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19時30分左右,王菲新浪微博發(fā)文:“這一世,夫妻緣盡至此。我還好,你也保重?!本W友疑似其與李亞鵬離婚的感言。一場因為“明星婚變”而起的新聞大戰(zhàn),讓不少媒體、網站祭出“搶獨家”招數(shù)。
9月13日晚,王菲從新疆坐飛機回京,得知王菲的飛機將于23點前后降落的消息后,超過100名記者蜂擁至首都機場。王菲從首都機場回家途中,有記者一路驅車緊跟。其間,記者車輛兩度將王菲的座駕逼停。在拍到了王菲在車內的清晰圖片后,記者們才主動讓路,讓王菲回家。一家網站獲得
了“王菲在車內流淚”的“獨家新聞”照片。這種看似“敬業(yè)”實則丟分的報道方式,引來公眾對新聞報道底線的反思。猶記得當年王菲生子被娛記們圍觀時,有“資深狗仔”、知名娛樂記者宣布出于人道考慮不拍攝照片,這種放棄贏得了各方支持。相形之下,前者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稱“逼停王菲座駕:無德且違法”。令人寬慰的是,該事件發(fā)生翌日,成功搶到獨家的某媒體發(fā)布微博,為“截停并過度拍攝”及審稿不嚴致歉。
【素材分析】媒體應有良知和底線。雖說公眾人物的隱私范圍要小于普通人,向媒體讓渡一部分隱私權是國際通例,但明星也是公民,其最基本的隱私權同樣受到法律保護。采取強制方式拍攝新聞圖片,顯然逾越了采訪權的合理邊界,不僅有違職業(yè)道德,也在事實上給當事人造成了傷害,這是一種缺失了媒體良知的“新聞暴力”。
【速用名言】
1.幸災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2.道德的損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毡拘≌f家 芥川龍之介
【適用話題】1.底線;2.職業(yè)道德;3.尊重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