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孔銀
綜觀2012年全國各省市的中考名著閱讀題,依然有不少只是觸及了名著閱讀的表象,而未能深入考查。
示例一:5.名著閱讀。
(1)他是梁山好漢,江湖人稱“黑旋風”,揮一雙板斧,勇猛無比,招安時,大鬧東京,扯了皇帝詔書,殺了欽差——
(2)他出身于英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從小就向往冒險生活,他在一座無人的荒島上過了長達8年的原始人生活——
示例二:8.按要求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2分)
①《西游記》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③《水滸》④《朝花夕拾》⑤《春水》
(2)就其中一部作品,談一下你的閱讀感受。感受:
分析:示例一呈現(xiàn)的名著閱讀考查,只限于對作品名稱、主人公姓名的考查,考查層次屬識記型或常識型的考查,考點單一且較為簡單 (就是對文學常識的考查),未能對題目涉及的兩部名著起到閱讀引領(lǐng)作用。示例二呈現(xiàn)的名著閱讀考查雖然一共設(shè)置了兩個小題,但 (1)題的考查并沒有抓住名著閱讀的特點,只是考查了漢語拼音的音序排列,完全不屬于名著閱讀的考查范疇, (2)題更是命題過于寬泛,沒有對名著閱讀的具體能力和目標進行考查,因為考生未讀原著也完全可以依據(jù)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回答并得分。
筆者對2012年的60套中考試題進行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 (1)有高達43.3%的名著閱讀題是以選擇、填空、連線、填表等形式對涉及名著的相關(guān)常識進行了考查,從而弱化了對名著閱讀能力的考查要求: (2)將名著考查等同于識記考查,學生不閱讀原著,只要將教師準備的復(fù)習資料記熟記牢,或?qū)⒔滩摹懊鴮ёx”中編寫的知識短文爛熟于心,便能應(yīng)付考試,這樣的命題缺乏原創(chuàng)精神,主動下調(diào)了名著閱讀考查的能力目標,對引導學生深入開展廣泛的名著閱讀起到的作用是負面的; (3)試題在題型、要求等方面變化比較少,從而導致師生依靠“題海戰(zhàn)術(shù)”便能應(yīng)對名著閱讀考查; (4)名著閱讀考查的“導讀功能”幾乎沒有得到體現(xiàn),或者是被嚴重弱化了。
為此,筆者倡議:考查名著閱讀應(yīng)在“讀”上下工夫!
具體做法是:考查名著閱讀應(yīng)當增強主觀表達性試題的分量,關(guān)注名著的內(nèi)容、情節(jié)、人物、語言、主題等,強化命題的原創(chuàng)功能,充分發(fā)揮中考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真正走進名著的殿堂中去品味、賞析和再創(chuàng)作,堅決消滅一切閱讀名著的機會主義和應(yīng)試主義。
示例三:14.請從下面兩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 (6分)
(1)簡述孫悟空“大鬧龍宮”討得兵器和披掛的經(jīng)過。
(2)簡述魯濱孫在島上生病和復(fù)原的經(jīng)過。
分析:這道題共設(shè)兩個小題,命題簡潔高效,還是選擇性作答試題。首先,這兩個小題在命題上都力圖引導學生閱讀原著,因為考生必須熟悉原著的故事情節(jié)才能作答。其次,這兩小題既考查了考生對原著的閱讀理解程度,還考查了他們對原著情節(jié)再加工的能力。第三,這兩個小題的考查還涉及了對學生識記、理解、概括、表達、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綜合考查,觸及到了名著閱讀的實質(zhì)。第四,這樣的考查可以指引名著閱讀走出形式化的誤區(qū),讓師生真正重視起名著閱讀來。
除上述具體做法外,提高名著閱讀考查的分值比例也是一種不錯的嘗試。比如,2012年的江蘇宿遷中考名著閱讀題的分值就有15分之多,占全卷總分的10%,而且命題有梯度、深度和廣度,很好地擴大了名著考查的覆蓋面及閱讀程度,非常有利于師生改變過去存在的狹隘的語文教學觀,進而逐步樹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的確是一種能立竿見影體現(xiàn)名著閱讀考查導讀功能的方式。
綜上所述,要想引導師生把名著閱讀當成一回事,讓他們真正在“讀”上下足工夫,就必須發(fā)揮中考名著閱讀題的指引功能,從原著入手命題,關(guān)注名著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語言特點等,適當提高名著閱讀題的分值比例,合理安排主觀表達性試題的比例,盡量提高名著閱讀題的原創(chuàng)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