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有媒體報道,蘇州碩士生月薪不到4000元,能否被錄用,還要看用人單位臉色;而一個普通泥瓦匠,日薪300元起步,裝修老板還得互相較勁才搶得上……如果大學生肯放下架子,去做泥瓦匠等工作,是否能解決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呢?
首先,可以拿300元一天的泥瓦匠,那是高水平的熟練工人,有人初中畢業(yè)就開始工作,那按同年紀來比較,這個泥瓦匠至少干了六七年了,并不是只要是個泥瓦匠就值這個價,就算碩士生現在去當泥瓦匠也沒有這么好的收益。而碩士生的4000元則是剛起步,明年,后年,熟練泥瓦匠的價格可能不會變化太多,而碩士生的4000元工資則會隨著其經驗的增加而增長,很多畢業(yè)生愿意做起薪并不高的工作也是為了以后的潛在發(fā)展。也許五年后,十年后,泥瓦匠的日薪漲到了500元,而碩士生的月薪已經漲到了2萬元。潛力是有價值的。
其次,一個碩士生如果進了公司當職員,不滿意可以去另外的公司,實在不行,還可以學做泥瓦匠……而一個泥瓦匠不滿意想做回公司職員,恐怕就不太容易了,所以,選擇權是有價值的。
最后,因為工人難找,裝修要停工了,老板才開價300元一天。換言之,明天工人找到了,或者后天工人多起來了,老板就不開這個價了,而月薪4000元的碩士生假設公司正常經營,則基本上每個月都可獲得可預期的收入——穩(wěn)定性是有價值的。這還不算正常公司會給員工支付的各項保險、公積金等是按日薪領工資的工人所不能享受的。由此看來,并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大學生愿意去做表面上起薪并不高的工作了。
愿意做泥瓦匠還是坐辦公室,那是個人選擇的問題,我們無權教別人應該做什么工作。媒體純粹以表面貨幣工資比較的眼光過于實用功利主義。我們追求更高程度的教育,不僅是為了畢業(yè)那年的起薪多幾塊錢。如果每個中學生看到現在的報道都放棄學業(yè)開始打工賺錢——很多現在日薪很高的工種并不需要高學歷,與其碩士畢業(yè)思考要不要做泥瓦匠,不如中學畢業(yè)就決定——那若干年以后,我們很多重要位置的高薪又給誰呢?作者郵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