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之死的幕后原因
眾所周知,岳飛是中國古代數(shù)一數(shù)二的百戰(zhàn)名將;至死不渝抗擊金國的民族英雄;是僅次于關(guān)羽的忠誠的代表人物;是武能于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文能寫出慷慨激昂的《滿江紅》的中國古代罕見的儒將,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于紹興十一年慘死于風(fēng)波亭,可謂是千古奇冤!那么究竟是誰害死了岳飛?
岳飛之死,似乎都被“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句詩解釋清楚了。無非就是奸臣秦檜害死的,但是一個小小的秦檜真的有這么大能力嗎?那么將岳飛之死全部歸咎于秦檜會不會有失公平?讓我們?nèi)娴卣J識一下歷史的原貌,探索一下隱藏在其中的多維原因。
一件事的內(nèi)因往往是該事的根本原因,然而作為“岳飛之死”的主角——岳飛,其自身原因雖不說是根本原因,但也有很大影響。
有學(xué)者從岳飛臨死前寫的“天日昭昭”四個大字著眼,從道德角度分析岳飛之死。認為岳飛死的內(nèi)因是其以天道本源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命”的價值訴求得到了士、民、軍的贊賞和擁戴,外因是其潔身自好的品行引起了高宗的猜忌。具體來說,岳飛不愛財,這與宋代不成文的加法是背道而馳的,宋太祖在位時就曾鼓勵將帥斂財,到高宗時期這種做法有增無減,對于許多將領(lǐng)的貪財,高宗是高興的、縱容甚至獎勵的,其用意在于諸將的腐化,從而達到于己的銷蝕理想、與人不會仰慕的目的。手握四分之一兵力的岳飛卻不會像秦之大將王翦,他的同僚韓世忠那樣通過斂財來得到將導(dǎo)信任,這樣高宗的猜忌不僅在所難免反而還在情理之中。
再者由于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而深得民心。岳飛本人“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避娞枴皟鏊啦徊鹞?,餓死不擄掠”。因“卒有疾,親為調(diào)藥。諸將遠戌,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而深得軍心。又因其品行高尚,“幕僚們多愿為知己者用,乃至于效死力”。如本為朝廷耳目朱芾應(yīng)傾慕岳飛的為人,遂與其情投意合,成為岳飛的得力助手。如此岳飛又深的士心。這樣一位深的民心、軍心、士心的手握重兵的岳飛又怎么能不讓高宗猜忌呢?
這樣說反而是岳飛那高尚的品性害死了他。那么一個人品德高尚有錯嗎?沒錯,所以只能是因岳飛不會適當(dāng)?shù)仉[藏遮蓋自己的光芒,而引起領(lǐng)導(dǎo)的猜忌和同僚的嫉妒而招致殺身之禍。相比之下后面說岳飛政治上的幼稚反而更具說服力。
有學(xué)者認為岳飛這位天才的軍事統(tǒng)帥,富有軍事上的洞察力,在政治上卻表現(xiàn)出了十足的幼稚。他政治上的幼稚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岳飛提出的口號讓高宗很不快。岳飛的口號叫“直搗黃龍迎回二圣”。岳飛要一直打到黃龍府,把被俘的徽欽二宗迎接回來。這對百姓來說,當(dāng)然是揚眉吐氣的事,但對宋高宗趙構(gòu)卻很有點兒尷尬了。這“二圣”,一個是他老爸,一個是他老哥,無論哪個回來,這皇帝之位都沒有他的份了。歷朝歷代為了爭穿那一身龍袍,父子、兄弟兵戎相見的觸目皆是,趙構(gòu)怎么能讓岳飛迎虎歸山呢?顯然岳飛在政治上是幼稚的,他不能深明上意。即使要北伐也應(yīng)該打著替高宗收回趙氏江山的口號,而不是“迎回二圣“,這是個最令高宗敏感的字眼!
