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大醉俠
筆架山下天國神橋
撰文 大醉俠
提及關外咽喉重鎮(zhèn)錦州那一片海上風景,最值得流連的莫過于道教圣地筆架山。傳說當年有個屢試不第的窮秀才趙誠,被迫上山砍柴維持生計,遇到了游戲人間的神仙鐵拐李。趙誠的樸實善良打動了鐵拐李,于是,鐵拐李送給他一支神筆和一只筆架,祝他未來投考能有好運氣。誰知這支神筆和筆架被同窗張操盜去。翌年趙誠再度落第,而張操則仗神筆護佑做了新科狀元。
狀元張操回鄉(xiāng)省親,趙誠因當眾大呼“我是張操的好朋友”,被張操的侍衛(wèi)認為直呼新科狀元的大名,有辱朝廷,將其五花大綁。趙誠拼命叫喊,狼心狗肺的張操卻不肯前來解救。人群中的鐵拐李得知張操惡行,惱火贈與趙誠的寶物卻令張操這種小人得了便宜。為避免品行不端的張操從此為官、禍國殃民,鐵拐李收走了張操身邊的神筆和筆架,并將筆架拋出。筆架飛向官轎,越長越高,最終長成一座大山,將不義之徒張操壓在山下。如今當筆架山前有山風刮來時,豎耳細聽,似仍隱約聽到一種奇怪的哭聲,當?shù)厝藗冋f那是張操的嗚咽聲。這一哭已是持續(xù)千百年,想來做惡徒最終的報應也真不是好受的。
筆架山上
不過,孤懸海外的筆架山除了有傳說故事賦予的神奇外形,最讓人稱奇的特殊之處,當屬與大陸一線相連卻時隱時現(xiàn)的那座天國神橋了。所謂“天國神橋”,是一條從海岸到筆架山之間天然形成的砂石路,這條路長度不足2千米,低潮時高出海灘,平坦徑直地把大陸和海上的筆架山連在一起,堪稱神工鬼斧,天下一絕。當?shù)厝朔Q之為“天橋”。關于筆架山前這座天橋的成因,按照演繹一點的說法系,七仙女下凡沐浴遺落在此的一條裙帶所化;于是人們來這里,步行天橋走上筆架山,大概多少也能沾些仙女們的“仙氣”吧!
而實際上,從科學的角度予以解釋,這座天橋應該是在兩側海水的波浪作用下筑就的一道天然連島砂壩。其間有一條潮汐沖擊而成的連接海島與陸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稱“天橋”。由于筆架山的特殊位置,相當于突入在海灣中的一座分水嶺,每當潮水襲向岸邊時,被筆架山阻擋,向兩側分流,然后形成兩股分別繞筆架山而走的海流,最后又在筆架山近岸一側匯合。兩股潮水對撞合攏,每次隨浪帶來的一些諸如石頭、貝殼、砂粒等沉落在此,久而久之,漸漸堆積成這一奇特景觀。每當落潮時,海水便慢慢地向兩邊退去,通道便像一條蜿蜒的蛟龍浮現(xiàn)海中;潮水落盡,“天橋”便完全顯露出來,直通大筆架山。游人可沿此段砂石路登島上山。每當漲潮,海水又從兩邊向“天橋”夾擊而來,“天橋”在海浪中漸漸變窄,直至完全隱去。天橋隨潮汐的漲落而時隱時現(xiàn),堪稱佳景奇觀。
早年間,這條天然形成的筆架山天橋在低潮時是與筆架山完全連通的,但近年來這一奇觀卻因當?shù)亟洕l(fā)展中的海岸變化,而出現(xiàn)了遺憾的“折腰”現(xiàn)象。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筆架山后兩股對撞的海流似乎出現(xiàn)了較明顯的勢力不均,天橋開始受到異常沖刷,目前中部有一段已經很難露出水面,除偶爾較大落潮外,這段路只能趟水走過。
如此遺憾的景象,令筆架山一側同期所建的錦州港飽受指責。從海岸動力學的角度來說,1989年竣工的錦州港,其引堤位于筆架山的西側,頂端距筆架山只有70米,這無疑使被筆架山分流后本應從西側繞山而過的海流受到阻滯,于是天橋西部海灣潮流減弱,天橋東面浪大潮猛,導致海水漲潮時東潮壓倒西潮,潮水從東面越過橋面,補入橋西海灣,也在此過程中把橋面上的砂石大量帶走。據(jù)當?shù)厝酥v,這十幾年來,筆架山天橋至少被削掉1米多高,漸漸變成了水下隱橋,當年令人嘆為觀止的奇景正慢慢湮滅。由此看來,人類經濟生活中對自然的改變,真的會成為蠶食美景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