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蓋倫
醫(yī)療:癌癥疫苗
萊利·恩尼斯是達特茅斯學院的大一新生,他的研究領域,是全人類都試圖攻克的難題——消滅癌癥。他想制造一種癌癥疫苗,激活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殺死癌癥細胞。
那個夏天,他參加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實習項目,初涉癌癥治療。目前,治療癌癥的方式是藥物和化療。打擊癌癥的武器會不會就藏在身體里?萊利·恩尼斯想到了馬蹄蟹,“馬蹄蟹在地球上生存了3億年,它們的免疫系統(tǒng)中有獨特的保護機制。如果能在人體中找到馬蹄蟹的那種蛋白質,將其附著在癌癥病人的活體組織中,那會怎樣?”這個想法大膽、不成熟,遭到了嘲笑。但是,萊利·恩尼斯自認為能把零碎的想法拼合。他找到高中老師,借用實驗室,卻遭到勸阻——不借實驗室,更別提用老鼠進行實驗。
“我不會讓想法擱淺?!比R利·恩尼斯退而求其次,選擇用章魚和海星狂熱地做實驗。他的章魚實驗成功了。之后,萊利·恩尼斯進階,真正開始研究人類細胞。
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他18歲前。
現(xiàn)在萊利·恩尼斯成立了公司,致力于解決癌癥。
環(huán)保:藻類減排
藻類在可見光照射下,利用光和色素,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釋放氧氣。對,這就是初中生物學知識。但是,范德堡大學大二學生帕拉姆·雅吉卻用這簡單的原理,想出了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點子——在汽車尾氣排放管出口放置藻類交換器,將二氧化碳扼殺在排放前。
對汽車尾氣的興趣始于第一次練習開車。別人享受著駕車快感,帕拉姆·雅吉看到的卻是尾氣,“為什么不在二氧化碳進入空氣前就清除它?”
當他的藻類裝置進入公眾視野時,帕拉姆·雅吉才17歲,剛進入范德堡大學。
帕拉姆·雅吉活力十足,除了研究藻類尾氣處理裝置,他還考慮利用汽車廢熱,研發(fā)熱力裝置系統(tǒng)。他坦言自己的目標是諾貝爾獎,“在專業(yè)領域,我對環(huán)境科學有濃厚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我對了解周遭的世界懷有極大熱情。這個世界充滿了等待我去發(fā)現(xiàn)的知識,我把研究作為了解世界、探索資源的方式?!?/p>
機械:水下無人駕駛機器人
吉恩·薩克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音樂和機械工程雙學位,剛入大學時,盡管不自信、怯懦,但她卻隱約地感到在這些領域可以做出點東西,“進大學頭幾年,我一直學著當一名工程師,學著像工程師那樣思考?!奔鳌に_克確實一直在嘗試。她參加了兩次麻省理工大學為本科生開設的暑期研究項目。在那里,沒有機會接觸實際研究的本科生可以與博士生一起工作,完成課題,“這些項目讓我意識到,很多東西必須在課堂外習得。研究是學術的另一面,它實實在在將課堂概念和實際世界聯(lián)系起來?!?/p>
吉恩·薩克的貢獻在于水下無人車輛動力系統(tǒng)。嚴格說來,這不是她一個人的智慧結晶,而是一份課堂集體作品。不過,她是這個作品的領導者。
說“課堂”也不盡準確。授課老師Douglas Hart教授說,他的課堂按照“初創(chuàng)企業(yè)”模式運營,作為老師他只負責技術指導。這套系統(tǒng)能夠延長水下交通工具的航程,使現(xiàn)有的水下工具能行駛到美國在世界各地的每一處軍事基地。吉恩·薩克興趣廣泛,充滿激情,但又堅決嚴厲,她被推舉為項目負責人。當班級中一位成員向她提出氯化鈉的點子時,吉恩·薩克知道,就是它了,“可以用氯化鈉的離解作用,為燃料電池提供養(yǎng)料,這在航海和潛水艇中是常用的能源補給方法。所以,我們只需采用這種技術,做些改進,就能為水下無人駕駛工具提供持續(xù)、穩(wěn)定的氧氣。”
Douglas Hart教授作出評價:“我為他們的行動力震驚。吉恩·薩克確實非常優(yōu)秀?!?/p>