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啟旺
在準備臺灣某家連鎖零售通路的內部訓練課程“供貨商管理”的講義時,仔細分析了臺灣的大型圖書連鎖零售通路,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關聯(lián)性,市場占有率高的前幾大圖書零售通路,都有強大的營銷企劃部門,舉辦的營銷活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
有一些營銷活動是商展宣傳,的確能為公司創(chuàng)造業(yè)績,然而,有一些卻只是砸錢做形象,根本賺不了錢,還得付出龐大的成本開銷。為什么有些通路愿意花大錢進行營銷企劃,舉辦許多沒有實質業(yè)績的宣傳活動?
例如,誠品信義店的生活風格書區(qū),每周五下午會推出烹飪活動,每次這樣的活動來人不過百人左右,圖書銷售也不會因此而大幅飆升。就算真的飆升,恐怕還是不敷成本。
誠品敦南店為何要舉辦誠品講堂?收費真的能夠支付舉辦演講的成本嗎?更別說多年以來,誠品一直砸大錢辦誠品好讀,推行誠品選書?
博客來為什么推出一檔又一檔的書展促銷活動?他們每周花人力編寫,固定推出博客來選書、書市快訊、BookPost、專門讀書店……推出大量的營銷宣傳活動。
(永和頂溪)小小書房、(淡水)有河Book、(臺中)東海書苑、(嘉義)洪雅書房等獨立書店,為何推出一檔又一檔與閱讀有關的藝文、演講、書展活動?
從B2c的角度來看,書店營銷企劃舉辦各種活動,能夠召聚消費者前來自家的商場參加活動,人潮來了,購物的機會就增加了。話雖如此,但是有些活動明顯無法聚集人潮,還得花大錢。
若從B2B的角度看,或許能找到很不一樣的答案。
當合作的供貨商在自家的商場舉辦的活動越多,通路與供貨商雙方人員互動是否越頻繁?人都是情感的動物,當互動的機會增加,彼此之間的情誼也一定會增加,特別是這樣的商業(yè)互動能夠替公司創(chuàng)造業(yè)績時,更是恨不得能夠多一些與對方合作的機會,形成一套良性正向的循環(huán)。
大量的促銷商展活動的背后,是雙方工作人員大量互動下的結果。這些合作與互動所建立的默契,一起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是別人無可取代的差異化,是競爭激烈的零售通路與其他通路進行區(qū)分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當供貨商最后也都認同通路推出的營銷宣傳活動,成為這些零售通路的死忠支持者時,所賺得的聲譽資本,將能為公司賺進后續(xù)的無限可能。
公司的營銷企劃部門舉辦大量的活動,不只為公司賺業(yè)績、賺名聲,還能為公司做好供貨商管理,賺取供貨商的認同與支持。
商業(yè)促銷與營銷活動的舉辦,也是供貨商管理的一環(huán),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手。通路商多多舉辦營銷或商業(yè)促銷活動,對于供貨商管理,至少能達到以下三點功能:
(1)商展促銷活動數(shù)量增加,與供貨商互動往來頻繁,彼此的工作人員因著互動的增加而培養(yǎng)出其他供貨商無法取代的革命情感。
(2)透過商展促銷活動,傳遞零售通路商的價值理念、品牌訴求,爭取供貨商的配合、認同、支持。
(3)透過商展促銷活動,向供貨商展現(xiàn)通路的實力。好比在對供貨商說,只要你跟著我做活動,業(yè)績保準錯不了。能賺錢,誰不樂意?
以誠品為例,誠品品牌形象的打造與建立,除了店面裝潢呈現(xiàn)的誠品式美學風格外,其實最主要靠的是大量的營銷企劃活動與文案的累積,一點一滴滲透進消費者的潛意識,培養(yǎng)出驚人的忠誠度。
從供貨商管理的角度來看,從誠品好讀、誠品講堂、誠品選書,到誠品的各種演講、書展活動,無一不在爭取消費者的青睞與認同,其實也是在爭取出版人的青睞與認同。當出版同業(yè)認同誠品書店是臺灣實體圖書零售通路的第一把交椅時,自然更樂意和誠品合作推出各項促銷與書展活動,更樂意給誠品特殊折扣或特殊產(chǎn)品(如誠品獨家封面),而誠品也回饋給供貨商登上誠品好讀與誠品選書的機會。
無獨有偶,博客來,金石堂網(wǎng)絡書店快速崛起的同時,營銷活動也的確大幅增加了。因此,別小看了營銷企劃部門對公司進行供貨商管理的幫助,營銷企劃部門表面上只是在為公司花錢卻無法實際賺錢,但營銷企劃所規(guī)劃的活動,為公司所建構的品牌意識,贏得的不只是消費者的認同和青睞,還有自己的商業(yè)合作伙伴。
無論大型連鎖書店,網(wǎng)絡書店,還是小巧精致的獨立書店,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圖書零售通路市場上存活下來。必須增強營銷企劃的能力,一方面透過企劃案的推廣鎖定自己的目標讀者,一方面也透過活動的發(fā)想與執(zhí)行同供貨商建立穩(wěn)健的合作關系,使自己成為對方無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穩(wěn)穩(wěn)綁住供貨商的人和心,成為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