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約翰·巴勒斯辯證的自然散文觀

      2013-04-29 00:44:03張建國
      鄱陽湖學刊 2013年5期
      關鍵詞:生態(tài)批評約翰

      [摘 要]約翰·巴勒斯是美國著名的博物學家、自然散文作家兼批評家,他在基本的散文觀以及自然散文觀方面都有獨到的建樹。他闡述的一些普通文學理念,實際上也是他基本的散文觀。更為重要的是,他闡明了自然散文體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為自然散文確立了文學性、科學性、教育性三條規(guī)范。他倡導的觀察大自然的理念,把敏銳的自然科學觀察與融入型的生態(tài)審美欣賞相結合。這些不乏辯證性的散文觀是美國散文理論的奇葩,更是美國自然散文健康發(fā)展和持續(xù)繁榮的堅實基礎。隨著生態(tài)思潮的日益壯大,巴勒斯的散文觀將會對未來全球的自然散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約翰·巴勒斯;自然散文觀;生態(tài)批評

      [中圖分類號]I713.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3)05-0098-07

      [作者簡介]張建國(1967—),男,河南澠池人,鄭州大學英美文學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英美散文、生態(tài)批評研究。(河南鄭州 45000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美國當代科學散文的生態(tài)批評”(13BWW046)、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生態(tài)視角下美國世紀之交自然散文三大家研究”(2012-JD-031)的階段性成果。

      約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1837—1921)是美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和自然散文作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28部作品中有27部是散文集,這些散文大多描寫鳥類、花草和鄉(xiāng)間景象,還包括一些文學散論和自然沉思等。巴勒斯生前已獲得了很高聲譽,美國有兩項以他命名的自然散文獎——約翰·巴勒斯獎章(獎勵自然散文著作)和約翰·巴勒斯自然散文獎(獎勵單篇自然散文),還有11所以他命名的學校。他被譽為“繼愛默生、梭羅兩位超驗主義大師之后偉大的自然散文作家”。①

      巴勒斯同時也是一位罕見的對散文尤其是自然散文創(chuàng)作進行反思的美國散文作家,被視作“文學批評家”,②“確立了自然散文的寫作標準”。③他與散文有關的散論主要收集在《室內研究》(Indoor Studies,1889)、《文學價值》(Literary Values,1902)兩部散文集中,此外,還有一些收集在他其他的散文集中。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和理念對美國散文尤其是自然散文這一體裁的確立和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本文擬審視巴勒斯的文學散論所闡發(fā)的散文觀。

      一、文學理念大旗下的散文觀

      在六十余載的筆耕生涯中,巴勒斯始終是位隨筆作家,在文學批評方面也是如此——他大力倡導個性化、隨筆式的批評風格。除了對惠特曼有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外,他對包括散文在內的其他文學問題都沒有系統(tǒng)的探討,即使是他的普通文學理念,也大都蘊涵在他針對時弊而寫的文學散論中。不過,他闡述普通文學理念時,舉的例子多半來自散文領域,而且,他先后數(shù)次專門評說的作家,除了惠特曼(M. Whitman)以外全都是散文作家,尤其是自然散文作家,如愛默生(R. W. Emerson)、梭羅(H. D. Thoreau)、吉爾伯特·懷特等。也就是說,他主要以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為依托建構其文學理念,然后運用這些理念去評說散文作家,因此,巴勒斯闡述的普通文學理念,實際上也是他基本的散文觀。

