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立
一個正常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頭腦應(yīng)該是清醒的,但也往往有甚多糊涂的時候。
一個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清醒的,但也總免不了會常常犯糊涂。
清醒地活著,是健康的,快樂的;糊涂地活著,是不健康、不正常的。
清醒一世的人,不多;糊涂一世的人,不少;許多人就是在有時清醒有時糊涂中過日子。
清醒與糊涂,可以左右一個人的言行,影響一個人的取舍,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活得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價值。
所謂清醒,就是明確行走的方向,清楚腳下的道路,知道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能適宜得當?shù)亟尤舜铮瑧?yīng)時妥當?shù)剞k事處世。反之,就是糊涂。
不過,清醒與糊涂往往也并非那么界限分明,有時不可能看得一清二白,一下子分得一清二楚。
有時候,明明自以為很清醒,卻恰恰是在犯糊涂;有時候,別人看著是在犯糊涂,可實際上卻是很清醒。
有時候,大清醒就是大糊涂,大糊涂就是大清醒。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你說諸葛亮是大清醒還是大糊涂?
“難得糊涂”,鄭板橋曾題之座右,奉為圭臬。你說他是真糊涂還是假糊涂?
應(yīng)該記住的是:該清醒的時候必須清醒,該糊涂的時候可以糊涂。“不癡不聾,不做阿翁”,即是也;忘記年齡,忘記官位,忘記恩怨,亦是也;不求名利,不計得失,不比高低,不較錙銖,猶亦是也。
還應(yīng)記住的是:無論處事待物、對人對己,都有必要做到大事清醒,小事糊涂;大節(jié)清醒,小節(jié)糊涂。偉人亦有言:“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贝酥^“大事不糊涂”,應(yīng)是人生之寶典,更是從政之經(jīng)典。
但是,許多人之所以犯錯誤,受挫折,遭厄運,乃至斷送人生,恰恰是該清醒的時候不清醒,該糊涂的時候不糊涂。
世上人,固然有很多是在清醒地活著,但也有相當多的人卻是在糊涂地活著。有的人甚至是天天都在糊里糊涂過日子,一輩子都在糊里糊涂混人生,最后是糊里糊涂上西天。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一輩子都在渾渾噩噩、糊糊涂涂地活著;最痛苦的,是自以為很清醒,卻辦了很多糊涂事,留下了終生的遺憾;最可悲的,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個人要活得清醒,保持清醒,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智慧,需要經(jīng)歷,需要受挫,需要付出代價。人們往往在碰了釘子,跌了跤,遭到禍患,甚至受到懲罰時,才會變得聰明一些,才能逐漸清醒過來。
近日,接到一老友發(fā)來的短信,很有趣,很省人,曰:“人生何時最清醒?天災降臨后;東窗事發(fā)后;大禍臨頭后;重病纏身后;遭受重挫后;退休閑暇后;蹲監(jiān)坐牢后;彌留返陽后。何時最糊涂?春風得意時;來錢容易時;得權(quán)專橫時;貪戀美色時;便宜得占時;牽羊順手時;老年癡呆時。”雖然不乏調(diào)侃,有失偏頗,卻也甚為適世有理。
古人云:“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比酥圆磺逍眩负?,就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誘惑太多,人的私心貪欲又難于抑制。
無數(shù)讓人悔恨、教人慨嘆、令人扼腕的教訓都說明,私念使人糊涂,貪婪使人糊涂,永不滿足的欲求讓人糊涂。正所謂“心盲腦不清,一時害一生?!?/p>
無數(shù)讓人景仰、教人感動、令人奮發(fā)的事例也說明,高尚的信仰讓人清醒,正直的人格讓人清醒,無貪欲私求的品德讓人清醒。正所謂“心正腦不亂,無求品自高?!?/p>
世人啊,請想一想清醒與糊涂的理兒,處理好清醒與糊涂的事兒。
【原載2013年3月28日《北京日報·雜文》】
題圖 / 局長練字 / 佚 名
楊洪立
一個正常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頭腦應(yīng)該是清醒的,但也往往有甚多糊涂的時候。
一個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清醒的,但也總免不了會常常犯糊涂。
清醒地活著,是健康的,快樂的;糊涂地活著,是不健康、不正常的。
清醒一世的人,不多;糊涂一世的人,不少;許多人就是在有時清醒有時糊涂中過日子。
清醒與糊涂,可以左右一個人的言行,影響一個人的取舍,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活得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價值。
所謂清醒,就是明確行走的方向,清楚腳下的道路,知道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能適宜得當?shù)亟尤舜铮瑧?yīng)時妥當?shù)剞k事處世。反之,就是糊涂。
不過,清醒與糊涂往往也并非那么界限分明,有時不可能看得一清二白,一下子分得一清二楚。
有時候,明明自以為很清醒,卻恰恰是在犯糊涂;有時候,別人看著是在犯糊涂,可實際上卻是很清醒。
有時候,大清醒就是大糊涂,大糊涂就是大清醒。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蹦阏f諸葛亮是大清醒還是大糊涂?
