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烏桕的民族植物學(xué)與文化

      2013-06-02 07:46:42錢學(xué)射張衛(wèi)明石雪萍關(guān)榮琴吳亮亮張廣倫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烏桕

      錢學(xué)射,張衛(wèi)明,石雪萍,關(guān)榮琴,吳亮亮,張廣倫

      (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42)

      烏桕亦稱烏果樹(南京)、木蠟樹(浙江)、卷子(重慶)、桕子樹(四川)等,在我國歷史上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料等的樹種,現(xiàn)就烏桕的民族植物與文化進行概述。

      1 烏桕的植物形態(tài)特征[1-2]

      烏桕是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高達10~15 m。葉菱形至寬菱狀卵形,具有毒的乳汁,單葉互生,紙質(zhì),全緣,長和寬約3~9 cm,;葉柄細長,長2.5~6 cm,頂端有2腺體?;▎涡?,雌雄同株,無花瓣及花盤,形成頂生穗狀花序,長6~12 cm,最初全為雄花,隨后有1~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黃綠色,萼杯狀,3淺裂。雄蕊2,稀3,花絲分離;雌花具柄,花2~4 mm,著生處兩側(cè)各有近腎形腺體1,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蒴果木質(zhì)梨形,直徑1~1.5 cm;種子近圓形。黑色,外被白蠟層?;ㄆ?~7月,果期10~11月。

      2 烏桕的地理分布[3]

      烏桕原產(chǎn)我國,分布甚廣,其北界應(yīng)是從甘肅的文縣沿秦嶺,經(jīng)河南的嵩縣等,再沿淮河至連云港一線。西界應(yīng)從甘肅文縣經(jīng)四川平武康定等和云南下關(guān)、保山一線,東界達東海之濱及臺灣東岸,南界至海南島的南部。在我國烏桕分布區(qū)的地理位置應(yīng)為北緯 18°31′~34°40′,東經(jīng) 98°40′~ 122°之間。我國烏桕產(chǎn)區(qū)包括陜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海南、臺灣等省、市、自治區(qū)。此外,日本、印度也有分布。

      3 烏桕的名稱

      烏桕原產(chǎn)我國,歷史悠久。栽培歷史有1500多年,民間應(yīng)用較久,所以名稱很多,又叫桕子樹(四川、浙江、陜西),木油樹(貴州),烏樹果(湖南),卷子、木梓(重慶、湖北)椏樹、烏果樹(江蘇),血血(河南),模子樹(陜西),木蠟樹、瓊樹、蠟子樹、桕了、蠟子、木子(浙江)、烏桕木(唐本草),瓊子(中華本草)、烏茶子(開寶本草),烏桕在(本草拾遺),卷子樹(植物名實圖考),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類草藥性),卷子葉(分類草藥性),油子葉(生草藥性備要),虹葉(嶺南草藥志),時珍曰:烏桕,烏喜食其子,因此名字?;蛟?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故得此名。

      4 烏桕的歷代應(yīng)用文化[1,4-7]