另外在紹興七年四月,因高宗在讓他節(jié)制淮西軍北伐問題上出爾反爾。岳飛一怒之下上山守孝了,高宗視其為“要君“。鑒于金人的威脅還在,高宗不得不好言撫慰,促其下山,但同時引用宋太祖“犯吾法者,唯有劍耳?!币允揪?,在表達不滿時,已暗藏殺機可見在這件事上岳飛是很不冷靜的,本來宋朝就怕武將擁兵自重,尾大不掉。而岳飛卻因不給兵而辭職,讓高宗感覺岳飛是在要挾他,國家離不開他岳飛。那么這無疑讓高宗對岳飛更不放心,甚至起了將來用不著的時候就殺了岳飛的念頭。
還是紹興七年,這年八月初岳飛建議高宗立儲。這年,高宗才三十他唯一的兒子,三歲的趙旉早在八年前就驚悸而死。就此有人認為,岳飛建議立褚是觸犯了祖宗家法中武將不得干預(yù)朝政的忌諱。而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皇權(quán)繼承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絕對核心的敏感問題,人們很容易把這個問題和那手握重兵的文臣武將們的政治野心聯(lián)系起來。雖然岳飛并沒所謂的政治野心,可是宋高宗不知道呀。所以岳飛由于他的忠心他的耿直,做了作為武將最不應(yīng)該事——干預(yù)立儲。這無疑又給本來就傷痕累累的君臣關(guān)系又撒了一把鹽!
這樣看來岳飛之死也有幾分是他在政治上的幼稚造成的。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特別是岳飛碰上了趙構(gòu)這樣一個沒骨氣而又猜忌的皇帝,身處于宋代這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政治上言行的不謹慎,必然會為他的死推波助瀾!
有學(xué)者曾經(jīng)認為是宋高宗指使秦檜害死岳飛,違背了宋太祖“不誅大臣”的碑誓。但又有人考證,此處所謂“大臣”實指文臣士大夫,而不包括武將在內(nèi),即使如岳飛之類曾建立殊勛,身居高位的大將也如此。所以在宋初便奠定了重文輕武的傳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岳飛別說“收復(fù)中原,迎回二圣”一展鴻鵠之志,就是他在手握重兵的情況下能否安身立命就是個問題。原因在于,有上百年根深蒂固重文輕武思想的士大夫也是岳飛之死的一大因素!
基于此,有學(xué)者指出:從更深的政治文化角度來看,岳飛實為士大夫
集團所共同謀害。它象征了士大夫從武將手中奪回兵權(quán),重新恢復(fù)了宋代立國以來的文人主導(dǎo)政治的傳統(tǒng)。岳飛之死亦顯示了宋代文化的悲劇性質(zhì),是北宋以來文人迫害武將傳統(tǒng)的歷史循環(huán),顯示了宋代文人集團極其狹隘的政治心胸。而宋代士大夫也似乎真是一群只會說空話的人。當(dāng)外敵入侵時,他們?nèi)轮?,還寫了很多詩詞歌賦以述愛國之情。可他們行嗎?還得靠武將。但當(dāng)武將勢力大時。他們便又搬出內(nèi)憂甚于外患,尾大不掉,宋太祖陳橋兵變等陳詞濫調(diào)來慫恿皇帝去打壓甚至殺害武將。從學(xué)士汪澡的上疏便能看出點端倪?!罢撈涔賱t兼兩鎮(zhèn)之重,視執(zhí)政之班,有韓琦、文彥博所不敢當(dāng)者;論其則金帛充盈,錦衣玉食……平時飛揚跋扈,不循朝廷法度,所至驅(qū)虜,甚于外患……諸大將以負國家罪惡如此,臣觀今日諸將,用古法當(dāng)斬?!逼涫看蠓?qū)ξ鋵⒌臄骋曑S然紙上!
