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淺予
1
胡適去英國時,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停戰(zhàn)紀念日。紀念方式是撞鐘,聽到鐘聲的人要停下手頭的工作,靜默一分鐘。
胡適看到一個油漆匠正提著油漆桶登梯子上墻,這時鐘聲響起,油漆匠一手扶著梯子,一手提著油漆桶,停在梯子中間,低頭默禱。過了一分鐘,他才提著油漆桶,繼續(xù)工作。
這種不欺暗室的自覺,讓胡適震驚。
2
1886年,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法國送給美國一件珍貴的禮物——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落成40多年后的一天,美國一位劇作家乘直升機看到了“女神”的全貌,他清楚地看到了雕刻精美的女神像,就連她頭飾的做工都十分精美,沒有絲毫瑕疵。
在建造自由女神像時,雕刻家不會想到幾十年后人類會發(fā)明直升機,可他們并沒有因當時的人們看不到就忽視了對自由女神像頭頂?shù)牡窨獭?/p>
這種不因當時條件的局限而欺瞞世人的做法,讓這位劇作家震驚。
3
猶太人有一條規(guī)定:不準在安息日用手來摘水果。
這條規(guī)定對于大人來說不是問題,但小孩執(zhí)行起來就有了難度,于是一到安息日大人就把水果藏了起來。小孩饞了,便跑進離家不遠的叢林中。這兒到處是水果,當然,都是野果子。野果好啊,新鮮,不用花錢,味道嘛那就別提了,一提就流口水。
但野果也是水果。為了不違反規(guī)定,小孩們互相踩著肩膀,站到樹下,伸著脖子,把果子直接吃進嘴里。
這種行為看似自欺實則仍是不欺——不準用手摘水果,可沒說不準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