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勝
戰(zhàn)國時期,有一次齊宣王召見顏蜀。
顏蜀來到殿前的臺階處,見齊宣王正在等待他拜見,就停下腳步。齊宣王見他停下來就說:“顏蜀,你過來!”顏蜀聽后并未挪動半步,卻以同樣的口氣對齊宣王說:“你過來!”
齊宣王不悅,滿朝的文武大臣也對顏蜀的態(tài)度十分不滿。這時,齊宣王身邊的一個衛(wèi)士走過來,指著顏蜀說:“你是什么身份,敢對大王無禮?大王貴為一國之君,你這樣跟大王說話成何體統(tǒng)?”顏蜀從容地回答道:“如果我到國君面前,那就是趨炎附勢;如果國君到我面前,那就是禮賢下士。大家說趨炎附勢與禮賢下士,哪個會更好呢?這不需要我回答了吧!”
齊宣王大怒:“到底是國君身份高貴,還是你臣下的身份高貴?”
顏蜀不動聲色地說道:“大王息怒,的確是士高貴。當(dāng)年秦穆公攻打齊國,當(dāng)他們的大隊人馬路過士人柳下惠的墓地時,秦穆公下令:凡到柳下惠墓地50步范圍內(nèi)打柴煮飯、割草喂馬者,殺無赦!后來當(dāng)秦與齊交戰(zhàn)時,穆公又下了一道命令:凡能割下齊王腦袋者,封萬戶侯,賞黃金萬兩!從中大家可以看出,一個活著的國君的腦袋,還比不了一個死了的士人墳?zāi)股系囊桓安荩 ?/p>
頓時,齊宣王被氣得目瞪口呆,卻又啞口無言。
機(jī)智巧辯貴在一個“理”字,只有以“理”服人的話語,別人才愛聽,才能使人心悅誠服。顏蜀據(jù)“理”說“禮”,在“趨炎附勢”與“禮賢下士”以及“士人墳頭的野草”與“活著的國君腦袋”的對比沖突中,揭示了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