對于宋代的士大夫,有人是這樣評價的:宋代士大夫誠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濟世精神,但其文化人格并非完整,他們還有排除異己,為維護本集團政治利益不惜犧牲王朝大的一面。其雖有文化之功,亦少“女主、外戚、宗王、強藩之惑”,然實為一種畸形的政治文化,沒有哪個王朝只靠修文崇士,擅長寫文章辭賦就能夠長盛不衰的。一旦外敵入侵,如空中樓閣的繁榮瞬息就滅。可見宋代士大夫乃是一群打著為國效忠,卻私下里維護本集團利益的心胸狹隘之輩他們陷害武將也是有傳統(tǒng)的,遠的如北宋曹利用自殺,名將王德用和狄青同遭貶死,近的如曲所以岳的死,對于士大夫來說只不過是歷史的重演罷了!
宋朝的文化空前繁榮,士大夫也享有太祖“不殺大臣”的優(yōu)待。但卻做了殺死武將這種自毀長城,另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不能不說這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因此有學(xué)者評論說:宋人的思自由只有在學(xué)問,只有在文化方面,而不是在管理的方法,宋代的儒生修養(yǎng)都很好,但這些人一輩子所受的訓(xùn)練都是為了道德文章,不是為了管理政府,不是為了開拓一個新的局面。所以岳飛的死就不僅僅是一個秦檜的事了,他僅僅是士大夫的杰出代表,并把害武將的手段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所以王夫之先生就說了:“其遇秦檜之奸而不免,不遇秦檜之奸而抑難乎免矣”。所以說岳飛只能感慨自己生錯了朝代!
無論是秦檜還是南宋士大夫,還是宋高宗,他們要害死岳飛都要看金人眼色。只要金人一天想滅南宋,那么對于南宋岳飛就有一天的生存價值,因為岳飛是南宋“中興四將”中最有能力的,而岳家軍是南宋最精銳的軍隊。岳飛及他的岳家軍的存在就是南宋君臣茍且偷安的保障。他們打贏的勝仗,就是與金人和談判的最大的籌碼。但是岳飛不僅要保衛(wèi)南宋,還要北復(fù)中原。所以當(dāng)金人想與南宋議和就說:“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而一心想議和的南宋政權(quán),便以一種鳥盡弓藏的態(tài)度,借機在紹和議僅成一年就害死了岳飛。
難道高宗貴為南宋皇帝就必須聽金人的嗎?其實金人手有一張讓高宗唯命是從的王牌——宋欽宗。有學(xué)者解釋說:別說金國扶植宋欽宗建立政權(quán),就是簡單地把趙構(gòu)的這位大哥送回來,從趙構(gòu)的角度說,威脅之大已經(jīng)不亞于冒出一個敵國。數(shù)百年后的明朝,蒙古人就把俘獲的明英宗送回來了,不久就發(fā)生了英宗復(fù)辟。歷史事實證明,前任皇帝政變相當(dāng)容易,容易得就像鬧一場家務(wù)事。況且身為徽宗第九子,又是從傀儡皇帝張邦昌那里奪回帝位的趙構(gòu),本來就一直飽受不合法統(tǒng)的爭議。因此一心茍且偷安的宋高宗,只能惟金人命是從。
所以,如果說秦檜是岳飛之死的直接原因,那么金人就是岳飛之死的決定因素。
岳飛的人生悲劇絕對不是一個一維圖形,而是一個多維的立方體。他不僅要為自己沒有碰到像漢武大帝那樣雄才大略的君主;沒有碰到像張居正那樣的千古名相;沒有生在三國那個武將可以一展才華的時代而感嘆,也應(yīng)該為自己的過于耿直的性格,過于簡單的政治頭腦而負責(zé)。我們對岳飛之死的分析,也應(yīng)該深刻的認識到,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分析評價,要客觀全面,考慮各方面可能的因素。也應(yīng)該從岳飛的人生悲劇中吸取教訓(xùn),以史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