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青春散場再回首望,看那時年少輕狂。
——題記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
過早地明白生活的艱難,過早地懂得金錢的重要,過早地承受學業(yè)的壓力,過早地喪失純真的童心——這就是我們這一代,正值青春,風華正茂??上?,應有的棱角早被家長、社會甚至是學校磨掉。
或許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自己獨特的個性,或自信,或張揚,亦或是倔強,但那早已不復存在——因為升學用不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師念叨著:“同學們,想出人頭地就好好念書!”現在的老師念叨著:“同學們,想出人頭地就給我好好表現!”好好表現?這意味著很多方面,意味著你的頭發(fā)指甲不能夠過長,衣服裙子不能過短;意味著老師交代下的任務你就算熬通宵也得完成,有領導來視察你得積極發(fā)言為班添彩;意味著你隨時得保持你陽光或乖巧的形象且成績次次名列前茅……然后這才算是好學生,是大家公認的,心目中的好學生。
很可惜,我不是。我曾努力在所有人面前中規(guī)中矩,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到校;整潔的校服,30°的微笑,連草稿紙上的字跡,也是一絲不茍。為了維持一個良好的形象,我不大聲說話,不亂發(fā)脾氣,拼命學習,提高成績。但我騙不了自己,我實在無法忍受冥思苦想了很久之后才解出來的一道題發(fā)下來是一把叉,原因是與老師講解的方法不同;我實在無法忍受在考好時一堆人圍著你,在考差時一堆人疏遠你。在社會的重壓之下沒幾個人能扛得住,沒幾個人能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夢自己的個性,成績成了最重要的事,這關系到榮譽:你的、你父母的乃至你家族的,也關系到了錢——獎學金,確實很重要。
可是,偏偏我就是不一樣,偏偏我沒有被完全同化,偏偏我還擁有那一份獨特的個性。我所追求的,不同;我擺在首位的,是愛好。若是每個人的前世都有一個情人,那么我的便是文字。我欣賞郭敬明文字的犀利,縱然他的作品如《悲傷逆流成河》未曾帶給我任何啟迪,除了徒增幾分憂傷;韓寒自然不必說,文學界的奇葩,文字灑脫不羈,我想這和他不羈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楊紅櫻、鄭淵潔等人,為年幼的孩子帶來了無數歡樂。但我認為,他們都不配為大家。真正的大家,是像朱自清、郭沫若一般有錚錚鐵骨的、時刻把祖國放心中的人!我并不需要活得那么拘謹,并不必被生活束縛,我必須堅持展現自己的不同,而并非一味地讓自己變得普通平庸。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年少的我,有的是資本拼明天,有何值得畏懼?人生在世,就得留點輕狂給自己!
愿燃燒自己,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全力以赴建設我親愛的祖國??墒?,一些人就在曾經灑滿革命烈士鮮血的土地上醉生夢死,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我對此無法做到無動于衷,就像魯迅先生發(fā)出的感慨一般:“這些麻木的中國人!”我不會只是一味地無病呻吟著,批判著,我只想用行動來證明我的中國心。人不輕狂枉少年,今年,我十四,我敢做連四十歲的人都不敢做的事,我敢大聲說出我的夢想:“我,蔣沛凌,不需要任何人記住我的名字,我要做,就做魯迅先生這樣的中國魂,以筆為利器,插入敵人胸膛,喚醒麻木的中國人的良知!”這不是空話,而是我將會用今生去實踐的一個目標。任何人,都無法磨滅我心中的信仰,只因我的每一滴血都烙上了中國印。中國,我為你而活!
人生坎坷,不要總是低頭,該輕狂時,就得留點輕狂給自己。待青春散場再回首望,我拼過,我流過血淚,我不枉少年風華!
文如其人。有怎樣的思想,就有怎樣的文字。讀此文,可知作者是一個灑脫的人。文章前半部分,作者大膽地用非常深沉而又詼諧的語言對當今的教育制度提出質疑。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寫了自己的不同追求,欣賞文字犀利的郭敬明,灑脫不羈的韓寒,崇敬錚錚鐵骨的朱自清、郭沫若等人,因為人生在世,就得留點輕狂給自己!文章末尾再次扣題,一句“我拼過,我流過血淚,我不枉少年風華”落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