      19世紀70年代,針對歐美文藝界出現(xiàn)的形式主義時弊,巴勒斯認為,文學作品的內容是第一位的,包括散文在內的文學作品要成為優(yōu)秀、永恒的作品,首要條件是表現(xiàn)最基本的人性,并體現(xiàn)作者本真、完善的個性,而不是“文字的和技藝性的成就”④之類的純文學因素。他說:“文學會因非文學因素的衰竭而死亡?!雹葸@里的“非文學因素”就是作品的內容。但他同時強調,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不可分,文學之美的前提和必備條件是作者內在的人格力量,這種力量自然地表露出來,就形成了獨特的風格,產(chǎn)生了美。正如自然景象之美是在自然力的不斷作用下所形成的自然存在物固有的整體效果,而不是附加上去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美是作者的內在力量自然而然地形諸于文字本身所呈現(xiàn)的整體效果,也不是刻意加上去的。在他看來,最優(yōu)秀文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類似自然存在物的產(chǎn)生過程,是一種直覺性的噴涌而出,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整體性的、毫無保留的坦露,而不是刻意的、精選式的、不全面的表達。他說,坦露作者個性的作品“也許很很平凡,但卻有活力”,“充滿個人魅力”,“人類永遠都不愿擯棄之”。⑥他贊同并重申“風格即人”的觀點,①引用了蒙田“我寫的這一切……是在坦露我自己”的話。②他倡導風格的多樣化,在他看來,人的個性各不相同,所以文學作品的風格也應千差萬別。

      在文學的內容和形式以及作者的能動性等問題上,巴勒斯的理念具有辯證性。他強調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不可分,但并非要否認作品的審美屬性,否認作者的能動性,要作者做被動的記錄員。他在短篇隨筆《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中指出,真正的藝術家“需要嚴格忠于大自然,忠于事實,但同樣需要自己的心靈與想象”。③就是說,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既要忠于現(xiàn)實,又要高于現(xiàn)實——體現(xiàn)作者的個性,融入作者獨特的情感和想象。而有個性、融入情感和想象的作品,就是有風格、有詩意或美感的作品。他質問道:“為什么一定要說左拉比霍桑技高一籌呢?”④顯然,他反對以左拉為代表的自然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肯定作者的能動性;不過,這種能動性是作者在主動接觸相關創(chuàng)作素材時自然地融入自己獨特的情感與想象,并在恰當?shù)乇磉_相關內容時自然地流露出風格和審美屬性,而不是去刻意追求華麗風格等純文學因素。巴勒斯并不反對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追求,他反對的是作者刻意地追求形式美,是言之無物的所謂“純文學”作品。他在《純文學》一文中明確指出:“文學因素——諸如風格、作者的學養(yǎng)、幻想等等,不應被譏諷,除非它們是作品所體現(xiàn)的唯一因素。”⑤他對英國唯美主義的代表性作家沃爾特·佩特(Walter Pater)的作品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讀佩特的散文,往往使人感到嚴重不適,其作品彌漫的全是對風格的渴求。”⑥

      巴勒斯提倡平易、樸素、自然、明晰、形象的語言,提倡親切、坦誠的筆調。他主張從大眾化語言中汲取營養(yǎng):“人們的日常話語常常充滿文學可采用的語言。普通的白話中包含的詞和短語比任何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都要好,而且要多得多?!雹咚澷p樸素自然的語言風格:“我想,正如人們到頭來還是喜歡便衣、隨意態(tài)度和簡樸生活,他們最終還是喜歡樸實無華的文學作品。隨著年齡增加,我們愈加喜愛真誠和真實。作者對風格本身想得越少,我們會越喜歡?!雹嗨麡O其重視語言的明晰性,認為“它是文學的重要優(yōu)點之一。如果語言不明晰,如果我們讀起來如看暗色玻璃,如果有一點點的模糊不清或晦澀難懂,這樣的作品就不可救藥”。⑨他反對抽象說教,主張通過形象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會相關意思:“藝術對惡行不指責,只描繪;它不力主改革,只給我們展現(xiàn)改革者……說教者的功夫在于挑選和排除,藝術家的功夫在于包涵和對照?!雹馑瞥缧跽Z隨筆作者那樣的親切、坦誠筆調:“名副其實的作家總是與讀者建立一種親密的私人關系。他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沒有絲毫遮掩;他的一切都體現(xiàn)在他的言辭中,讀者似乎能觸摸到他,讀者的心靈與其心靈息息相通。”{11}懷特的《塞耳彭自然史》(The Natural His torg of Selborne)充分體現(xiàn)了這些語言特色,這無疑是巴勒斯對其贊譽不絕的原因之一。在巴勒斯看來,該部作品中的“每一封信似乎是單為你一個人寫的私人信件,向你傾訴你最近剛剛探望過的田野里和小路旁出現(xiàn)的新情況”。①就是說,懷特把讀者當成了摯友,用親切、坦誠的筆調,用樸素、自然、明晰、形象的語言,生動、清晰、真切地描繪出了英國的田園景象,令讀者感到所描述的景象歷歷在目,有如身臨其境。

