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忠,吳春青,李學超
(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河北秦皇島066000)
毛細支氣管炎是由多種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嬰幼兒常見的下呼吸道疾病,以2歲下的嬰幼兒多見,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喘憋型肺炎,其發(fā)病主要與該年齡段患兒的支氣管解剖特點相關[1]。本病患兒臨床表現(xiàn)以發(fā)作性陣發(fā)性咳喘伴咳后發(fā)憋、三凹征和哮鳴音為主要特點[2],目前尚無特異的治療方法。干擾素的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已得到公認,但如何使用干擾素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更確切、不良反應更少,尚未見報道。我們對82例早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在常規(guī)綜合治療基礎上,分別給予干擾素霧化吸入及肌肉注射治療,并對療效進行了對比觀察?,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2年11月~2013年5月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早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齡1~23個月;起病至入院時間為0.5~2.5 d。患兒均有發(fā)熱、咳嗽、喘息、發(fā)憋、呼吸急促等表現(xiàn),雙肺以喘鳴音為主,X線胸片提示兩肺紋理增多或有不同程度的肺氣腫,血氣分析未見異常。入選標準:①患兒有發(fā)熱、咳嗽、喘息、發(fā)憋、呼吸急促等表現(xiàn),雙肺以喘鳴音為主;②年齡低于2歲;③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征象;④第1次發(fā)病;⑤血白細胞總數及分類、C反應蛋白、血清降
鈣素原(PCT)及血沉在正常范圍內,X線胸片顯示有不同程度的肺紋理增多或肺氣腫,血氣分析正常。排除標準:排除肺部X線胸片有點片狀影、酸中毒、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膿毒血癥、血常規(guī)檢查提示細菌感染及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百日咳、佝僂病、中重度貧血、支氣管異物、結核菌感染、先天性喉喘鳴等可表現(xiàn)為喘憋的疾病。在患兒家長知情前提下,由家長任選其中一種干擾素給藥方法,并據此進行分組,分為治療組1(42例)、治療組2(40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起病時間、病情輕重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給予相同的常規(guī)綜合治療,如氧療、空氣加濕、止咳化痰藥口服、平喘[霧化吸入布地奈德0.05 mg/(kg·次),每日2次]等。治療組1在綜合治療基礎上當日即加用干擾素霧化吸入,5萬IU/(kg·次),最大劑量50萬 IU/次,2次/d,間隔8~12 h。治療組2在綜合治療基礎上當日即加用干擾素肌肉注射,劑量、時間間隔同治療組1,每日2次。療程均為5~7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熱退、咳嗽、喘憋、呼吸急促緩解、肺部羅音減輕或緩解時間及X線胸片恢復、治療無效后收住院等情況,同時觀察治療期間是否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肝損傷、血沉加快、嗜睡、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并于治療后第3、5天分別行血常規(guī)、肝功能、心電圖檢查。
1.4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7 d后進行療效評定。痊愈:體溫正常,咳嗽、喘息、發(fā)憋及肺部羅音消失,X線胸片示肺透亮度恢復正常;好轉:體溫正常,喘息、發(fā)憋消失,咳嗽減輕,少許痰,肺部羅音部分吸收,X線胸片示肺透亮度恢復正常;無效:仍有陣發(fā)性咳嗽、喘息及發(fā)憋,X線胸片示肺部無明顯變化或出現(xiàn)點片狀影[3]。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兩組患兒熱退、癥狀體征消失、X線胸片恢復正常的時間比較 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熱退、癥狀體征消失、X線胸片恢復正常的時間比較(d,ˉx±s)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1顯效32例、有效7例、無效3例,治療組2分別為26、9、5例;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組1為92.9%,治療組2為87.5%,兩組相比,P <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1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2例、肝功能損害1例;治療組2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5例、肝功能損害3例、血沉加快3例、嗜睡1例、注射部位局部紅斑6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P <0.05。
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為主[4,5],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腸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體等也可引起本病。病毒感染后既可以直接損傷呼吸道黏膜上皮組織,又可介導變態(tài)反應[6],繼而產生大量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啟動機體的免疫應答。病變位于直徑75~300μm的毛細支氣管。符州等[7]對毛細支氣管炎反復喘息的免疫機理研究發(fā)現(xiàn),毛細支氣管炎患兒IFN-γ水平較低,IL-4、IL-10及IgE水平較高,提示毛細支氣管炎Th2細胞功能亢進且IgE水平升高。有研究[8]表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日后反復喘息與哮喘的發(fā)生率分別為68%和30%。因此,要積極防治毛細支氣管炎,以減少哮喘的發(fā)生。
干擾素是一種能誘導人體細胞產生多種廣譜抗病毒蛋白的類激素蛋白,它具有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等多種生物活性功能[9],可在細胞表面與特殊受體相結合,誘導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有選擇地阻斷宿主細胞mRNA的傳遞與蛋白合成,直接限制病毒復制和擴散。干擾素還可啟動免疫應答和NK細胞活性,增強巨噬細胞吞噬作用,促進呼吸道上皮細胞產生分泌型IgA,增強局部抵抗力,通過抑制病毒進入細胞、抑制病毒蛋白的翻譯及病毒顆粒的裝配、增強T和B細胞的免疫功能而起作用[10]。當嬰幼兒受到RSV病毒感染后,機體制造干擾素的能力下降,內源性干擾素不足[11],故及時補充外源性干擾素,可以阻止已經感染病毒的細胞中病毒復制,具有增強巨噬細胞吞噬活性、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及淋巴細胞活性、調節(jié)免疫活性等功能[12]。由于超聲霧化產生的霧粒直徑在3~5μm,而且均勻,有效顆粒密度高,易于直接深入毛細支氣管并沉降,使病變局部藥物濃度提高,并快速與靶細胞結合,從而發(fā)揮藥物速效和高效的作用。本資料顯示,與肌肉注射干擾素相比,霧化吸入干擾素治療嬰幼兒早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體溫恢復、咳喘緩解及肺部體征消失時間等縮短,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且患兒無痛苦,易于接受,依從性好,同時避免了因肌肉注射帶來的感染機會。
[1]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99-1120.
[2]邵新環(huán),孫桂芳,杲曉蘭,等.普米克令舒、萬托林聯(lián)合甲強龍輔助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yī)藥,2012,52(40):77-79.
[3]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65.
[4]王欣.肝素霧化吸入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21):50.
[5]陳亮.氨溴索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11):35.
[6]吳瑞平,胡亞美,江載芳.諸神棠實用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1165.
[7]符州,楊錫強,王莉佳,等.毛細支氣管炎后反復喘息的免疫機理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1999,17(5):279-281.
[8]王東進.毛細支氣管炎與哮喘的關系及相關治療[J].上海醫(yī)藥雜志,2012,33(7):22-23
[9]李強,韓靄辰,鄭博,等.干擾素的基礎與應用進展[J].現(xiàn)代醫(yī)學生物進展,2013,13(2):375-378
[10]張松青.干擾素聯(lián)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佐治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4(15):57-58.
[11]葉佩蘭.干擾素治療毛細支氣管炎30例臨床分析[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2001,21(4):448-449.
[12]陸鳳翔,楊玉.臨床實用藥物手冊[M].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