      由表可知,我國較早的農(nóng)書《齊名要術(shù)》中記載桕油“其味如豬油”,在唐朝陸龜蒙詩云:“行歇每依烏桕影,挑頻時見鼠姑心”。是矣。鼠姑,牡丹也。烏桕壽命較長,主根發(fā)達,抗風(fēng)力強。能抗火燒,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抗性和吸收能力強。對氯氣,氯化氫抗性較強,并有吸附粉塵的功能。再者樹冠整齊,枝繁葉茂,葉色四季變化多樣,新葉紅綠交替,夏淺綠至深紅,入秋時渲染的烏桕紅葉赤于丹楓,一林霜葉萬點紅,半入霞彩半畫中,宋朝陸游詩云“烏桕赤于楓,園林九月中”古歷九月正是旅游季節(jié)。林逋的詩句:“巾了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笨梢娂t葉耐人觀賞,具有色彩鮮艷奪目,成景快,觀賞期長,受人喜愛。楊萬里的《秋山》詩:“烏桕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小楓一夜椅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币詳M人對比將烏桕、秋山寫得如此絢麗,這般生機和耐人尋味妙趣,這樣在目前崇尚彩葉植物的園林綠化應(yīng)用很有開發(fā)的價值。魯迅先生也曾評過陸游的這首《秋思》,明顯地表現(xiàn)了宋詩以“以意勝”的特點,令人回味無窮。詩云“烏桕微丹菊漸開,天高風(fēng)送雁聲哀。詩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來?!边@時陸游時年七十九歲時,對秋天的美好感受,情景描繪歷歷如畫,筆致干爽利落,畫面清新高朗。寫清涼的秋天已經(jīng)來了,烏桕樹的葉子微微地泛著紅意,各種顏色的菊花也都漸漸開放。天高氣爽,北雁南歸,秋風(fēng)傳送著它們的聲聲哀鳴。這兩句描寫了清秋的景色,有聲有色,形象鮮明,寫得秋的神韻,確實是一幅色彩濃淡適宜的水墨丹青畫。而后兩句自謂:作者的詩情猶如并州快剪刀,已把秋光剪入畫卷來。明朝蘇州府的文震亨《長物志》對烏桕描寫為“秋晚葉紅可愛,較楓樹更耐久,芪林中有一株兩株,不減石徑寒山也。”其推崇如此。明朝宋應(yīng)星的《天工開物》把烏桕列為油料作物,桕油食用為下等,造燭為上等。清朝,徐完超《楓林秋景》詩:“家佳楓林罕見楓,晚秋閑步夕陽中。此間好景無人識,烏桕經(jīng)霜滿樹紅。”冬天落葉之后,白色的烏桕籽掛滿枝頭,似珠肌玉碎,素姿雪映的景象,也頗美觀,古人就有“偶看桕樹梢頭白,疑是江梅小著花”的詩句,也有“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為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在現(xiàn)代大力發(fā)展旅游的時代,筆者在廬山也曾見廬山秋色紅葉,烏桕幾點多數(shù),從萬綠叢中發(fā)現(xiàn)霜后滿谷的紅葉,宛如春花齊放,若將烏桕與色彩反差較大的背景植物或建筑物進行搭配,才能獲得最佳觀賞效果。

      表1 烏桕的歷代應(yīng)用文化

      續(xù)表1

      5 烏桕的化學(xué)成分[2,8-10]

      5.1 烏桕籽的化學(xué)成分

      烏桕籽的組成:水分 4.55% ~7.5%;脂肪40.99% ~70.1%(其中桕脂占 24.46% ~28.68%);其中有機物(蛋白質(zhì)、纖維素等)占47.88% ~50.38%,但不同產(chǎn)地烏桕籽數(shù)值不盡一致。

      桕籽與一般油料植物的種子不同,可以榨取兩種不同性狀的油脂,由外種皮(蠟層)榨取固體桕脂(皮油),由種仁榨取液體油脂(梓油)。還可以從種皮混合取出的油叫木油。

      5.1.1 烏桕種皮的含油率及理化常數(shù)

      含油量 16.75% ~78.61%,折光率(40℃)1.455 ~ 1.458,酸值 2.709 ~ 6.006,熔點 43.6 ~46.8 ℃,碘值22.1 ~37.14,皂化值193.3 ~209.5。

      5.1.2 桕脂(皮油)的脂肪酸組成

      其中有肉豆蔻酸 0.01% ~3.7%,棕櫚酸57.6% ~82.03%,硬脂肪酸微量 0% ~7.6%,油酸16.95% ~35.48%,亞油酸微量 0% ~1.60%,月桂酸0% ~2.5%,亞麻酸0% ~0.45%,花生酸0% ~0.49%。