      二、自然散文本體論——釀蜜論

      巴勒斯總結以前自然散文作家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先后寫了《科學與文學》(1889)、《自然的文學處理》(1905)和《文學與科學》(1916)三篇隨筆,在承認科學與文學有區(qū)別的前提下,闡述了用文學手法處理科學題材的必要性和限度,說明了自然散文這一體裁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為該體裁確立了規(guī)范。

      巴勒斯認為,科學與文學存在區(qū)別,但兩者的結合是必要的,其成功的典范是自然的文學處理——用審美的或詩意化的方式表現(xiàn)自然題材??茖W的主要價值是增進準確的知識,文學的主要價值是愉悅和提高人的境界;科學家對待大自然的方法是分析式的,文學家處理自然事實的方法是“綜合式的”,②保持自然存在物原有的狀態(tài)和生機??茖W對自然物的描述體現(xiàn)的是分析和認知的興趣,這一興趣不是大眾所共有的;文學對自然物的描寫所激發(fā)和培養(yǎng)的是喜愛或贊美之情,或是敬畏或恐懼之情,這樣的情感是所有人共有的。為了使自然科學走近大眾,為了使大眾在了解自然知識的同時得到審美愉悅,提高道德境界與精神境界,就要使科學文學化——在表述科學知識時融入作者個人的情感和想象。他說:“在融入情感、訴諸心靈和想象之前,科學宛如無生命的、無機的物質;當融入了此類因素而被轉化之后,它就成了文學?!雹鬯J為,達爾文的所有著作是對文學界產(chǎn)生最大裨益的科學作品,原因就在于,這些著作“具有人情化和些許詩意的一面”④;而“使洪堡特的‘自然觀和‘科學旅行記魅力不減的因素,與其說是其具有的純科學性,不如說是其體現(xiàn)了良好的文學性”。⑤他引用并闡釋柯勒律治的話,為在西方受到歧視的散文正名:“柯勒律治說,詩歌的真正對立面不是散文,而是科學,此言具永恒價值。用化學和物理方法,用準確的知識去分析評估自然與生命,我們看到是一個世界;像詩人那樣,或像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人那樣去看自然和生命,我們會看到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雹抟簿褪钦f,散文,包括自然散文,也可具有詩意,也可以成為文學。這樣,巴勒斯就闡明了自然散文成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巴勒斯在其第一部自然散文集《醒來的森林》(Wake-Robin)1895年版的序言中,用蜜蜂釀蜜的比喻,形象、貼切地說明了自然散文作家(文學博物學家)在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以及自然散文的文學性和科學性的辯證關系。他說,蜜蜂在從百花中采集的瓊漿里加入自己分泌的蟻酸而釀成蜜,蜂蜜既不是作為其原材料的花兒瓊漿,更不是蜜蜂憑空釀出來的東西;同樣,文學博物學家賦予自然史事實以自己的個性,但是,“文學博物學家對事實不是隨意進行改造的;事實是其賴以生存的植物”。①就是說,自然散文是自然科學知識融入作者個性的產(chǎn)物,它要以科學的自然知識為基礎,但既不是自然知識的簡單堆積,也不是作者隨意發(fā)揮的產(chǎn)物。后來,他在數(shù)篇隨筆中多次運用蜜蜂釀蜜的比喻,來說明自然散文的創(chuàng)作訣竅,同時總不忘強調自然散文作品涉及的自然知識的科學性。

