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洋
王立軍從今年2月6日私自進入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到9月17日在成都中院受審,在速戰(zhàn)速決的法律程序下,結束了他過山車式的傳奇故事。12月17日出版的《南都周刊》以《起底王立軍》為題,從打黑、治警、文宣、專業(yè)技術成名史以及語言藝術等七個方面(原文稱“維度”),部分展示了他從警從政二十八年的人生軌跡。
如果我們不是僅僅為了滿足好奇心,或許可以從《起底王立軍》中,看到當今中國那些值得警醒的地方。限于篇幅,我這里談一點王立軍給中國一些大學的教訓。
據(jù)報道,王立軍的屬下除了稱呼他“敬愛的立軍局長”,還稱呼他“王立軍教授”。王于2008年1月當選為遼寧錦州市副市長,五個月后調(diào)往重慶。在錦州,他開始了向“學者型局長”的轉(zhuǎn)變。辦公室書架上以法醫(yī)、刑偵類書籍為主,透露著學者的氣息。在此之前,他通過了遼寧省中專自學教育考試,又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習了兩年,獲得了成人高教大專文憑。他被聘為遼寧警官高等??茖W校特聘教授時,大專還未結業(yè)。在鐵嶺任公安局長期間,參加了為期一年的美國加州大學MBA遠程教育,這是他的第一個MBA學位,并于2003年被聘為中國刑警學院碩導?!懊绹又荽髮W”簡稱CAU,2002年被方舟子發(fā)文稱是一所靠招收中國官員發(fā)財?shù)摹翱巳R登大學”。2004年9月,他參加了東北財大EMBA在職學習,三個月后,錦州市公安局與東北財大MBA學院攜手成立社會心理研究室,王任主任,并獲得人生的第二個MBA學位。2007年,王就讀于大連海事大學的博士,當年7月,被聘為該校法碩研究生導師。四個月后,吉林大學法學院與錦州市局共建教學實踐基地,王又被聘為該校兼職教授、碩導,后來又成為博導。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直到入獄,他的博士也沒畢業(yè),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如果在天有靈,不知道對他的這位中國門生有何感想?
無巧不成書。2011年11月13日下午,尼爾·伍德到達重慶走向自己的不歸路時,王立軍正陪同北大一位領導參觀重慶市局。當天,這位領導稱贊“立軍副市長真是全才”,并盛情邀請王到北大任客座教授。稍后幾天,王被聘為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此時,王已是二十九所國內(nèi)外大學、研究中心的兼職教授、碩導、博導、主席等。
中國古代講“學而優(yōu)則仕”。當今中國一些地方,一些大學,更加推崇“仕而優(yōu)則學”。學術、技術職稱似乎是官員予取予得的囊中之物。大學非大樓之謂也,亦非大師之謂也,乃大官之謂也。大學出大官,大官出大學。官員級別提升,學歷、文憑隨著發(fā)展。王立軍走出了一條官場與學界聯(lián)姻的“學術道路”,在這條路上走得順風順水的卻絕非他一人。過去做學問還有個“板凳要坐十年冷”,官學不是做學問,大概坐一年冷板凳都耐不住。大學這么辦下去,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何年能夠到達呢?王立軍給中國大學的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大學不要以為誰官大誰學問就大,做官與做學問是兩碼事。當然,大學如果能夠舉一反三,明白不是誰官大誰就代表真理,那么就有希望辦成一所真正的大學了。
【原載2012年12月18日《北京晚報·北京論語》標題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