      5.1.3 種子含油率及梓油理化常數(shù)

      種子含油率22.8% ~64.78%,折光率(20℃)1.4570 ~ 1.485,(25 ℃)1.4832,比重(20 ℃)0.9189,(25 ℃)0.9364,碘值 90.6 ~185.09,皂化值194.1 ~212.42,酸值 0.625 ~4.1。

      5.1.4 種子油梓油脂肪酸組成

      癸酸微量,月桂酸3.1% ~6.2%,肉豆蔻酸微量0~35.09%,硬脂酸微量 0~2.7%,棕櫚酸8.38% ~36.0%,十二碳烯酸 3.6% ~16.1%,十六碳烯酸微量,油酸5.94% ~25.6%,亞油酸14.9%~34.41%,亞麻酸 15.15% ~40.0%,未鑒定酸3.1%。

      5.2 烏桕葉的化學(xué)成分

      5.2.1 烏桕葉的營養(yǎng)成分[11-13]

      占干重(g/100g):水分12.4% ~15.1%,灰分6.13% ~10.43%,蛋白質(zhì) 5.13 ~11.45%,脂肪3.82% ~7.24%,膳食纖維 18.64% ~31.34%,水溶性總糖13.21% ~26.72%,水溶性多糖1.24% ~4.37%,總酸 0.0004% ~0.005%。

      烏桕葉中含量較高的氨基酸有異亮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它們占總氨基酸含量的60%以上。人體必需氨基酸7種(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齊全)含量占總氨基酸的46.03%。烏桕還含有一種α-羥基賴氨酸是特殊氨基酸,也是一種非常少見蛋白氨基酸,參與蛋白質(zhì)或肽組成。

      烏桕葉還含有微量元素,含量(g/g干重)為:鋅32.21 ~ 157.15%,銅 18.81 ~ 230.94,鐵 95.71 ~256.05,錳287.55 ~1412.69;常量元素,含量(mg/g干重)為,氮 10.48 ~23.41,磷 0.93% ~2.04,鉀3.75% ~10.06,鈣7.68 ~16.56,鎂1.63 ~6.56。

      5.2.2 烏桕葉的藥用成分

      5.2.2.1 烏桕葉的黃酮類物質(zhì)[14-15]

      烏桕葉中含(占干物質(zhì)的%)總黃酮1.41% ~5.81%。槲皮素0.0965%,山奈酚 0.1232%,槲皮苷0.6975%,還異槲皮苷,金絲桃苷,山奈酚-3-O-β-D-葡糖糖苷,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蘆丁等。

      5.2.2.2 烏桕葉的酚性成分[16]

      含有沒食子酸乙脂(ethyl gallate),短葉蘇木酚(ellaie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2′′- 沒食子酰基異槲皮苷(guercetin 3-O-(2-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等。

      5.2.2.3 烏桕葉與莖皮的其他成分[17-20,23]

      據(jù)研究葉與莖皮還含香豆素類,三萜化合物,二萜化合物,巴豆二萜(tigliane)等。三萜成分:莫雷亭彤(Moretenone),莫雷亭醇(Moretenol),3-3′-甲基鞣花酸,3,4-二-O-甲基鞣花酸和烏桕萜酸(Sebiferic acid),3-3′,4- 三甲基鞣花酸(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3-3′- 二甲基鞣花酸 -4′-O-α -D-阿拉伯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α -D-arabinfuranoside),3,3′,4-二甲基鞣花酸 -4′-O- β -D- 木糖苷(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4′-O-β -D-glucopyranoside),3,3′,-二甲基鞣花酸 -4′-O-β-D葡糖糖苷,油酮酸(acetylaleuritolic acid),正三十四烷酸,β-谷甾醇,胡蘿卜苷等物質(zhì)。5.2.2.4 烏桕根皮的化學(xué)成分[19,20]

