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海外工作的爸爸,孩子兩歲。我知道,2?3歲是孩子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刻,但我每年只能見孩子3到4次。我父母和妻子一起帶兒子,他只跟他們親。每次回到家,兒子都不認識我,剛混熟叫我“爸爸”了,我又不得不離開。這讓我失落、愧疚又無助,該怎么辦呢?
愛沒有距離,教育更沒有距離。就算天天守在孩子身邊,如果沒有健康的教育和滿滿的愛,孩子也不會健康成長。有的父母時刻陪在孩子身邊,孩子上學后天天接送甚至陪讀,但是,如此事無巨細的陪伴是有私心的。如果換不來孩子成績優(yōu)異,父母可能就會責難孩子。試問,這樣的父母,孩子會喜歡嗎?所以,父母之于子女,關鍵不在父母花多長時間陪孩子,而是“你能給他什么”。
不能時刻陪在孩子身邊,可以定時在網(wǎng)上和孩子視頻。雖然孩子還小,不能完整地表達思想,但不時在電腦上跟他親近的父親,一定會留存在他記憶里。當你回家時,他不會不知道你是誰。網(wǎng)上交流還有一個好處:時間久了,孩子會形成條件反射,到時間就想和爸爸說話。同時,讓妻子做做輔助工作,經(jīng)常對孩子講講你:爸爸的工作是什么,爸爸為什么不能天天陪他,爸爸其實很愛他,等等。這樣既保證了你與孩子的關系,也讓你與愛人的育兒觀念保持一致,還能補償你們夫妻長期分離的遺憾。你還可以定期給孩子和妻子寫信、寄小禮物,你妻子肯定很喜歡這種方式,也能好好地轉(zhuǎn)達你對孩子的愛。記?。簮蹧]有距離,不用心才是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