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子蘭
喇嘛寺既是廟名也是地名,后來經(jīng)過一個不知名網(wǎng)友的更正,叫做“官田村”。我有幸在2008年3月份的一天,去了那里的一個朋友家做客。所寫都是地震前的印象。
官田村在理縣“營盤街”后面的半山腰上,新修的公路一直通到廟門口。廟門不大,呈紫紅色已顯陳舊,土筑的圍墻上幾珠衰草在寒風中簌簌抖動。走進廟門,精美華麗的建筑赫然撲入眼內(nèi),在鉛塵不染的蒼穹下,獨立、孤傲。紅、黃、藍三種顏色,耀眼地涂繪在木柱和墻上。墻上分別畫有怒目圓睜的四大天王和天堂、地獄、人間的輪回圖。宗教方面我是白癡,更不明白這漢族的四大天王和這藏傳佛教有何淵源,并且在這里充當了看守大殿的門神。
大殿后面還有一座樓宇,很高大壯觀。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喇嘛端坐在那里,任陽光撲滿他灰白的短發(fā)和瘦削的肩頭。他居高臨下,用余光不屑地瞟了我一眼,高貴地享受著他溫暖的陽光。
樓宇后面,圓形的山頭是金黃的,那不是土質(zhì)的顏色,是陽光照射的結(jié)果。五彩喇嘛旗簌簌作響。十多幢農(nóng)舍散落在廟的周圍,沒有狗吠,沒有雞叫,也聽不見山雀婉轉(zhuǎn)的鳴唱。四周是那么的空遼寂靜,一種很模糊很混沌的感覺在四周彌漫。太陽和光的照射是那么的強烈,景物是那么的透晰明亮。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維,確信沒有走進三維交叉的幻象中,而是實實在在地站在喇嘛寺青石板鋪就的場院上。
喇嘛寺又名寶殿寺,喇嘛寺只不過是當?shù)厝说乃缀?。始建于清乾隆四年?739),為當時雜谷腦土司蒼旺所建。初建規(guī)模宏大,占地20余畝,1935毀于戰(zhàn)火。這場戰(zhàn)火的根源,忌諱莫深,不便說明倒是當?shù)卮迕窠o我說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jié)和情形。也許多年以后,歷史才會說出它真實的一面。現(xiàn)存的喇嘛寺是1939年的喇嘛及地方人士集資重建,規(guī)模已不及原樣。1985年至1990年間,寶殿寺進行了維修,才有了今天的模樣。全寺占地面積2944平方米。寺廟外墻全部用白堊土敷刷,大殿巍然屹立寺中心,氣勢雄偉、輝煌壯觀;現(xiàn)存壁畫多處,且畫工筆法流暢,工藝精巧,顏色鮮艷。用麻石條砌成的11步臺階的兩旁,有遺留的石獅子各一個;當年供喇嘛們熬茶用的鑄鐵大鍋直徑有兩米,高兩米,頗為壯觀?!按藦R其風范與印度寺廟建筑類似”,這個說法沒有可行的鑒證,我也不敢認同,不過的確與加絨及安多地區(qū)的寺廟有所區(qū)別。廟的左側(cè)山上有一水晶洞,據(jù)說洞頂有閃閃發(fā)亮的礦石。
三個穿絳紅色喇嘛服的僧人在寬大的場地邊做著什么。我的朋友招呼其中一個比較年輕的,他走過來,我們寒暄了幾句,他帶我們走進了他的僧房。不大的僧房收拾的整潔、利落。特別是那小床上折疊的被子有棱有角,絲紋不亂,像是訓練有素的戰(zhàn)士的營房。
僧人叫射朗乓,理縣本地人,11歲進寺廟。先在這里當了八年的小和尚,后到西藏學習佛理七年,還到北京學習了兩年。五年前回到本寺,成了寺里最有學問的喇嘛。誰家有需要超度的亡靈,家屬都是請他去。
射朗乓聽我朋友說想對丈夫的老爸好,可是一看到他老爸那神態(tài),那說話的語氣,再回想他老爸以前對她的種種不是,那想孝敬的心就蕩然無存了。為此她感到很苦惱,她想請射朗乓?guī)退_導一下,是不是遠離他老爸才好?
她是把射朗乓當神父在懺悔,因為她幾年前就在讀《圣經(jīng)》。這“洋教”和這個偏僻的幾乎被人遺忘的喇嘛廟和這個喇嘛有關系嗎?我啞然失笑,也很欣賞朋友那像天空一樣明凈的心。
射朗乓沒有正面回答她的話,那略帶孩子氣的臉,微笑地講了有關釋迦牟尼的故事?!昂茉缫郧?,釋迦牟尼還是凈飯國王子悉達多,迫于父母要他結(jié)婚的壓力,來到覺善王的國家比武招親。人們灌醉一只大象,讓前來招親的人和大象比武,誰制服了大象便可娶到覺善王的公主耶輸陀羅。比武的人各懷心思,有想公主美貌的,有想公主豐富嫁妝的。王子的表弟當仁不讓,拽住已經(jīng)喝醉了的大象鼻子撂倒在地。釋迦牟尼見到這情景,很難受。他向大象走去,攙扶起淚流滿面的大象。因為它的遭遇是人為的。它跪下前蹄,接受釋迦牟尼的撫摸。十六歲的釋迦牟尼不是用武力,而是用他的慈悲馴服了它。所以你不要刻意去躲避你老公的父親,你待他應該像自己的親身父親一樣”。
看似對朋友的一息話,卻讓我這局外人怦然心動。在面對很多化解不了的問題時,我們是否可以做到心平氣和?