“難得糊涂”,鄭板橋曾題之座右,奉為圭臬。你說他是真糊涂還是假糊涂?
應(yīng)該記住的是:該清醒的時候必須清醒,該糊涂的時候可以糊涂?!安话V不聾,不做阿翁”,即是也;忘記年齡,忘記官位,忘記恩怨,亦是也;不求名利,不計得失,不比高低,不較錙銖,猶亦是也。
還應(yīng)記住的是:無論處事待物、對人對己,都有必要做到大事清醒,小事糊涂;大節(jié)清醒,小節(jié)糊涂。偉人亦有言:“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贝酥^“大事不糊涂”,應(yīng)是人生之寶典,更是從政之經(jīng)典。
但是,許多人之所以犯錯誤,受挫折,遭厄運,乃至斷送人生,恰恰是該清醒的時候不清醒,該糊涂的時候不糊涂。
世上人,固然有很多是在清醒地活著,但也有相當多的人卻是在糊涂地活著。有的人甚至是天天都在糊里糊涂過日子,一輩子都在糊里糊涂混人生,最后是糊里糊涂上西天。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一輩子都在渾渾噩噩、糊糊涂涂地活著;最痛苦的,是自以為很清醒,卻辦了很多糊涂事,留下了終生的遺憾;最可悲的,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個人要活得清醒,保持清醒,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智慧,需要經(jīng)歷,需要受挫,需要付出代價。人們往往在碰了釘子,跌了跤,遭到禍患,甚至受到懲罰時,才會變得聰明一些,才能逐漸清醒過來。
近日,接到一老友發(fā)來的短信,很有趣,很省人,曰:“人生何時最清醒?天災降臨后;東窗事發(fā)后;大禍臨頭后;重病纏身后;遭受重挫后;退休閑暇后;蹲監(jiān)坐牢后;彌留返陽后。何時最糊涂?春風得意時;來錢容易時;得權(quán)專橫時;貪戀美色時;便宜得占時;牽羊順手時;老年癡呆時。”雖然不乏調(diào)侃,有失偏頗,卻也甚為適世有理。
古人云:“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比酥圆磺逍眩负?,就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誘惑太多,人的私心貪欲又難于抑制。
無數(shù)讓人悔恨、教人慨嘆、令人扼腕的教訓都說明,私念使人糊涂,貪婪使人糊涂,永不滿足的欲求讓人糊涂。正所謂“心盲腦不清,一時害一生。”
無數(shù)讓人景仰、教人感動、令人奮發(fā)的事例也說明,高尚的信仰讓人清醒,正直的人格讓人清醒,無貪欲私求的品德讓人清醒。正所謂“心正腦不亂,無求品自高?!?/p>
世人啊,請想一想清醒與糊涂的理兒,處理好清醒與糊涂的事兒。
【原載2013年3月28日《北京日報·雜文》】
題圖 / 局長練字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