教學《云雀的心愿》一課的片段:
師:那河水為什么這么兇猛,云雀媽媽是怎么說的呢?
生:云雀媽媽嘆了一口氣:“唉,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森林水庫沒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會泛濫成災?!?/p>
師:“泛濫成災“是什么意思呢?關于“濫”字的意思有三種,你覺得在這兒應該選哪一種,為什么?(出示濫:①(江河湖泊的水)漫溢出來;②過度,沒有節(jié)制;③不切實際。)
生:應該選江河湖泊的水漫溢出來,因為課文中說“大河的水位很高”,水位很高說明水多,水多就會漫溢出來。
師:那漫溢出來就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能不能結合課文內(nèi)容來說一說。
生:就會淹沒下游的村莊。
生:水勢非常兇猛,才會沖垮河堤,淹沒村莊。這樣就造成了災害。
師:是呀,那誰能聯(lián)系課文第5自然段內(nèi)容來說一說“泛濫成災”的意思呢?
生:水位很高,漫溢出來,河水像脫韁的野馬,氣勢洶洶地咆哮著向下游沖去,沖垮了河堤,淹沒了村莊,造成了災害。
這樣的引導就是一種深層次的、有質(zhì)量的對話,更是方法的引領,這樣和學生對話,課堂就一定是靈動和豐滿的。
二、 抓住關鍵深追究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關鍵之處和學生進行深入的對話,不但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能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深刻而縝密。例如,教學《最佳路徑》一課的片段:
師:當格羅培斯到法國南部鄉(xiāng)間的葡萄園后,發(fā)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兩種不同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那位老太太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方法讓她的葡萄總是賣得最好。
師:你認為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生:我認為老太太的方法好,因為這樣讓別人自己采,就可以盡情地挑選最好的,最新鮮的,讓人有選擇的余地。
生:我認為老太太的方法好,因為這樣就可以讓人盡情享受摘葡萄的樂趣。這種方法很新奇,不同于一般,所以吸引人。
師:但是,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反正也無人看管,有沒有游人會不付錢就摘一籃葡萄走呢?
生:我認為不會有人干這樣的事,因為那么多人在,干這樣的事多不好意思呀!這樣就辜負了老太太的信任。
師:老太太對誰信任?信任什么?
生:對游人信任,信任他們會講誠信,不會做這樣的事。
師:這樣的信任,游人怎么知道,你們又怎么體會到的呢?
生:老太太讓所有人自己投5法郎,就是充分信任別人,所以大家就不能辜負她的信任。
師:可見,尊重和信任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和力量,它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尤其是感染人的心靈,它的力量是無限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只要能抓住最關鍵的地方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我們就會看到最絢麗的煙火。
三、 激發(fā)想象豐意蘊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也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這種能力,實現(xiàn)對話的高質(zhì)量,讓形象和意蘊共生、共豐。例如,教學《水上飛機》一課的片段:
師:這一段中哪一部分內(nèi)容的描寫給你的印象最深?
生:水上飛機迅速、平穩(wěn)起飛的過程描寫得很具體。
師:水上飛機是一下子就離開海面飛向天空的嗎?
生:不是,它有個滑行的過程,并且是漸漸離開海面的,非常平穩(wěn)。
師:請大家按照它起飛的過程,用上“漸漸”這個詞,邊想象邊用自己的話把水上飛機起飛的過程描述一下。
生:水上飛機要起飛了,它快速、平穩(wěn)地滑行起來,機身兩旁濺起雪白的浪花。水上飛機漸漸飛離海面,向遙遠的天邊飛去。
師:有平穩(wěn)的起飛就會有安全的降落,現(xiàn)在請大家根據(jù)水上飛機起飛的描寫,想象一下它降落時有哪些步驟?
生:它可能要先從天空慢慢降落到海面上,然后還要滑行,最終平穩(wěn)停留在海面上。
生:水上飛機從遙遠的天邊飛來,它降落在海面上,然后在海面上迅速滑行并且漸漸減慢速度,機身兩旁濺起雪白的浪花,最終平穩(wěn)地停住。
師:是的,現(xiàn)在我們也終于明白了,水上飛機確實不是像小海鷗說的那樣是掉到海里,而是安全地降落。
想象真正讓教師和學生的對話豐盈而靈動,想象就像那“春風”,吹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
四、 循著文理促思維
循著文本的思路引導學生理清脈絡,理解文本,學習行文的方法,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例如,教學《人類的“老師”》一課的片段:
師:為了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作者又是怎么寫的呢?讀一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一下科學家遇到了什么問題?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由于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jīng)常發(fā)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xiàn)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
師:面對這個問題,科學家從哪兒受到了啟示呢?
生:科學家從蜻蜓翅膀末端有一塊較厚的厚斑點,能防止顫抖這一現(xiàn)象,得到了啟示。
生:科學家吸取了教訓,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師:除了課文中的三個例子,你還知道哪些人類向自然界生物學習的例子,能否用自己的話仿照著來介紹一下?
這樣的一個過程,理清了文本脈絡,清晰了寫作思路,讓學生學習運用,就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循著文理,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引導學生經(jīng)歷歸納、傾吐、運用、反饋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作者單位:南京市下關區(qū)五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