和射朗乓聊得很多,也很寬。從人際到生態(tài),從過去到今天。說到這個寺廟的時候,他找出一本名為《羌戎考察記》的書給我看,說里面有喇嘛寺過去的照片和介紹。
這是一本較厚的書。封面上印著《羌戎考察記》幾個大字,中間是一個面貌清秀純真無邪的嘉絨少女的照片。她頭上搭著黑色繡花頭帕,頭帕用粗黑的辮子盤住,辮子上一圈珊瑚瑪瑙珠子,高高地成弧形頂在頭上??瓷先シ浅8哔F、漂亮。這樣的裝束和頭飾,我以為已經(jīng)消失絕跡,其實不然。在我第二次去那里參加一個老人的生日壽宴時,看到了這樣裝扮的婦女。只是那些珍貴的珊瑚瑪瑙換成了現(xiàn)代的塑料、玻璃之類的材料。經(jīng)過70年的巨大變化,它能延續(xù)傳承到今天,的確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幸事。
愛書的人,對書都有一種敏感。從封面和書名,我斷定這是一本很有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書。于是就從射朗乓那里借回趙妹家去看,說好明天一定還他。看得出他對這本書是很喜愛的。
一個下午,我沒有看完。是夜,滿天星斗格外璀璨,夜的靜謐,猶如陷入了宇宙的黑洞。這就是離開城市感受的空靈,遠離文明感受的靈魂的飛升么?北斗星在朋友家門前大皂角樹冠頂上的夜空中閃爍,我不由唱起了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首歌:“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
當時那些下鄉(xiāng)的知青最愛唱它。有一次,我看見幾個女生在唱這首歌的時候,唱著唱著就哭了起來。我不明白她們?yōu)槭裁匆?,那時候的我是多么羨慕她們啊。這一段無知的心靈旅程,回想起來很令人神往??墒恰肚既挚疾煊洝返淖髡咔f學本先生,卻在那個年代里備受折磨。
首先,我們來看看作者的經(jīng)歷和背景吧。
莊學本(1909-1984),1909出生于上海。從25歲開始畢生致力于西部的民族考察和民族攝影,是我國著名的攝影大師,于1984年去世?!肚既挚疾煊洝肥?934年他被國民黨政府護送班禪大師回藏專使行署聘為攝影師時,在前往青海果洛途中,由都江堰到馬爾康這一段,對羌族和嘉絨藏族的人文考察記。
本來那天晚上我就想把這本書看完,好在第二天還給射朗乓,可是燈光離我太遠,而且會影響兩位女伴的睡眠,于是作罷,只好第二天再看。
第二天上午,朋友家的院子裝滿了金黃的陽光,畫眉啾啾,白云悠悠。我在這海拔3千米,遠離塵囂的靜謐之處一口氣看完了這本73年前人類學的力作。它主要精彩的篇幅都用在了理縣,而且作者本人莊學本先生還在喇嘛寺住了很長一段時間,書中記載了喇嘛寺大量的事跡、人物和照片,其中最珍貴的一張照片,應該是那張以一座塔作背景的照片——一級級的石梯,石梯上承載著一座呈圓形的碩大白塔。白塔層層向上,又一層層回收,直到頂部,藍天下,頂部黃金造型,栩栩生輝。每層周圍都有很多道門,加起來共108道,極美極壯觀??上v史是留不住的,這座修繕多年,用條石作基層的亞洲第二塔,現(xiàn)在只是一個土丘。
我迎著蕭索的風,走向那個土丘,只見一大堆原本是塔基的石料,堆在一家人的院中,那石料全是人工鑿出來的,長方形,一個規(guī)格。上面條條鑿痕,還那樣新鮮,一點也不顯陳舊,它的故事和那些歸入泥土的人物,那些背影,那些話語,那些裊裊的炊煙,那些馬茶的香味,那些馱腳漢的吆喝聲一起都在這堆石料中活了過來。再仔細搜尋過去,發(fā)現(xiàn)好幾家的墻都是用的這種石料砌成。這讓我訝然,神的意志,宗教的威嚴,在現(xiàn)代人的意識里已經(jīng)蕩然無存,很多人對白塔的記憶表示了模糊和冷淡。讓我更感興趣的是書中寫到的眾多人物。比如說封面上那個吹口弦的美麗少女,那個和作者陪伴同行的楊姓當?shù)匾?,他們也許都不在了,但那些人情世俗,留給我們的人文材料卻是豐滿的。
責任編校: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