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鈞
李克強總理任內首訪于5月19日啟動,到5月27日結束,遍訪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國,足跡橫跨歐亞大陸。因是“首訪”的外交處子作,大國總理的開局訪問,引起了世界輿論的極大的關注?!队《葧r報》稱,李總理“令人吃驚地迷人與隨和”,巴基斯坦《民族報》稱,李總理訪問“取得豐碩成果”,超規(guī)格的外交禮遇只有中國朋友才能享有。瑞士媒體稱,“李克強帶來巨大的機會”,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報道稱,中國對德國“一見鐘情”,李總理為中德“特殊關系”定調。李總理歷時9天的訪問,可謂大國總理的“魅力首訪之旅”。
我們還是順著總理首訪中的一些關鍵詞,來領略總理外交風采,并以此來達到全景式呈現(xiàn)訪問歷程。
題詞:文化外交
5月20日,到訪印度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往新德里朱木拿河畔的甘地墓敬獻花圈,并寫下題詞:“深化仁愛之心,鑄成偉大事業(yè)。”
圣雄甘地是現(xiàn)代印度的國父,其非暴力哲學思想不僅在上世紀前半葉各國民族解放中發(fā)揮了重要啟蒙作用,而且在今天也日益顯示其特殊的國家關系黏合劑的作用。李總理的題詞,凸顯了甘地主義對增進中印關系的文化價值,也寄予了通過文化及人文交流等軟實力紐帶,把中印關系推上新臺階的期望。
中印同屬文明古國,人文交往源遠流長。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言,“中印為鄰,上天使然,建于人間”,稱中印文化“互相學習,各有創(chuàng)新,交光互影,相互滲透”。印度有甘地主義,中國也有古賢諸子,他們的“天下大同”、“和為貴”、“止戈為武”及“兼愛,非攻”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與甘地哲學思想不謀而合。
近幾年來,中印之間人文交流在提速,印度于2010年起把漢語列入了印度中等教育委員會要求的外語課程,兩國青年代表團互訪,中印學者之間學術交往也趨于頻繁,2014年將舉辦“中印友好年”。中印之間仍有很多領域可以開拓文化及人文交流的更多空間。
刊文:輿論外交
李總理非常注重輿論在國際傳播中的作用,每到一地訪問之時,都在當?shù)赜杏绊懙拿襟w上撰寫文章,展望兩國關系前景。
5月20日,李總理在印度的《印度教徒報》和《覺醒日報》上發(fā)表題為《跨越喜馬拉雅山的握手》的文章。李總理稱,中印需要和平安定的周邊和外部環(huán)境;中國樂見印度上升勢頭;中印存在歷史遺留的未決難題,兩國應增強互信而不是彼此猜忌。
李總理的文章,坦率地承認了中印之歷史遺留下的未決問題,稱中印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這肯定會令印度媒體印象深刻。
5月23日,李總理在瑞士《新蘇黎世報》上發(fā)表題為《為什么選擇瑞士》的署名文章,稱“瑞士將成為歐洲大陸和世界經濟20強中首個與中國達成自貿協(xié)定的國家,其意義非同一般”,“中瑞可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中攜手合作,為維護國際金融穩(wěn)定和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發(fā)揮1+1大于2的作用”。
5月25日,李總理抵達德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李總理亞歐四國之行最后一站。兩天前,李總理在德國《時代》周報發(fā)表題為《百盡竿頭更進一步》的署名文章,為出訪德國“預熱”。
文章稱,“我即將再次訪問德國,目的是全方位推進中德合作 ”。2011年1月5日,時任副總理的李克強在到訪德國之前一天,在德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南德意志報》上刊文,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德國人民和“德國制造”一直以來的好感。
作為國際政治傳播的一種手段,在到訪國發(fā)表署名文章,有利于營造到訪國內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也為訪問成功打下基礎。據(jù)統(tǒng)計,在這次“開局外交”之前,時任副總理的李克強,分別在英、西班牙等國媒體發(fā)表過文章,文章妙語連珠,效果顯著。
演講:信心外交
演講受眾面大,展現(xiàn)大國領袖的信心。李總理這次訪問的另一個關鍵詞就是“演講”,如在印度新德里面向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發(fā)表了題為《把握中印戰(zhàn)略合作新機遇》的演講。
在5月23日上午巴基斯坦議會發(fā)表的演講中,李總理熱情洋溢,說:“如果你愛中國,也請你愛巴基斯坦?!鳖}為《讓全天候友誼結出新碩果》的演講,獲得12次敲桌喝彩。
