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指(趾)甲對普通人來說,也許是小事一樁,但對于糖友而言,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引起嚴重的后果。輕者,引起皮膚破潰、感染;重者,可引起糖尿病足,甚至截肢。
老李患糖尿病近10年,因疾病和年齡因素,視力不佳,一次剪腳趾甲時,不慎剪破了大拇趾的皮膚,感染引發(fā)嚴重的足潰瘍(俗稱糖尿病足),愈合困難,只得到醫(yī)院治療。
那么,如何正確的剪指(趾)甲呢?應(yīng)該注意以下細節(jié):
修剪指(趾)甲前,可用40℃左右的溫水洗手、腳,但不能長時間浸泡。因為長時間浸泡,可降低皮膚的防御能力,易引起皮膚感染;同時,過長時間的泡腳會使雙腳的血管持續(xù)過度擴張,使人體的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導(dǎo)致身體其他部位的供血相對減少,有的患者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胸悶、頭暈等癥狀。所以建議糖友每次洗腳15分鐘到30分鐘最為合適。
清洗時,要注意洗干凈指(趾)縫,以保證皮膚的清潔。洗后,用淺色吸水性好的軟毛巾沾干手、趾及縫間的水分,不能用力擦干,以防止皮膚破損。用淺色毛巾是為了更好地看清楚皮膚是否感染、化膿或者出血,便于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正確的修剪指(趾)甲的方法是呈圓弧狀推進剪,然后用指甲刀上的挫刀磨光,避免太尖,以防不小心劃破皮膚。
指(趾)甲也不能剪得太短。指(趾)甲剪得太短,易引起嵌甲。早期嵌甲僅僅表現(xiàn)為疼痛。嵌甲極易并發(fā)甲溝組織感染,臨床上稱為甲溝炎。如出現(xiàn)嵌甲,應(yīng)及時涂抹消炎藥,避免修剪此部位,以免局部發(fā)生損傷,繼發(fā)感染。
此外,還應(yīng)注意的是,剪指(趾)甲時,動作要輕,不可剪破皮膚;老年人或視力不佳者,需請他人代剪;也不能和他人共用指甲剪,避免交叉感染。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