      一定程度上由于巴勒斯的引領,到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自然散文在美國出現(xiàn)了繁榮的局面,自然散文作品頗為暢銷,自然散文作家不斷涌現(xiàn)。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種不健康的傾向:以恩斯特·湯姆普森·西頓(Ernest Thompson Seton)和小威廉·朗(William Long)為代表的一些作家在描寫動物時,要么想象力發(fā)揮得太過分,要么根據(jù)道聽途說,所寫的散文作品幾乎成了寓言或童話——其中的動物具有人類才有的特征和能力。對此,一向謙和的巴勒斯挺身而出,于1903年5月在《大西洋月刊》上發(fā)表了《真假自然史》一文,嚴厲批評這類對鳥獸嚴重脫離客觀事實的描寫,堅決捍衛(wèi)自然散文(或文學自然史)的科學性。巴勒斯批駁說,西頓往往為了文學效果歪曲自然事實:“西頓先生用大寫字母寫道,他講述的故事是真的,正是這一強調性的宣誓,才使有識之士為之汗顏。他的故事是傳奇,這倒是真的,具有藝術效果,這也是真的,頗能激起青年讀者的興趣,這肯定是真的;但要說是不是真的自然史,他的故事肯定不是?!雹谠诎屠账箍磥恚鎸嵭曰蚩茖W性不是動物寓言或動物小說(如杰克·倫敦的一些動物小說)的必要規(guī)范,但卻是自然散文或文學自然史的必要規(guī)范之一,違反了這一規(guī)范,自然散文作品勢必誤導青少年讀者乃至大眾對自然的認識;西頓和朗等人的錯誤在于,他們一方面言之鑿鑿地聲稱自己對自然物的描寫是真實的,實際上卻加入了許多道聽途說或想象出來的成份。后來,時任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也加入了捍衛(wèi)自然散文之科學性的運動。通過二人的努力,自然散文的科學性規(guī)范在美國被牢固地確立下來。

      巴勒斯在闡述自然散文的文學性和科學性規(guī)范及其辯證關系時,實際上也涉及其第三個規(guī)范——教育性,即對讀者的積極影響。自然散文的文學性可以激發(fā)廣大讀者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愛心,使更多的人能以審美的態(tài)度去欣賞大自然,并從中獲得自然知識和啟迪,從而提高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自然散文的科學性可以確保其不誤導廣大讀者,以便使讀者所獲得的自然知識是正確的,所獲得的啟迪是有益的,所達到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是高潔的。在《文學與科學》一文中,他再次強調創(chuàng)作自然散文時對自然知識進行“文學處理”的限度,并且指出其意義:“我所說的文學處理,并非要隨意地對待事實,而是要通過處理,使讀者對其有生動的和充滿想象的認識——體驗到其審美價值和益智價值?!雹圻@不僅表明了巴勒斯自然散文創(chuàng)作觀的辯證性,而且體現(xiàn)了這一辯證的創(chuàng)作觀包涵著另一個規(guī)范:教育性——既使讀者以審美態(tài)度對待大自然,又使讀者以科學態(tài)度認識大自然。