      根皮含花椒油素(Zanthoxylin)、甾醇、脂肪、樹膠、糖、無機鹽。

      6 烏桕的綜合利用[1,4,21]

      6.1 化工原料[21-22]

      桕脂即桕油是我國的廣泛用途的重要工業(yè)油料,用于制蠟燭,肥皂,金屬皂,潤滑脂,合成洗滌劑,軟化劑和制取軟脂肪、硬脂肪的原料。烏桕梓油含有8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有較高碘值,是制造高級噴漆的原料,具有光滑易干、色澤鮮亮,漆膜不起趨等特點,此外還廣泛應(yīng)用油墨蠟紙、防水織物和機器潤滑油的原料等。

      6.2 烏桕子油在化妝品的應(yīng)用[29]

      烏桕子油(混和)用于發(fā)用化妝品,有很好的營養(yǎng)頭發(fā)的功能。用于護膚的化妝品中,對顏面皮膚粗糙及手腳皸裂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配制于護膚霜中,能很好地防止皮膚粗糙、保持皮膚光滑細嫩、不凍、不裂、不干、不皺,是冬季防裂護膚佳品。其皸裂霜配方為烏桕子油10,羊毛脂35,凡士林35,蒸餾水10,香精及其他適量。其護膚上配方為硬脂酸28,單硬脂酸甘油脂2,十六醇2,烏桕子油20,去離子水、香精適量。

      6.3 提煉燃料油[25,28]

      美國華盛頓舒爾茨教授等從烏桕等植物的籽實中提取輕質(zhì)油和類柴油成分可用于內(nèi)燃機燃料。在生物類柴油樹種中,烏桕的發(fā)展前景巨大,重要的地位,應(yīng)加速烏桕的研究與發(fā)展。

      6.4 烏桕子餅的利用[21]

      餅可做飼料和肥料,籽殼、果殼制糠醛。烏桕葉子作染料,用水煮后可將白布染黑。

      6.5 烏桕木材的利用[21,24]

      烏桕屬于速生樹種,木材質(zhì)地豎、韌。木材心邊材區(qū)別不明顯,淺黃褐色;光澤弱。生在輪略明顯,輪間呈深色帶,半環(huán)孔材,間或呈散孔材。木材紋理斜,結(jié)構(gòu)細至中,略均勻;質(zhì)中重,中硬;干縮小;強度低;沖擊韌性中。木材干燥不難,速度快,易翹曲;不耐腐,不耐蟲;切削加工易夾鋸,不易獲得光潔加工面;油漆性能欠佳;膠粘容易;握釘力弱,不劈裂。木材可作建筑用料、農(nóng)用材、家具用材,特別適合雕刻木盒,作板料、方料均可。

      6.6 綠化用途[1,4]

      樹冠整齊,枝繁葉茂而優(yōu)美,春葉嫩綠,秋葉紅艷,色彩絢麗,宋·陸游有“烏桕赤于楓”的詩句,清朝詩人徐完超有“烏桕徑霜滿樹紅”。落葉之后,果殼裂開,白色的桕籽又綴滿枝頭,似珠璣玉碎,素姿雪映的景象,真是“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故烏桕為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樹種,也是園林中較好的庭蔭樹、行道樹,特別是綠化結(jié)合生產(chǎn),具有經(jīng)濟效益的樹種。園林中常散植,多植于水邊、湖畔,山坡及草坪中也植也。在《長物志》:“秋晚葉紅最可愛,較楓樹更耐久,茂林中有一株兩株,不減石徑寒山也”。其推崇如此。也嘗減廬山秋色紅葉,烏桕幾點占多數(shù),霜葉滿谷,宛如春花齊放也,真是具有觀賞價值。烏桕也是重要的蜜源樹種,花被蜂蜜采食產(chǎn)生的蜜為上等蜂蜜。對有毒氣體氟化氫等有較強的抗性,可作為工廠的綠化和防護林樹種。