5月24日在瑞士經濟金融界人士午餐會上,李總理發(fā)表了《攜手邁向中瑞務實合作的新未來》演講,指出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歐盟對華“雙反”調查損人不利已。
5月27日,李總理在德國柏林出席中德工商界午餐會并發(fā)表演講,指出中歐應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貿易摩擦,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克服困難、實現(xiàn)復蘇的良藥。
李總理的演講,精彩紛呈,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德國波茨坦會議舊址切齊琳宮所作的講話。
李克強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也作為中國人的代表,我要特別強調,《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明確指出:《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開羅宣言》中明確規(guī)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等島嶼歸還中國。這是用幾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二戰(zhàn)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證。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應該維護戰(zhàn)后和平秩序,不允許破壞、否認這一戰(zhàn)后的勝利果實。”他還強調,“任何否定或者企圖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歷史的言行,不僅中國人民不能答應,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正義力量都不能接受?!?/p>
日本時事通訊社稱:“雖然沒有點名,但中國總理顯然是在譴責宣稱‘侵略需要重新定義的安倍和參拜靖國神社的國會議員們。”
走廊:經濟外交
李總理此次首訪之旅,也是經濟外交碩果累累之旅,中巴經濟走廊、中瑞自貿協(xié)定等熱詞,一直出現(xiàn)在訪問的某一過程。
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中印緬孟走廊”,這一走廊的建設,為中國獲得了一個戰(zhàn)略大后方的延展空間。
一直由中方推動、學術界研究了長達十幾年的中印緬孟經濟圈,第一次成為中印兩國領導人層面的共識,標志著中印緬孟經濟走廊,正式從概念討論轉變?yōu)榻ㄔO推進的階段。
從地緣政治學家斯拜克曼提出的“邊緣地帶決定世界”等學說的角度上看,這一走廊正變成今天“兵家必爭”之地。傳統(tǒng)上,中國處在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而沿海這一線無疑又是邊緣中的邊緣。隨著美國“重返亞洲”及被外媒所稱的中國為反制美國“重返亞洲”而推出“重返太平洋”,加上東海及南海因海洋權屬爭議而形成的“問題體系”,我們的東線戰(zhàn)略壓力倍增,急需尋找一個有巨大戰(zhàn)略內生力釋放空間的新戰(zhàn)略后方,中印緬孟走廊,無疑能起到這一作用。
對于中國而言,繼打造湄公河四國經濟圈之后,又開辟這一具有“新茶馬古道”價值的經濟走廊,意義非凡。中國本世紀初提出的“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中,激活并放大這一戰(zhàn)略意義的著眼點,就是以帕米爾高原為連接點的“新絲綢之路”之外,就剩下以湄公河金三角地帶?!靶陆z綢之路”戰(zhàn)略偏重于能源走廊,走廊區(qū)域內國家普遍不穩(wěn)定,這戰(zhàn)略收益還不明顯或未顯現(xiàn)出來,而“新茶馬古道”走廊地帶的國家,則普遍穩(wěn)定并致力于經濟增長。“西部大開發(fā)”沒有配上“走出去”戰(zhàn)略,這一大開發(fā)注定會被窒息。
幽默:個性外交
李總理以其迷人的人格力量,展現(xiàn)了以人性特色為內容的個性外交,無疑為中國領導人“首腦外交”中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風格。
在瑞士參觀愛因斯坦博物館時,獲知愛因斯坦因雙重國籍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獎時因導致美國和瑞士政府都爭著去領獎。聞罷,李總理幽默地說:“中國政府應該去領獎”,因為愛因斯坦當時在中國上海。這一番幽默,引發(fā)大家一片歡笑。
李總理的幽默,風趣,展現(xiàn)了個人魅力。在印度訪問時,也盡顯親民、風趣和幽默的個性。在巴基斯坦訪問時,李總理風趣地把中巴關系稱為“巴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