      三、自然散文作家修養(yǎng)論——觀察論

      巴勒斯非常注重觀察大自然的藝術,先后寫了《銳利的眼睛》(1879)、《敞亮的觀望地》(1886)、《觀物藝術》(1908)三篇隨筆,其中蘊含的理念對提高美國自然散文作家觀察大自然的修養(yǎng)無疑具有重要影響。巴勒斯自稱“文學博物學家”①,但他反對像一般的博物學家那樣在室內研究和描述動植物標本,而是主張到戶外去觀察和欣賞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物。正如他倡導文學要描寫“最普通的人性和最平常的事件”,②他尤其主張自然散文作家不應長途跋涉,去獵尋大自然中的奇觀,而要觀察和描寫身邊最普通的自然景象。而要在普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常人發(fā)現(xiàn)不了的自然現(xiàn)象,觀察者需要有非凡的觀察力和領悟力。巴勒斯寫道,懷特、梭羅、奧杜邦等作家觀察自然明察秋毫,似乎比普通人多了幾只眼睛,這類多出的眼睛“并非外在眼睛,而是內在眼睛”。他接著解釋道:“無論何時,只要我們的觀察超越了事物第一眼看上去所呈現(xiàn)的總體特征或輪廓,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抓住了這一面具所掩飾的特殊細節(jié)和特有標志,我們就多出了一只眼睛??茖W賦予我們新的視覺力量。無論何時,只要你學會了區(qū)分鳥兒、植物或一個國家的地理特征,你仿佛就增加了新的、比較敏銳的眼睛。當然,人們一定要不僅僅是敏銳地觀察,而且是正確地理解所見之物?!雹劬褪钦f,優(yōu)秀的自然觀察者不僅要透過自然表象敏銳地發(fā)現(xiàn)特定自然存在物與眾不同的本質性特征,而且要正確理解這些特征,從而辨別和解釋貌似平凡或雷同的自然萬象,只有這樣,自然散文作家才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自然真相,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準備具有科學性的新穎素材。

      巴勒斯認為,觀察自然最好的地方是自己的家鄉(xiāng)。他說:“棲居于自己的家園,才能最大程度地領悟大自然;她在異鄉(xiāng)客和旅行者眼里只能是異鄉(xiāng)客和旅行者。一個人棲居的地方,在某種意義上必將成為自身難以割舍的一部分;他已把自身播撒進這一地方,他的心緒與情感與該地息息相關;他的所有感官連著天邊內的所有存在物:砍任何一棵樹,他都會流血,毀任何一座山,他都會疼痛。”④就是說,觀察者從身心兩方面都融入自己家園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觀察起來就可以從容不迫,從而可以真正熟悉并認清其中的自然物的真諦。到陌生環(huán)境中去觀察,不僅觀察者難有足夠長的觀察時間,而且,被觀察者往往像帶上面具一樣,不會向陌生的觀察者顯露其真面目。更重要的是,人身處家園還會意識到自己與其他自然萬物都是同一個大家庭中感情相依、血脈相連的成員,或都是同一有機整體的一部分。他明確指出:“這一家園情感,這種大自然的家園化,對觀察者具有重要意義……這是讓觀察者潛入大自然劇場幕后的秘密通道,也是吉爾伯特·懷特之魅力和梭羅《瓦爾登湖》之魅力的源泉之一?!雹菀簿褪钦f,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觀察大自然,以大自然的普通一員和關愛者的身份去觀察大自然,觀察者的思維和情感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不僅可以使觀察者認清大自然的真諦,而且可以使其對觀察到的自然真相充滿情感,從而為創(chuàng)作出既有科學性又富感染力的自然散文奠定基礎。