      6.7 制作食品[21,26-27]

      桕脂是制取生產(chǎn)巧克力的重要原料之一類可可脂的原料,目前我國食品工業(yè)所需的天然可可脂及其代用品主要靠進口,如能大量利用桕脂制作類可可脂,更合理開發(fā)利用烏桕資源。桕脂主要在于它含有高濃度的棕櫚酸(P),油酸(O),棕櫚酸(P)―POP為主的甘油三酯,其含量在80%以上,而POP是可可脂口感的主要因素,也是桕脂能制取類可可脂的主要依據(jù)。POP是一種對稱型的甘油三酯,桕脂中高濃度的POP是很罕見的植物種子油脂。從烏桕脂制得的類可可脂不僅用于食品工業(yè)。而且還可作為栓劑基質(zhì),廣泛應(yīng)用于醫(yī)藥工業(yè),可改變我國栓劑基質(zhì)原料不足的局面??纱蟠蠼档颓煽肆?、栓劑的成本,還節(jié)省外匯。目前還對桕脂作烹飪油,起酥油、人造奶油等方面的應(yīng)用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該脂有較高食用價值。

      6.8 醫(yī)藥用途[19-20,30]

      烏桕的根皮、莖皮、種子及葉子均可入藥。性微溫,味苦、有毒,具有利水、消積、殺蟲、解毒、通便之功效。

      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31-33],烏桕葉具有多種生理活性,體外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糖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還有陣痛抗炎作用,降壓作用,降膽固醇作用等,亦可作為抗氧化劑和健康佐劑進行開發(fā)。

      6.9 農(nóng)藥用途[34]

      烏桕樹皮的提取物對繡同心舟蛾的防治作用較佳。對于蔬菜、果樹的蚜蟲和金華蟲,可取烏桕葉1 kg,搗爛后加水5 kg浸泡2 d后過濾,其浸出液施與果蔬可防治蝗蟲。烏桕有毒的部位,除了樹皮,還有木材乳白色樹液,樹葉和果實等。為開發(fā)研制高效、低毒的,無污染的植物殺蟲劑提供豐富的原料。植物殺蟲劑還無殘留,具有對無敵昆蟲及有益微生物安全,害蟲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和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值得開發(fā)利用。

      7 結(jié)語

      總之,烏桕在我國歷史上是重要的能源、化工樹種,后來由于電力等的替代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烏桕竟?jié)u漸成為瀕危樹種,近年來山東等[35]沿海地區(qū)引種烏桕栽培的發(fā)展,其它沿海地區(qū)亦可借鑒,促成這一事業(yè)的發(fā)展。

      [1]陳植.觀賞樹木學(xué)[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4:493-494.

      [2]王宗訓(xùn).中國資源植物利用手冊[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89:218-219.

      [3]金代鈞.烏桕的地理分布和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J].廣西植物,1984,4(1):71-78.

      [4]彭鎮(zhèn)華.中國城鄉(xiāng)喬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2:284.

      [5]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M].鼎文書局[出版時間不詳]:67718-67721.

      [6]劉揚忠.陸游詩詞選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183-184.

      [7]朱炯遠.古詩景物描寫類別辭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8]中國油脂植物編委會.中國油脂植物志[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87,283-284.

      [9]李秀蘭,劉金林.地理分布對烏桕脂產(chǎn)量、質(zhì)量的影響的研究[J].上海農(nóng)學(xué)院學(xué)報,1992,10(2):114-120.

      [10]田荊祥,吳美春.浙江省烏桕優(yōu)良無性系種子理化性質(zhì)及脂肪酸分析[J].浙江林學(xué)院學(xué)報,1988,5(1):1-7.

      [11]彭小列,易能.烏桕的藥用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8,27(3):1-2.

      [12]霍光華,高蔭榆.烏桕葉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5,26(4):239-242.

