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規(guī)定了機動水稻插秧機(以下簡稱插秧機)的作業(yè)條件、插秧機試運轉、栽插作業(yè)、插后田間管理、維護保養(yǎng)、安全事項等技術規(guī)范。
本部分適用于步進式、乘座式插秧機栽植作業(yè)。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6234 水稻插秧機 試驗方法
GB/T20864 水稻插秧機 技術條件
NY/T989 機動插秧機 作業(yè)質量
NY/T1000 機動插秧機運行 安全技術條件
DB43/T《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規(guī)范》第1部分:育秧
3.1.1 秧苗應符合插秧機產(chǎn)品說明書的規(guī)定。
3.1.2 機插秧苗應使用規(guī)格化培育的毯狀、帶土秧苗。秧苗條件參照DB43/T-2012第1部分第12章的要求。
3.1.3 機插前,提前2~3天脫水曬板,秧塊表層土壤濕度以手指下壓稍微起窩為宜。
3.1.4 起秧及運秧應按照DB43/T-2012第1部分第13章的規(guī)定進行。
3.2.1 根據(jù)茬口、土壤性狀采用相應的耕翻方式,耕作深度不超過15 cm;溝系配套,灌排方便。
3.2.2 清除田面過量殘物;泥土上軟下實,上細下粗,細而不糊;田面平整,田塊內高低落差不大于3 cm。
3.2.3 移栽前需泥漿沉實,沙質土沉淀1天,壤土沉淀2天,粘土沉淀3天,達到沉實不板結,水清不渾濁。
3.2.4 移栽前結合泥漿沉實,選用水稻幼苗期可應用的除草劑,每畝用20%丁芐30~35 g或50%丁草胺乳油100 g。使用方法為液態(tài)藥劑先與1~2 kg干細土拌勻,粉狀藥劑先與1~2 kg濕潤細土拌勻,達“手捏成團,落地能散”的程度,再均勻混入肥料中撒施。
4.1.1 檢查和調整各緊固件、傳動件、栽插臂和各運動部件的聯(lián)接牢固性。
4.1.2 檢查和調整秧針、秧叉、秧箱、導軌、秧門等部件的裝配間隙。
4.1.3 檢查和調整各拉線的張緊程度。
4.1.4 檢查發(fā)動機燃料油、機油和各部位潤滑油的加注量。
4.2.1 將插秧機置于“空擋”,啟動發(fā)動機。
4.2.2 檢查和調整各離合器手柄的操作可靠性。
4.2.3 檢查和調整液壓升降機構和液壓仿形系統(tǒng)的響應能力。
4.2.4 檢查和調整栽插臂、秧箱的工作狀況。
4.2.5 檢查和調整變速檔位、左右轉向機構的操作靈活性。
5.1.1 調節(jié)縱向取苗量和橫向取苗次數(shù),選擇適宜的取苗量。
5.1.2 按當?shù)剞r(nóng)藝要求調整株距檔位。
5.1.3 先預設插深,在田中試插后,依據(jù)情況調整插深。
圖1 路線一
5.2.1 根據(jù)稻田形狀,考慮通風透光性能,確定栽插路線,建議栽插路線方案如圖1~2。路線一,在田塊周圍留出一個工作幅寬的余地,按圖1路線直至插完整個田塊;路線二,第一行直接靠田埂插秧,田塊兩端留有兩個工作幅寬的余地,按圖2路線直至插完整個田塊。
5.2.2 當田塊的寬度為插秧機幅寬的非整數(shù)倍時,應在最后第二行程,根據(jù)需要停止一行或數(shù)行插秧,盡量留有最后一趟滿幅工作的余量。
5.2.3 對形狀不規(guī)則田塊,先規(guī)劃成多塊規(guī)則形狀,選擇最優(yōu)行駛方案,盡可能減少空白區(qū)域。
啟動插秧機,在提升狀態(tài)下,緩慢駛入田中,置下降狀態(tài),準備插秧。
<1),且各件產(chǎn)品是否為不合格品相互獨立.
5.4.1 首次裝秧時,應將秧箱移到最左側或最右側。
5.4.2 秧塊應展平放置在秧箱上,底部緊貼秧箱。壓下壓苗器,壓苗器壓緊程度應確保秧塊能順利滑動,且不上下跳動。
5.4.3 在栽插過程中應及時補給秧塊,補給秧塊時若秧塊超出秧箱,應拉出秧箱延伸板,防止秧塊彎曲斷裂。
5.5.1 栽插時,撥開插秧機未栽插一側的劃印桿劃印。轉向前,收回劃印桿。栽插下一行程時,插秧機中間標桿對準劃印線,同時撥開下一行程插秧側的劃印桿。
5.5.2 拉開側對行器,側對行器對準最外側已插秧行。
5.6.1 插秧機栽插作業(yè)質量應符合NY/T989機動插秧機作業(yè)質量的要求。
5.6.2 早稻栽插以不漂不倒盡可能淺栽為原則,深度可控制在1 cm左右。
5.7.1 插秧機作業(yè)的第一行程,應盡量保持插秧機按設定路線直線行駛。
5.7.2 栽插作業(yè)過程中要保持勻速前進。
5.7.3 田間轉彎時,發(fā)動機應減速,停止栽插并提升栽插部件。
圖2 路線二
5.7.4 田間轉移時,插秧機栽插部件應提升至最高位置,緩慢行駛。
5.7.5 機器發(fā)生異常,應迅速切斷主離合器,熄滅發(fā)動機,確定故障原因,并及時排除。
6.1.1 移栽后發(fā)現(xiàn)連續(xù)缺穴達3穴以上時,應進行人工補插。
6.1.2 插后3~4天保持薄水層(即瓜皮水),切忌長時間深水,避免水稻僵苗甚至死苗。
6.1.3 栽插后5~7天施第一次返青分蘗肥,每畝施用5~7 kg尿素,促禾苗早生快發(fā)。
6.1.4 其他大田管理措施與拋秧相同。
7.1.1 作業(yè)結束后,應清除車輪等驅動部件雜物,并用清水洗凈泥濘,清洗時應防止水進入發(fā)動機空氣濾清器。
7.1.2 檢查機器各工作部件,確保部件完好,運轉正常。
7.1.3 加注或補充燃油和潤滑油。
按照插秧機產(chǎn)品說明書進行入庫保養(yǎng)。
8.1 插秧機作業(yè)的操作安全應按NY/T1000的規(guī)定進行。
8.2 插秧機操作人員必須經(jīng)過技術培訓后才能操作插秧機。
8.3 插秧機在提升狀態(tài)檢查或保養(yǎng)時,應在確認液壓裝置有效、并采取有效的防降措施后才能進行。
8.4 在室內起動運轉發(fā)動機進行檢查保養(yǎng)時,應注意開啟門窗通風換氣。
8.5 插秧機作業(yè)中,禁止與作業(yè)無關人員靠近插秧機。在起步運行或作業(yè)中,應注意插秧機周圍情況。
8.6 插秧機田間倒車,應將栽植部件置于提升狀態(tài),步進式插秧機倒車距離應較短,以防止由于陷腳而造成人身傷害的危險。
8.7 插秧機作業(yè)行走困難時,應斷開插秧離合器手柄,采取有效措施駛離。注意不能推拉導軌、秧箱等薄弱部分,以免損傷插秧機。
8.8 插秧機在道路行駛和作業(yè)時,應收回劃印桿,防止導軌左、右兩側碰撞折損。下坡行駛時,禁止空檔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