      在巴勒斯看來,喜愛是觀察自然萬物的關鍵,而科學可以增進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他指出:“喜愛使觀察者的眼睛、耳朵、觸覺都變得敏銳;使其腳快、手穩(wěn),使其無視濕冷天氣。我們喜愛做的一般都能做好。僅僅知道如何觀察是不夠的,它只是成功的一半。喜愛觀看是成功的另一半……。”⑥他認識到,科學使現(xiàn)代西方人不再懼怕大自然,進而使他們對大自然的愛成為可能,使他們能更好地觀察大自然:“前現(xiàn)代時期,人們用恐懼和迷信的眼光看自然,現(xiàn)代人則用同情和愛之眼光看自然。因而現(xiàn)代人看得更仔細,更準確;科學使現(xiàn)代人的眼光沉著而明亮?!彼又f:“對于匆匆穿越大地的旅行者來說,所有農場和農家看起來千篇一律,但對在該地出生和成長的人來說,情況卻大相徑庭!他們可以看到溜過匆忙眼神的景觀,這些景觀對他們本地人來說,充滿了無窮的意味?!雹僖驗楸镜厝藧蹜偌亦l(xiāng),和家鄉(xiāng)融成了一體,對本地的田園景觀有關愛之心,所以觀看得格外仔細。這樣,巴勒斯就為其在家鄉(xiāng)附近觀察自然萬物的理念提供了更有說服力的理由。他還說,理想觀察者“也有發(fā)現(xiàn)狐貍、野兔、遷徙水禽的眼神兒,但他們是用愛的目光,而不是用謀殺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這些鳥獸的”。②顯然,他力倡的理想觀察,既是敏銳的自然科學觀察,又是融入其中的、平等的、關愛式的生態(tài)審美欣賞。

      總之,巴勒斯在基本的散文觀以及自然散文觀方面,都有獨到的建樹。他闡述的一些普通文學理念即是其基本的散文觀。他認為,文學作品的內容是第一位的,文學要表現(xiàn)最基本的人性,體現(xiàn)作者本真、完善的個性,同時又主張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猶如自然存在物一樣不可分。他倡導文學風格的多樣化,同時出于自己的個性,又提倡平易、樸素、自然、明晰、形象的語言,提倡親切、誠懇的筆調。他在散文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共性和個性等問題上的觀念無疑是辯證的。更為重要的是,他明確提出科學要與文學相結合,并闡明了自然散文體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用蜜蜂釀蜜的比喻,形象地闡述了自然散文的文學性和科學性的基本規(guī)范及其辯證關系,同時認為自然散文還應具有教育性這一規(guī)范。此外,他倡導的觀察大自然的理念,既是敏銳的自然科學觀察,又是融入性的生態(tài)審美欣賞,顯然也具有辯證性。他主張,自然散文作家要到戶外去觀察和欣賞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物,尤其是要觀察和描寫身邊最普通的自然景象,為此,自然散文作家要有科學家那樣的非凡觀察力和領悟能力。他認為,觀察自然最好的地方是自己情感相依的家鄉(xiāng),喜愛是觀察萬物的關鍵,科學可以增進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在美國文學史上,散文處于邊緣位置,在生態(tài)批評開始重視對自然散文的研究之前,對散文及其創(chuàng)作的理論反思始終屬鳳毛麟角。可以說,巴勒斯在其稀有的對散文的反思中所蘊含的上述這些不乏辯證性的散文觀,是美國散文理論的奇葩,更是美國自然散文的健康發(fā)展和持續(xù)繁榮的堅實基礎。隨著生態(tài)思潮的日益壯大,巴勒斯的散文觀將會對未來全球自然散文(生態(tài)散文的精粹)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王俊暐

      猜你喜歡
      生態(tài)批評約翰
      約翰·紐伯瑞:兒童文學之父
      約翰·科林斯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26
      Count Them Tomorrow Morning
      解讀《白鯨》中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tài)主義的對抗
      讀者的不同思維
      科馬克?麥卡錫西部小說的生態(tài)批評解讀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態(tài)意蘊
      文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8:46:41
      從生態(tài)批評視角解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態(tài)觀
      新電源
      讓孩子買單
      拉萨市| 南岸区| 五华县| 方山县| 成武县| 昆明市| 军事| 临江市| 阳东县| 桃园县| 邯郸市| 星子县| 澄城县| 广河县| 屯留县| 肇东市| 湖口县| 兰考县| 谢通门县| 竹北市| 武隆县| 平顺县| 大姚县| 深圳市| 霍山县| 建平县| 永济市| 商南县| 蒙山县| 平潭县| 富锦市| 香港| 佛山市| 天台县| 开鲁县| 林芝县| 新邵县| 图们市| 呈贡县| 遵义县| 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