      [13]霍光華,李艷.烏桕6-羥基賴氨酸的鑒別及其含量測定[J].分析科學(xué)學(xué)報,2005,21(3):307-309.

      [14]霍光華,高蔭榆.烏桕葉主要黃酮類物質(zhì)的定性定量[J].食品科學(xué),2004,25(10):280-283.

      [15]周光雄,馬珠.烏桕葉化學(xué)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96,27(11):652.

      [16]柳潤輝,孔令義.烏桕葉酚類性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5):1213-1215.

      [17]陳玉.烏桕化學(xué)成分研究進展[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1999,11(5):114-120.

      [18]漆樹華,吳少華.桂林烏桕的化學(xué)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3,34(1):13-15.

      [19]中國藥科大學(xué).中藥辭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3:1238-1240.

      [20]宋立人.現(xiàn)代中草藥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464-465.

      [21]張均.淺析烏桕的開發(fā)利用[J].林業(yè)實用技術(shù),2007(3):32-33.

      [22]王宏慶.烏桕葉化學(xué)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2):1179-1181.

      [23]柳潤輝.烏桕樹皮中的鞣花酸衍生物[J].中國藥科大學(xué)學(xué)報,2002,33(5):370-373.

      [24]顧慶龍.烏桕梓油化學(xué)成分及其變化趨勢的研究[J].貴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1,12(4):39-42.

      [25]祖元剛.生物柴油[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6:48-49.

      [26]湯逢,裘愛詠.烏桕皮脂甘油三酯成分的分析及類可可脂的制作[J].無錫輕工業(yè)學(xué)院學(xué)報,1987,6(1):1-9.

      [27]陳才水.開發(fā)烏桕脂利用的新途徑[J].食品科學(xué),1985,12,33-36.

      [28]張衛(wèi)明.能源植物資源的研究和開發(fā)[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7,26(3):8-13.

      [29]周欣初.中草藥與化妝品[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228.

      [30]高淥文.有毒中藥臨床精要[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0:228.

      [31]霍光華.烏桕葉抑菌活性功能成分的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5,31(3):52-55.

      [32]黃斌學(xué).烏桕葉提取物陣痛抗炎作用的實驗階段[J].中成藥,2004,26(6):476-479.

      [33]高蔭榆.烏桕葉抽提物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3,24(6):141-144.

      [34]林同.夾竹桃、魚藤、烏桕對銹同心舟蛾的毒殺活性[J].昆蟲知識,2006,43(4):517-519.

      [35]于芳雷.烏桕播種育苗技術(shù)[J].山東林業(yè)科技,1997(4):46-47.

      猜你喜歡
      烏桕
      烏桕
      兒童時代(2022年11期)2022-12-19 08:11:40
      雷中心
      烏桕赤于楓
      花卉(2022年17期)2022-09-06 02:19:14
      烏桕果
      詩歌月刊(2022年5期)2022-05-24 12:42:58
      山烏桕苗木培育技術(shù)
      烏桕赤于楓
      “南國紅葉”山烏桕
      食品與生活(2021年9期)2021-09-26 11:18:01
      烏桕在江湖
      知識窗(2019年3期)2019-03-26 08:20:40
      烏桕大蠶蛾的生物習(xí)性之初探
      山烏桕對淹水脅迫的生理響應(yīng)
      黎城县| 天长市| 长阳| 南投市| 陇西县| 定西市| 银川市| 伊宁县| 康保县| 东阿县| 大兴区| 孟连| 阿克苏市| 桦川县| 利津县| 兴国县| 博兴县| 昭苏县| 阿拉善右旗| 南召县| 泰顺县| 始兴县| 新邵县| 绵阳市| 枞阳县| 桓台县| 岳阳市| 黄山市| 绍兴市| 女性| 嘉义县| 北安市| 永川市| 舒城县| 天台县| 阿巴嘎旗| 池州市| 清水县| 钦州市| 富顺县|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