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2013年4月9日 晴
也可能受按“方”取藥,照“單”點菜的影響,有不少人也是照“單”讀書。他們認為“書單”上列的書都是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最有用的書籍,殊不知列單人列出的“書單”也受各種條件和個人愛好的限制,不一定對任何人在任何時期都適用,所以照“單”讀書的辦法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
其實,就是列單人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列的“書單”適合自己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英國20世紀著名小說家和戲劇家毛姆就曾經(jīng)為自己列了一大串書目,這里既包括英國文學,也包括美國文學和歐陸文學??芍^是樣樣俱全,面面俱到了。但毛姆自己也認為,“雖然,閱讀這些書使我更覺富足,沒有讀過這些書,我一定不會成為今天的我,但我仍然請求你:如果你讀了之后,覺得它們不合胃口,那么,請就此擱下,除非你能真正享受它們,否則毫無用處”。
真是一語道破天機。讀自己不感興趣的書,是不會有什么收獲也根本讀不下去的。俄國19世紀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也曾經(jīng)列出一份自己從童年到五十歲時所讀書籍的“書單”,但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明確指出,這份清單僅供參考,堅決不要出版,“因為它很不全面”。
讀書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不可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因為讀書既受知識水平的限制,又受讀書目的的影響,還參雜個人的喜歡和愛好,不可能天下所有人都同讀幾本書同念幾篇文。就是同一個人,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和所處的地位的不同或變動,讀書的內(nèi)容或種類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應(yīng)考時所讀的書與參加工作后所讀的書,肯定是不一樣的;經(jīng)理所讀的書與公務(wù)員所讀的書也不應(yīng)該完全相同;寫文章向媒體投稿與純消遣所讀的書更是相差甚遠,凡此種種,都告訴我們,不要被名人所列的“書單”所左右,要根據(jù)自己的喜歡和愛好,選自己有興趣的書感興趣的書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書讀下去,并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徽省阜陽市潁河西路260號金地小區(qū)南65號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