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 等
@徐靜蕾:2012年我讀的書當中,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學的比較多,最近也開始讀一些當代文學作品,其中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陳巨來寫的《安持人物瑣憶》。他在書里信筆寫來晚清和民國時期文人的逸聞趣事,用詞文白夾雜,即便是八卦之事,寫得也格外文雅,簡直顛覆了我對傳統(tǒng)的認知,讓我感覺耳目一新。
@陸川:我這一年里,有一本書從未讀完卻始終惦記,那就是吳思先生的《隱蔽的秩序》。說它如何能深度治愈史氓和史盲,在這個反智時代,可能反而會毀了這書,但是它確實閃爍著思考的光芒,讀來每每有清風拂面之感。
@吳秀波:我讀《金剛經(jīng)》有兩三年了,最初是因為害怕坐飛機,朋友送了本給我作“壓驚讀物”。我現(xiàn)在坐飛機也還是會害怕,但好在我已意識到恐懼和喜悅一樣都是我的一部分,要學著認知并接受?!督饎偨?jīng)》中通篇都是佛陀和弟子的對話,讀的過程就像是和朋友聊天,聊完總能看見自己。我都不記得買過多少本《金剛經(jīng)》,在書包、旅行箱甚至是家里的某個角落我都會放上一本,隨手拿起來看,每一遍看感受都有所不同。
@劉瑜:在辛亥革命問題上,我們的頭腦里塞滿了各種定見:“資產(chǎn)階級軟弱性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軍閥時代民不聊生”“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家”……袁偉時先生在《昨天的中國》一書里通過扎實的史料分析和敏銳的問題意識重新梳理了辛亥革命的重大問題,將我們腦中根深蒂固的成見連根拔起。也許他的觀點未必正確,但會給我們的慣性思維打上個問號。讀這本書你的最大收益可能是讓思想離開定見,恢復活潑和開放。
@姬十三:2012年我把《學習之道》當成學習方法論反復看了三遍。它的作者喬?!ぞS茨金9歲即獲全美象棋錦標賽冠軍,之后在全美象棋冠軍賽中八次奪魁。20歲左右,他從象棋轉(zhuǎn)戰(zhàn)太極拳,如今已是世界頂級太極拳大師。但他說:“我最擅長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極,而是學習之道?!彼眠@本書系統(tǒng)講述了他的“學習之道”。
@薛兆豐:桑德爾《金錢不能買什么: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一書列舉大量花錢買商品、服務甚至特權(quán)的例子。他認為,這種交易對因資源有限而付不起錢的人不公平。但試想,如果賺來的錢,什么優(yōu)先權(quán)都買不到,那掙錢何用?因資源總是稀缺,一個不“認錢”的社會,它就不得不“認人”。在那里,出身、學歷、信仰、黨派、性別等有關(guān)“人”的因素就變得格外重要,也就是說歧視將更嚴重。人類曾試過連貨幣都取消的社會,結(jié)果那才是地獄。
@安豬:如果你正領(lǐng)導一個小創(chuàng)業(yè)團隊,那么埃里克·萊斯《精益創(chuàng)業(yè)》這本書是你的必讀書。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方法是封閉式的,公司內(nèi)部研發(fā),直到產(chǎn)品投入市場那刻才與消費者見面,這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失敗的可能性也更高?!毒鎰?chuàng)業(yè)》借鑒“精益生產(chǎn)”的理念,提倡企業(yè)進行“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簡的原型產(chǎn)品,然后在不斷的試驗和學習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chǎn)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并迭代優(yōu)化產(chǎn)品,靈活調(diào)整方向。我現(xiàn)在在做的一公斤盒子項目也使用了相同的方法論。
@斯偉江:在《人的本性與命運》中,尼布爾從基督教教義出發(fā),認為人要依靠上帝才能完成救贖。如果人執(zhí)意驕傲,認為自己能力無限,甚至想要代替上帝,罪就會產(chǎn)生。尤其當個人的驕傲和群體的驕傲結(jié)合在一起時,將產(chǎn)生難以想象的罪惡。讀此書讓我想起中國“文革”,因領(lǐng)導人的驕傲,企圖改造人性,群眾也自以為可改造人性,結(jié)果是大破壞。
@龔琳娜:最初買柴靜的《看見》,是因為這書很紅,我于是也跟風買了本,結(jié)果一看就非常喜歡。柴靜以記者身份去客觀記錄的這些故事,讓我們真的看到了不同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命狀態(tài),并且她在書里用的是一種充滿人情味但不煽情的筆觸去平鋪直敘地描寫,讀來有一種特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