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芹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中醫(yī)院護理部,棗莊 277300)
腦卒中是當前對人類生存威脅較大的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其中腦出血為最常見,而高血壓性腦出血又以50~70歲左右高血壓病人發(fā)病率最高,且我國有逐漸上升趨勢。臨床上多伴有肢體麻木、意識障礙,偏癱等表現(xiàn)。為了提高此類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對2010年06月至2012年12月收入我院的100例病人進行隨機分組護理,以確認更好的護理方法,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時間2010年06月至2012年12月;腦出血偏癱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56歲;患者偏癱肢體的肌力均為0~Ⅰ級,干預組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1.2 療效評定方法 癱瘓程度以肌力的級數(shù)來衡量,分為6級 (0~5級),評定標準根據(jù)Brunnstrom制定的偏癱分級進行評定,分為基本痊愈:恢復到Brunnstrom級Ⅳ;顯效:按標準提高1個等級以上;好轉:按標準提高1個等級;無效:按標準評定等級無變化[1]。
1.3 護理干預及方法
1.3.1 保持呼吸道通暢 抬高床頭15~30°,保持肢體功能位,取仰臥、頭后伸位,嚴密監(jiān)測SPO2,心率、心律、血壓、瞳孔、意識等指標的變化;備好吸痰物品,及時給予吸痰,對痰液黏稠者應先行霧化吸入15min后,再吸痰時效果會更好;始終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是搶救腦出血最首要、關鍵的一步。
1.3.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注意觀察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保持患者血壓穩(wěn)定,既要防止血壓過高造成再出血,又要防止血壓過低導致腦血流不足[2]。當收縮壓>140mmHg柱時,應遵醫(yī)囑及時使用降壓藥物,使患者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以內(nèi);如有顱內(nèi)壓增高癥狀,則應及時給20%甘露醇,以降低顱內(nèi)壓等。
1.3.3 強化康復護理 對于腦出血患者除做好基礎護理外,更應加強康復護理及患肢功能的鍛煉,為防止或?qū)汞d攣姿勢的出現(xiàn),應保持“良肢位”,即保護肩關節(jié)及早期誘發(fā)分離運動而設計的一種治療體位:患者上肢處于伸展位-將整個上肢放在一個枕頭上,肩外展50°,內(nèi)旋15°,屈40°,肘腕、手指諸關節(jié)均伸展;下肢為屈曲位-髖、膝,足下放置墊袋,防止髖內(nèi)、外旋。
1.3.4 按摩及關節(jié)鍛煉 按摩肢體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還可消除腫脹,緩解疼痛,預防褥瘡,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關節(jié)的活動鍛煉,應先大關節(jié),后小關節(jié),活動幅度均不宜過大,而應在患者體力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患者的自我按摩效果和幅度更容易掌握。
1.3.5 聽、視、觸覺及吞咽、攝食、發(fā)音訓煉 及早進行聽覺、視覺、觸覺等的刺激、訓練有助于其功能的恢復;攝食訓練:身體向健側傾30°左右或取仰臥位、軀干抬高30°,頭前屈,保證使食物易于進入胃內(nèi),預防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內(nèi)[3]。
1.3.6 康復知識宣教 要及時、有效的對患者及家人進行康復知識宣教,而對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護理工作的重點是改變患者的行為而不是護理行為的需要[5]。
1.3.7 心理干預 給病人提供有關疾病、治療及預后的可靠信息;關心和尊重病人,多與病人交談,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導克服焦躁、悲觀情緒,適應病人角色的轉變;避免任何不良刺激和傷害病人自尊的言行,鼓勵病人克服困難,擺脫對照顧者的依賴心理,增強自我照顧能力與自信心,營造一種和諧的親情氛圍和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鼓勵患者積極訓練、協(xié)助措施實施,促使其早日康復[2]。
兩組腦出血偏癱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別見下表。
表1
干預組經(jīng)早期護理康復干預,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恢復、日常生活能力較對照組恢復快;且經(jīng)過早期的護理康復干預偏癱患者無1例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現(xiàn)象。
腦出血患者大多遺留運動功能障礙,其造成的功能障礙有運動、感覺、語言、心理等多方面,偏癱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之一。為減少致殘率、死亡率,除接受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外,早期康復治療能明顯促進腦出血患者各項功能的恢復。改善預后。有資料證實,早期康復對促進患肢運動功能的恢復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顯著優(yōu)于單純藥物治療及恢復期功能鍛煉,并可減少誤用或廢用綜合征;根據(jù)大腦的可塑性理論,一旦腦出血水腫消退,出血吸收,早期護理干預可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另有研究認為,早期活動的患者腦出血再發(fā)和進行性加重的比例并未增加。國外的資料也提出,康復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復與整體療效越好[4]。我們將兩組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早期護理干預組 (簡稱干預組)與對照組,兩組病例均接受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只按一般護理,在恢復期進行功能鍛煉;干預組則在此基礎上早期進行心理康復指導及急性期護理干預,兩組治療一月后進行肌力比較。結果顯示護理干預組患者的康復早期介入使得干預組患者肌力明顯比對照組提高,患者功能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因此,腦出血偏癱患者采取早期護理干預,不僅有利于減少并發(fā)癥,而且可防止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直和足內(nèi)翻等廢用綜合征,能明顯提高肢體運動功能,促進肢體功能及早恢復。
[1]王瑞華.神經(jīng)源性吞咽困難障礙的評定和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2):109-111.
[2]孫繼紅,李琦,王春英,等.腦出血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4):357.
[3]陳偉菊,周佩如,羅洪,等.內(nèi)外科常見病整體護理路徑[M].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12.
[4]劉忠良.偏癱的康復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9):765-766.
[5]張秋華.重型腦出血超早期行錐顱碎吸術的康復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10(12):113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