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軒
1976年柴靜出生在山西臨汾,15歲的時候她到湖南長沙讀大學,會計專業(yè)。柴靜有一個做主持人的夢想。她毛遂自薦給當?shù)匾粋€很著名的電臺節(jié)目主持年輕人正是刺頭,央視評論部副主任陳虻第一次見柴靜時,翹著腿問:“你對新聞的什么感興趣???”柴靜也翹著腿回答:“新聞背后的人?!标愹涤X得這丫頭挺有個性??刹耢o進了《東方時空》的《時空連線》就傻眼了。她對主流新聞話語非常陌生,評論不會寫,坐在桌旁干瞪眼。白巖松看著她挺可憐,就遞給她一張紙,是他寫好的串場詞。這張紙柴靜后來一直珍藏著。
在北京無依無靠,也沒什么朋友,受了委屈只能自己承擔。柴靜也挺拗,這么打退堂鼓很不甘心。通常情況下,她一周要做六期節(jié)目,意味著每天都要在演播室,兩期策劃必須自己合成、送審。有時常常做到深夜兩三點鐘。但越來越被觀眾和領(lǐng)導認可,讓柴靜獲得了大大的滿足。
可讓柴靜遺憾的是,坐在直播間里播新聞,和前往采訪一線完全是兩碼事,她那股倔勁又犯了,這不是她真正需要的新聞。朋友都覺得柴靜是不是有問題,放著能露臉又舒服的主持人不干,非得跑什么現(xiàn)場!可柴靜就是去了,到《新聞調(diào)查》的第三天,北京公布非典疫情。制片人張潔打電話問她:“想不想做一期非典的節(jié)目?”柴靜一聽,來了精神,毫不猶豫答應。她格外珍惜這次機會。掛斷電話又不放心,恐怕張潔反悔,又發(fā)去短信“請戰(zhàn)”,張潔未回。她又追去電話:“我什么時候參加?”制片人說:“在開會?!辈耢o從家一路跑到會議室。此時,中國“非典”肆掠,成為全民話題。《北京“非典”阻擊戰(zhàn)》的拍攝,給柴靜帶來第一份榮譽,她被評為“2003年中國記者風云人物”。
在不斷地給自己找麻煩中,柴靜向夢想跨越了一大步。
書香寄語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帶著點執(zhí)著,帶著點倔強,帶著點堅定,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一路狂奔起來吧!看,成功就在前方,正滿面笑容地朝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